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22)| 老剧新看

文摘   电视剧   2024-10-04 10:01   安徽  

*本文为「谈文论酒」原创内容  

各位读者,咱们继续来聊大明王朝1566。

今天这一节是郑何两位大人的高光时刻,嘉靖朝浙江省的一二把手,一个智,一个勇,可惜都没有仁。

所以(大明王朝里的)地方官,可能坏,绝不会蠢。

你要没海瑞那两把刷子,真的只能被逼晕(高翰文或者被逼哭(王用汲了。

郑泌昌何茂才的算计

▼海瑞和王用汲跟抓人的官兵回了臬司衙门,又被何茂才带到了巡抚衙门,气势汹汹地要免他们的职。

▼海瑞和王用汲只能等在门房。安之若素,甚至开起了玩笑。上面有人还是爽啊。

▲“能跟润莲兄在一起便是我的福。这是汝贤-润莲CP。

▼何茂才一进门就叫“老郑”。这是郑泌昌-何茂才CP。

▲老夫老妻既视感~

▼一进来何茂才就让郑泌昌免了海瑞王用汲的职,但郑泌昌神情却有些氐惆

▼何茂才丝毫没有感受到郑泌昌复杂的心情,继续说免职。

▼郑泌昌这明显是气话了,何茂才也终于听出了点不对劲,只以为是沈一石那出了问题。

▼郑泌昌解释是京里来信了,让何茂才看看信。

▼罗龙文的信里写了海瑞和王用汲是裕王的人,杨金水的信只是说先不回来。

▼郑泌昌的政治素养比何茂才还是要高,给何茂才解释起来。这一段他们的一问一答很有深意。先是给何茂才解释了朝堂的局势。

▲郑泌昌马上嗅到朝堂上的不一般。宫里、严党、裕王派,三股势力拿浙江当棋盘斗,杨公公不回来,表示局势混沌不明朗,他不想搅和进去。但郑泌昌、何茂才却是推脱不掉。

▼何茂才一根筋,但说的话也有道理,只是改稻为桑本就是死棋,几乎不可能既改好了又能让百姓不造反。

▼郑泌昌见他还提胡宗宪,开始教育。

▲这里,我插一下,读者们,您知道“颟顸”怎么读吗?是什么意思吗?

郑泌昌,嘉靖二十一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外放至地方任知县知州,十余年不得升迁。因依附于严党第一智囊罗龙文,经罗举荐,任浙江布政使

这个时候,大人向何茂才与观众们,充分展示出什么叫见微知著,什么叫从有限的信息分析出整体局势的政治智慧。

▼何茂才还是不明白。

泌昌心里想的是胡宗宪为官三思学的极好,“思危思退”地及时,躲开了改稻为桑的烫手山芋。

▼老何还是不明白。

▼郑大人继续教育。

▼何茂才明白了朝堂的局势,但他不明白为什么小阁老要派高翰文过来。郑泌昌又给他解释了严党目前的情况,尤其是严世蕃的心理。

▲郑泌昌对严世蕃的心态把握的还是不错的,当时严世蕃选高翰文就是三个理由:1. 裕王的压力;2. 选个人能看住郑何一系下面的人,不要捞太过;3. 改稻为桑真做不成也有个遮挡。郑泌昌猜中了前两个。

▼聊完了朝堂的局势、严党的打算,他们终于聊到了自己的处境。何茂才想的简单,只要过关就好,大不了不赚钱。

▲郑大人分析的非常准确。实际上这个时候,郑何二人面前能走的路已经不多了。首先他们一定要让改稻为桑做成,做不成的话,毁堤淹田的事被翻出来,他们就是个死。

其次他们不能按照高翰文的意思去改,不是他们贪,是按照高翰文的意思,他们俩同意,宫里、朝里、富商也绝不会同意。所以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按“十石一亩”、“八石一亩”的改,而且即使这样改,也不能把灾民逼反,或者说,灾民逼反的锅他们也不能顶。

▼何茂才也反应过来。


▲何茂才的想法也是非常严党的,把局面搅浑,他们现在出不去,就把所有的人拉进来。

▼郑泌昌顿时来了兴趣。他向来沉稳,分析形势很拿手,但是出奇招却不如何茂才。

▲何茂才的想啊是逼着高翰文、海瑞、王用汲改,想尽办法把各方势力的人都搅和进来,这样谁要翻这个事情都要掂量掂量。严党也是如此,做什么事情,都和宫里捆绑一块。

▼郑泌昌听了他的想法,觉得不现实。

▼高翰文倒是可以让沈一石去搞定,但海瑞和王用汲怎么套。何茂才心里有了计策,他把声音慢下来。

▼郑泌昌让何茂才凑近,说说这个险棋。郑大人一脸求知若渴。

▼何茂才说出了那两个字。

▼郑泌昌吓得站了起来。

▲郑大人这段表演也很到位~~~先是吓得站起来,然后压低声音说老何疯了~关键时刻也不能大声嚷嚷。

▼何茂才赶紧解释。郑大人的表情非常逗,他以前是分管民政和经济的,还是不如分管公检法的何大人有想象力。

▼何茂才的计谋是这样的。

▲何茂才的计谋-第一步:给齐大柱下套,让齐大柱去倭寇处买田,再以通倭的罪名抓住齐大柱让海瑞去办齐大柱。

▲何茂才的计谋-第二步:如果海瑞不杀齐大柱,那海瑞就有通倭的嫌疑,他们可以直接办了海瑞。

▲何茂才的计谋-第三步:如果海瑞以“通倭”的罪名办了齐大柱,百姓就不敢再买粮,没粮就要卖田,改稻为桑完成。如果海瑞和王用汲拦着百姓卖田,百姓就会饿死,那他们也可以名正言顺办了海瑞。

▼下面是廖诗琴整理的何茂计谋逻辑图。逻辑链虽然,看上去也是很通的。

▼何大人的计谋要能行,首先要齐大柱去倭寇手里买粮。郑大人也想到了这一点。

▼何茂才表示我来办,你放心~

郑泌昌嘱托何茂才办通倭的事情要干净利落,不要留下把柄,何茂才应了以后就利索的走了。郑泌昌把海瑞、王用汲二人叫了过来,随意问了几句就揭过了,此处不表。

▼这段俯拍的镜头很不错,可能导演也想表扬一下郑何二人的“妙计”。

何茂才怎么办这个事情呢?他从郑泌昌处出去以后,去了牢房,找到了被关押的倭寇——井上十四郎,以丝绸和十四郎其他兄弟的性命为筹码,让十四郎办妥灾民从倭寇手里买粮的事情。

何茂才,用他自己的话说,二十多年的老刑名了(分管司法系统的按察使),做这些事轻车熟路。

这段郑、何二人的谈话极其重要,正因为有这一番对话,后续的情节才说得通。通过这段对话,我们知道郑、何二人的处境并不妙,他们有的选择不多,只有把所有人都搅和进来才能让自己脱困。

这才有了海瑞审通倭,沈一石赈灾,也才有了嘉靖怒骂严世蕃,锦衣卫下浙江抓人。这一系列情节,完全是没有偶然性的,只有“不得不”三个字。

欲知后事如何,且请听下回分解。

读者朋友都看到这了,觉得不错就帮忙转发下呗,您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大明王朝1566小说、电视剧
廖诗琴、风乎舞雩的知乎专栏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定期更新

与你谈文论酒


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也欢迎关注我的知乎账户:剑寒生,有专栏文章。


谈文论酒
读读历史、聊聊感悟。追风赶月莫停留,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酒与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