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7)| 老剧新看

文摘   电视剧   2024-06-14 18:33   河南  

*本文为「谈文论酒」原创内容  

各位读者,咱们继续来聊大明王朝1566。

前文已经回顾了改稻为桑从朝堂决策到地方执行的整个过程:改稻为桑实施受挫,胡宗宪上疏,问题又再次从地方回到中央。上篇末尾,严党和清流都提前看了奏疏,有了应对之策,但最后的决策还是要嘉靖定。

那么我们来看看嘉靖是怎么在看孙子的同时,表明对胡宗宪上疏的态度

嘉靖看孙

裕王是一个爹不疼的可怜儿子,严世蕃虽然在能力上没得到父亲的足够认可,但是严嵩对他的宠爱亲情大家还是看得到的,而到了裕王这里,嘉靖沉迷练道修仙,没修掉贪欲,倒是把儿女亲情给修掉了,嘉靖居然两年没见自己的儿子,看这样子,清心寡欲做不到,断情绝爱倒还是有希望的


其实中国的父子关系,少有特别亲爱的,从红楼梦里的贾政贾宝玉,到擅于拍中式家庭关系的李安(我读过李安的传记)。更不用说在帝王家了,几千年的王朝历史里,到处都是弑父杀子的故事。

我们或许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洛依德认为父亲和儿子是竞争者,这在天家父子中,无疑表现得更为明显。皇帝和未来的太子,争夺的不仅是小家庭里的父权,更是统治整个国家的君权。皇帝越来越老,年轻的储君却越来越强大,还有一帮人精似的朝臣提前盘算着如何攀附新主,储君这时候不仅仅是儿子,更是皇帝的潜在的竞争者和未来的取代者。隔着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皇权和父权,父子间的那些血脉亲情很容易就被掩埋了。

裕王府为了迎接嘉靖,正在捯饬小世子(后来的万历皇帝)。

这里有一条非常精巧的线索,就是世子的帽子。嘉靖马上就要到了,但是世子一直哭,不肯戴帽子,李妃就主张把冯保叫过来,“这孩子平时就冯大伴哄得住”,冯保是真的在世子身上下了功夫。

不难看出,这个时候裕王对冯保还是很厌恶的。(一两个镜头就展现无遗,这要是TVB拍,肯定脑补一堆冯保吃苦被欺负的剧情。)

大家应该明白冯保的处境吧,前面他监刑打死了清流的周云逸,又被贬到裕王府当眼线,那可真是夹缝里求生存啊。前文我们说到吕芳教冯保做官三思,其中有一条叫“思变”,我们看看冯保是如何践行“思变”,在裕王府站住脚跟的。

冯保做了两件事,一是夹起尾巴做小伏低,大家还记得冯保之前在宫里打死周云逸和抢报祥瑞时的嚣张跋扈吗,再看现在,谦卑有礼,连衣服都素了,不可不谓能屈能伸。

二是抓住七寸掌握主动权,裕王府的七寸是啥,就是这位刚刚出生的皇孙大宝贝啊,这不仅是大明朝的未来,也是裕王府的未来,更是他冯保的未来呀,把住了皇孙,就把住了裕王府的命脉。

诸位切记,在职场,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你的不可替代性越强,你的价值越高。即使上面再不爽你,也没法公开和你撕破脸。

冯保被叫过来哄了世子一会,小万历仍然不肯戴冠,小太监报说嘉靖快到了,李妃着急,催促冯保,冯保就想出了个办法。

李妃看了裕王一眼,裕王同意了。明显此刻裕王还没有完全信任冯保,但也不得不用。

冯保先是自己戴上了帽子,然后哄着世子把帽子戴上了。

这段拍的是裕王视角,冯保、李妃、世子三个人简直是一家人,若干年后,这三个人就是天朝最有权势的三个人(当然,张首辅没出现还是三缺一)。

来一张裕王此刻的“仿佛看见隔壁老王”脸。

终于哄好了,世子戴上了帽子,嘉靖也来了,冯保举着世子迎驾,嘉靖接过了孙子。

这个时候,世子好不容易戴上的帽子又滑了下来,嘉靖说了一句。

有没有一种,你熬夜通宵加班准备会议材料,领导一句话就改时间的感觉。

当然上位者可以随和,下位者不能任性。

一旁的王爷王妃紧张地大气也不敢出。嘉靖和李妃说话,李妃都没反应过来。裕王提醒,她才赶紧接话,大家看看李妃的情商,话说的多漂亮。

同志们啊,封侯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阳明奋斗了一辈子,打了那么多胜仗,教了那么多弟子,文武全才都快成圣人了,嘉靖才给他封了个新建伯,死后才追赠了个侯爵。

