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16)| 老剧新看

文摘   电视剧   2024-08-23 17:41   北京  

*本文为「谈文论酒」原创内容  

各位读者,咱们继续来聊大明王朝1566。

解读大明王朝,我从2022年更了第一篇,中间因为工作关系,断了一年,又周更了一年,终于在年之后迎来了男一号的出场!

凯恩斯在回应那些市场派经济学家时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将会死去”。

剑寒生想说的是:“文史创作不是经济调控,既要作者长久坚持,更要致力于经典流传。因为读者的品味总会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不断提升。”

所以感谢各位有品位的读者的长期关注。

海瑞在这个电视剧里也是一样,刘和平整整铺垫了五集,到第六集才安排海瑞出来,是有其必然性的。

前五集,主剧情的线索是:国库缺钱——改稻为桑——毁堤淹田——以改兼赈。朝堂和地方的博弈已经来回了两趟,剧里每一个人都是在掌握部分信息的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决策,但偏偏事情却越来越坏。

鞠躬尽瘁如胡汝贞、雄才大略如张太岳、老谋深算如严首辅,通通都没有破局。

只有一个完全和他们不一样的人出现才可能让局面不一样,所以从剧情发展上,需要海瑞。

再来就是从第五集的时局来看,海瑞能被举荐出来,是因为清流党需要一个“能争”的人。(此处diss 谭纶,他的技能全点在人脉上了)

而能举荐成功,是因为嘉靖透了个口子,要更多人在浙江看住严党,让严党既能为他弄钱又能不拿太多导致逼反百姓。

而清流党和嘉靖的决策又都是由“毁堤淹田”这个事情引出来的。而“毁堤淹田”这个事是严党做的,但又是由改稻为桑和各方势力角力导致的必然结果。

再往前,归根结底还是回到第一集的主题:国库缺银子。

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海瑞到底是怎么出场的。

谭纶荐海瑞

海瑞要出场,首先一个问题是,他要以什么身份出场。

上两期围绕毁堤淹田,朝堂各派势力已经完成了博弈。

最大的决议当然是继续执行改稻为桑,胡宗宪被免了浙江巡抚的职。

严党派出高翰文接任杭州知府,来执行“以改兼赈”(实际上是兼并灾民土地)。

清流派最开始是想让浙江乱起来,在李妃的劝说下,还是准备为百姓争上一争,要去争,地方上就必须有人。谭纶是参军,不能过问政事,能做的少,那便还是要在地方上派自己的人过去。

▼杭州知府严党已经派人去了,那就只有从下面的两个知县上想办法。

▼但知县毕竟官小,众人又有疑虑。

裕王一开口就被李妃比下去了。你还没到嘉靖“一两个县嘛,皇上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的位置呢,你不知道知县是陈行甲还是佩奇区别很大吗?

▼最了解浙江情况的谭纶开口了。这段里面大家都在吃冰镇西瓜,呼应现在的夏天。电视剧里很多地方都让人觉得很日常,比如第一集冯保和吕芳聊天,背景也会有两个小太监在擦地,看起来很有真实感。

▲从谭纶的话里面,我们也知道这两个知县不好当,不只要好,更要有舍生忘死的觉悟。进一步为海瑞出场做了铺垫。

▼这种人最是难找,只是谭纶心里也早想好了人选。

▲谭纶这个人物很有意思,他本身的戏份不吃重,人物特征也不鲜明,总觉得“国士”两字用在他身上名不副实。他在剧里面主要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再细想,政治立场对立的胡宗宪、刚毅不屈的海瑞、温润如水的王用汲,这三人职级、性格都是千差万别,却都是他的朋友。这谭子理确实也不简单啊。

▼谭纶心中要举荐海瑞,便要说为什么要举荐海瑞。


▲子理兄也是记忆超群的人才,觉得好的文章随口就背出来。海瑞人虽然还没有出场,这个文章却让大家对他有一个印象。

▼张太岳觉得这几句话耳熟。

▲原来是胡宗宪在上一道奏疏里说过的话,胡宗宪上疏写的是“失田则无民,无民则危国”。把“亡国”改为“危国”。细节虽小,却足以显示出胡宗宪和海瑞的不同。胡宗宪会妥协,海瑞却不会。

▼张太岳问此人是何人,显然极感兴趣。

▲海瑞俩字终于在剧里第一次出场了。

▼谭纶的举荐显然极为成功,裕王和张太岳都同意派他去淳安。“海瑞是把宝剑”的说法第一次出现。

▲什么是说话的艺术,就是你得有铺垫。比如谭子理的这种举荐方法,先是说明这个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再列举这个人能胜任这个工作的理由(其实就一篇文章),最后再说这个人的身份。前面铺垫的好,大家心中已认可了八分,最后再说名字身份,便顺理成章。

若先说“我有个朋友在福建当教谕,叫海瑞....”,裕王心中就会想“一个教谕懂什么”,后续效果便会大打折扣。

这里插一句,我之前和朋友聊到海瑞,他说:“海瑞毕竟是进士,在政治生态里是顶层的。

我告诉他:“海瑞不是进士,只是举人出身,因此在电视剧中经常被郑泌昌、何茂才等进士出身鄙视,就像普通的985、211被清华北大diss一样。”

海瑞学历不是顶尖,又不屑于钻营,到40多岁还是个教谕,就是县教育局长之类的小官。这种三无人员,自然很难入裕王、张居正的法眼。如果没有谭纶的举荐,他连去浙江拼命的资格都没有。

