据统计,我国现有银屑病患者人数已超过700万。在过去20多年间,银屑病的治疗实现了重要突破,该病逐渐从“顽疾难治”变为“可治可愈”。
然而,仍有不少银屑病患者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福祉,饱受疾病之苦。
10月26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皮肤病与皮肤美容分会、华北理工大学、健康报社、国际银屑病协会等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银屑病大会,在河北省唐山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心相印,爱无‘银’”。
会上,如何提升银屑病患者的幸福指数成为热议焦点。与会专家强调,无论是深化创新研究、加速成果转化、关注患者精神健康,还是提升基层诊疗规范化水平,大家的共同愿景都是为了让更多的银屑病患者能够拥抱幸福生活。
深化创新研究
加速成果转化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高兴华教授:在探索医学界的未知领域时,“转化研究”始终是科研工作者的共同追求。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所有的医学相关研究,最终都是为了遵循科学规律,解决临床治疗难题。
近些年,国内多个团队在诊断转化、耐药性研究转化、中医药转化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包括银屑病在内的诸多皮肤病的高效诊疗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诊断领域,尽管免疫性皮肤病已存在诸多免疫力评估指标,但我们仍需要寻找更为精准、特异的自身免疫活动标志物。例如,基于前期扎实的基础研究,陆前进教授团队研发了一款新型试剂盒。
经过严格验证,该试剂盒在免疫性皮肤病诊断敏感性方面实现显著提升,为未来的精准医疗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乔建军教授团队通过结合临床皮疹变化与病理检查,发现了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表现与成人Still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密切联系,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客观的指标。
耐药问题一直是当前治疗中的一大难题。耐药患者可选药物有限,且需要更严格的疾病管理。廖万清、潘炜华教授团队成功发现了与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并据此开发了一款能够预测耐药情况、指导治疗决策的试剂盒。目前,相关的专利转让与注册证申报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此外,有几个团队通过多年的深入研究与临床实践,发现了一些传统药物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并正致力于推动其现代化与国际化进程,以期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与魅力。
转化研究需要多领域、多学科的紧密合作与支持。我们不仅要关注基础研究,更要积极推动其向临床应用转化与落地,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进步与发展,提升患者的治疗获得感。
关注精神“枷锁”
赋能基层诊疗
近期好文
关注 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养老变“享老”重在有“医”靠(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