皇帝这一赏,把佟掌柜给感动的呦,涕泪交零,恨不得立马给嘉靖做份溜肥肠。

嘉靖大手一挥,不仅要赏名分玉口一吐,又给了十万匹丝绸(下面有换算,也就九十万两白银,几个亿大概)。

改稻为桑这还没完了,嘉靖已经表示“今年江浙的丝绸多了”,果然领导要的只是结果而已,过程自然是下属的事情。“宫里的开销那么大”可见不虚。

眼见嘉靖高兴,吕公公抓紧时机,把胡宗宪奏折的事情说了。再来学学吕公公的说话艺术。

先是说好事,不能一上头就坏领导兴致,而且织造局谈的生意,司礼监自然是有功的。借着赏李妃丝绸的事情也把话题引到“改稻为桑”上。

嘉靖很自然就问了产丝的事情。

吕公公故意沉吟了一下,才说了胡宗宪上疏的事情。

大家看到这里会不会有个疑问,吕芳为什么选择这时候汇报呢?裕王派了谭纶去胡宗宪身边站岗当说客,改稻为桑遭受的阻碍与清流脱不了关系,这时候当着裕王向嘉靖汇报难处,岂不是当面给裕王上眼药?

上篇也提到,罗龙文说严嵩让把奏疏直接拿到王府给吕芳是高招。

吕芳此时这么做也是高招,恰恰是为了避免和裕王的矛盾冲突。改稻为赏是国策,卖丝绸这事又是司礼监在负责,推不下去,吕芳就要跟着倒霉,而背地里向嘉靖告状反而更得罪裕王,那不如索性在一开始就过了明路,让嘉靖当着裕王表态,给出终局性的指导意见,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笔者曾在领导身边工作过一段时间,深感上位者那都是人精,一举一动都有心思,有时候看似平常的安排,其实都大有玄机。汇报是一门大学问,不仅看内容,更要看时机,一位同学给领导当秘书,他和说递文件给领导,谁先谁后,谁急谁慢,都是有考虑的。

嘉靖何等精明,吕公公沉吟那一下就让他明白奏疏里大概是什么内容。


嘉靖多精哪,他能不知道改稻为桑背后的种种阻碍和困难吗?他可不愿端这口锅,所以他轻飘飘一句,就把锅甩了回去。

你们有什么难我不想知道,你们自己处理好了来见我。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后面胡宗宪有解释。结论就是,改稻为桑一定要改,有什么问题,你们内阁自己解决。

世藩淹田

好了,现在击鼓传花,锅又回到了严嵩父子手里,严嵩老了,事情只能交给儿子去做。

既然嘉靖表态让内阁处理,严世藩自然就放开手大胆干,这次可不仅仅是马踏青苗,他把罗龙文叫了过来,定下了“毁堤淹田”的毒计。

罗龙文又问胡宗宪的奏疏怎么批,小阁老一如既往的霸气。

书后面有个小细节,剧里面没有拍。

严世藩停止了踱步,咳的一生,哈出了喉间那口浓痰,一口吐去,好大的劲道,直吐到了一丈多远门外的院地上。

你说高育良要是也演的有这么霸气,那沙瑞金、李达康不得给他骂死。

总之,朝堂博弈结束,严党、清流、宫里都有了决策。总结一下:

宫里:内阁你们自己好好处理,改稻为桑势在必行。

严党:不理胡宗宪,毁堤淹田。

清流:搞事搞事,继续争取好同志胡宗宪。

这封奏疏转了一圈又回到胡宗宪那里,还有小阁老劈头盖脸的唾沫,而不,批复。浙江官场又有何变化呢?请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大明王朝1566小说、电视剧
廖诗琴、风乎舞雩的知乎专栏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定期更新

与你谈文论酒


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也欢迎关注我的知乎账户:剑寒生,有专栏文章。


谈文论酒
读读历史、聊聊感悟。追风赶月莫停留,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酒与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