▼谭纶举荐成功以后,又开始说海瑞的难处,剧里此处主要是介绍海瑞的个人情况。

▼为了说动海瑞出山,谭纶执笔,张太岳口述,写了一封劝服海瑞的信,请他出山。

▲张太岳这里狠狠的秀了把才华,但他的这封信也是大大的一个FLAG,后来果然海门无后,海南海瑞的墓前也确实有很多祭奠他的后世碑文,千秋万代不熄。

书里此处还有个小细节,张太岳说完这段以后,裕王先是叫了声“好”,李妃的反应是这样的。

李妃两眼笑着,目光中却隐隐地显露出有一个女人对男人才华的仰慕。

不过电视剧是没有这样表现,毕竟这个桃色片段对剧情没啥影响,还有可能引发争论,便搁置了。这封信和吏部的调令都送到了海瑞家中,且看海瑞如何应对。

海瑞说海母

这段主要是展现海瑞的家庭关系,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故意的,里面提到海瑞在野史上有争议的两个点:一个是“海瑞杀女”,一个是关于海瑞的信仰问题。

▼海瑞在剧里出来的第一场戏是和他女儿在玩。

▲这一段是书里没有的,拍的特别可爱。明显海瑞是个非常疼爱女儿的人,而且还挺活泼。

最后几集海瑞置办年货的时候想起自己的女儿也让人很是心酸。这样的海瑞是绝对做不出“海瑞杀女”这种事情的。海刚峰再刚正不阿,他也是个人啊。

谭纶介绍海瑞的时候就说了,海瑞要出山,最大的问题在他的母亲身上。海瑞至今无后,要去淳安那么凶险的地方,他母亲也是不让的。所以自从那封信送到了海瑞家里,海瑞的母亲就一直不高兴,不愿让海瑞去淳安。按日子来算,海瑞要按期到淳安,第二天就一定要出发了,所以他要说服他的母亲。

▼海母有个奇特的喜好,就是洗地。这个喜好也呼应了海瑞性格上“爱洁”的一面。海母好强,又憋着对海瑞的气,洗地也不肯让海瑞帮忙,一定要自己打水。

▲海瑞对他娘是真好,简直跟在别人面前判若两人。

▼海瑞的妻子在为海瑞做第二天出远门的糯米粑粑,让女儿给海母送过去。

▼海母一听海瑞要出远门就炸毛了。


▼海女被骂后,赶紧跪下,可见海母在家的地位。海瑞其实也在门外,估计一直想找机会跟母亲说上任的事情。看到母亲发怒,海瑞也赶紧跪下了。

▼夜深了,海瑞拿了被子还是要去陪他母亲睡。出门碰到了他妻子。

▲这段和书里也有点差距。书里写海瑞妻子问海瑞“是不是明天要出远门”,剧里面直接让两人什么都没说。在门口碰上,海瑞先是让了让他妻子,他妻子踌躇了一会,低着头也不进门,又退了半步,让海瑞先走。两人一句话没说,却把两个人生疏客气的状态表达的很清楚。

▼海瑞去到他母亲房里,他母亲心里也知道拦不住海瑞,就问起了淳安的事情。


▼海瑞给他母亲细细解释了百姓在淳安被逼着贱卖土地的事情。

▼海母问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这段也和书里有些出入,书里海瑞说的是“就是严阁老那一党的人,还有宫里和司礼监”。剧里这样改更好一点,因为此时海瑞和大多人一样,只认为是严党的问题,并没有想到是嘉靖的问题。这样再严党倒台之后才会更加深切地失望,再进一步去上《治安疏》。

▼海母还是不高兴,奇怪为什么要让一个小知县去争。


▲很讽刺啊,海瑞说清流都是忠臣,可他们刚刚还说:“干脆让浙江乱起来”,连海母都吐槽:“这么多大官不去争,要你一个小知县去争”。

话说到这,海母总算是同意了让海瑞出山。海母虽然不通人情,性格也奇怪,但确实能通大义,也是难得。

▼总算是说服了海母,海瑞又陪着他母亲洗地。

▲这里说海家信奉明教。书里还用海母的口说了朱元璋起源明教的事,同时diss了下朱元璋的不肖子孙~。有人考证说海瑞信伊斯兰教,然后说明史里面海瑞买肉是虚构的,这我没研究过。

▼洗完地之后,海母让海瑞去跟媳妇睡,去给海家留后~

▼第二天海瑞便踏上去淳安的路上。海瑞的母亲先回了房子,剩下海妻一直目送。

脚踏中原不平海瑞终于出山啦~这一段音乐简直悲壮,强烈推荐谭晶唱的片尾曲《海阔天青》

对了,这部剧的片头曲是谭维维唱的,《治世民为天》,虽然也不错,但我觉得没有片尾曲经典。《海阔天青》简直是为海瑞量身定做的,刘和平亲自作词,赵季平作曲。

上一首能让我泪目的影视歌曲还是《大宋提刑官》的《满江红》。

这个构图,大明王朝,真的是,把政治写进诗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请听下回分解。

读者朋友都看到这了,觉得不错就帮忙转发下呗,您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大明王朝1566小说、电视剧
廖诗琴、风乎舞雩的知乎专栏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定期更新

与你谈文论酒


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也欢迎关注我的知乎账户:剑寒生,有专栏文章。


谈文论酒
读读历史、聊聊感悟。追风赶月莫停留,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酒与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