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17)| 老剧新看

文摘   电视剧   2024-08-30 18:30   北京  

*本文为「谈文论酒」原创内容  

各位读者,咱们今天先聊聊《西游记》。

《西游记》和大明王朝1566有啥关系?黑神话玩多了吧你?

非也非也,不仅有关系而且非常大。这本书就是嘉靖年间写的,而且从头到尾,都在影射大明朝。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里上限很高、下限很低的一本。就是我们常说的雅俗共赏。

小时候看动画片、电视剧,觉得很好玩,可是我成年后,一度对它评价很低,甚至认为没法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并肩。应该用《儒林外史》或者《金瓶梅》替代掉。

直到读了更多的哲学、历史乃至宗教方面书籍,才发现原来《西游记》的内核不是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那么简单。结合书里的佛祖、道教,还有车迟国那个让孙悟空直接吐槽的:“敢情是道士做了皇帝?”,你细品。

现在普遍认为《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但从书中里表现出来的各种政治隐喻和宗教描写来看,作者明显对政治秘幸和当时佛道两家的修炼方式都极为了解,绝对不可能是什么民间的普通文化人。

所以文化界有一种两人合著说:《西游记》由吴承恩主创,他的好友李春芳在其去世后加写大量佛道官场暗线和细节,进行了深度加工。

李春芳是谁?嘉靖朝的内阁大臣,著名的"甘草"(从不得罪人,处处和稀泥的好好先生)。大明王朝1566小说里有他的剧情,但电视剧里就压根删掉了。

因为他从不和人起冲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的都是虚的,既没法展现戏剧冲突,也不符合老百姓对国家领导的想象。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啊,万稳万当,不如一默。

李春芳是嘉靖二十六年的状元,全国第一。

巧了,张居正人称神童,他也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排名多少?全国二甲第九十名。

所以你说李春芳有多聪明吧。

可能有人说李春芳这么聪明咋没啥知名度啊,张居正改革,大权在握,青史留名。

但我们从谋身的角度看,张居正死后被抄家清算,亲人都饿死了好几个。从嘉靖到万历,倒下了多少首辅?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数不胜数。

李春芳接替徐阶担任首辅后,多次提出要退休,三年后终于能老还乡,安享晚年,获赠太师,享年七十五岁,谥号“文定”。

这样佛系的人,也看不上嘉靖皇帝所作所为。

我仿佛看到他上班写青词,在内阁是是是,好好好,晚上回去修改《西游记》,在书里骂嘉靖——“敢情是道士做了皇帝?

我们聊回《大明王朝1566》


胡宗宪遇高翰文

▼海瑞穿着草鞋去上任了,高翰文也同样在上任路上。只是排场要大多了。

有六个人护送着高翰文去浙江赴任。书里写的排场更大,严世蕃安排了8个护卫+2个随从,这是僭越的行为,是为了显示朝廷改稻为桑的决心。高翰文此时内心是极复杂的,既踌躇满志,又对能否成功心里没底,但他确实把这看成自己施展抱负的机会。

▼到驿站了,高翰文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正在等他。

▲正是要去苏州借粮的胡宗宪,胡宗宪自然是特意来见高翰文的。

▼他们的一问一答可以看出高翰文是做过功课,确实是想干事

▼胡宗宪继续问。

▲高翰文说的都很有道理,只是他就像天下所有读书人一样,只知道道理,却过于想当然。譬如世界上所有的学生运动的局限性一样,不过是“世未经历不难”啊。

▼高翰文终于缓过神来了,知道了胡宗宪要问的是什么。

▲有些政策看上去是好的,但政策终归是人去执行的,而人又都是有贪欲的,你永远不会想到有权力的人会怎么使用自己的权力。

▼高翰文就是意识到了这一层,他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却仍然苍白。

▼胡汝贞继续往深里面问。

▼高翰文不明白,只有请教胡宗宪。

▼高翰文也马上意识到这样做就很难完成“改稻为桑”的国策了。

▼高翰文接着问。

▲实际上胡宗宪的办法也只是“裱糊匠”的办法,他心里知道改稻为桑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架不住嘉靖的决心,也只有一步一步看,优先保证浙江不乱,有问题就上报,让朝廷拿主意,直到改不下去的那一天,朝廷自然就罢手了。

▼高翰文受教了,但又问出了一个他自己一直疑惑的问题。

▲胡宗宪不是没有说过,但他说的任何一句话都会被猜疑为“党争”。最重要的是,嘉靖决心已下,说什么都是徒劳。

高翰文走了以后,胡宗宪又晕倒了。谭纶过来,两人交心了一番,此处不表。

浙江巡抚衙门堂会

▼海瑞先是到了浙江巡抚衙门门口,只是还没进门就先被为难了下。

▼海瑞交了吏部的官牒又报了职位,看门的队官还是没有放他进去。这还不是宰相门前,就这么欺负人了。海瑞好歹是官身,若是平头百姓还不知道怎么被欺负。

▼队官问了门里的书办后,才让海瑞进去。

▲书里还写了段,海瑞是骑着骡子过来,队官只让海瑞进,却不让骡子进,海瑞不理,只把骡子缰绳给了队官就进去了。

▼书办态度也很是跋扈,不同品级的人,等候的地方不一样。海瑞这种级别,只能在一个只有长凳的门房里等候。

▼海瑞进来后,就看到了王用汲,两人寒暄了一番。

▲海瑞虽然一生坎坷,但还有王用汲这种好友。海瑞无后,最后去世是王用汲给操办的丧事。得友如此,又复何求。

王用汲是整部剧我最喜欢的角色,没有之一,如果每个读书人都能做到他这样,那世道也能清明了。

▼两人寒暄了一番,得知王用汲也是谭纶举荐,海瑞也更觉亲近。

▼知道王润莲是放弃了昆山这种好缺来的建德,海瑞更肃然起敬了。

▼知道海瑞没有吃饭,王用汲要给海瑞弄点吃的。

▲海瑞拿的正是几天前从家里带的糯米粑粑,粑粑放了几天早就变硬了。海瑞之清苦可知也。

▼高翰文此时也到了,和为难海瑞不同,高翰文这个排场,看门的队官只看了下吏部官牒就让进了,非常爽快。

▼高翰文进门时,王用汲正在问书办要茶,书办只是不管。见高翰文过来,只以为又是一个知县过来,还是吆五喝六。

▼高翰文也要了一壶茶,书办还是不理,但高翰文有办法。

▲书办一看到玉佩脸色就好起来了,马上就去倒茶。记着这个书办,后面他还有重要表现。

▼高翰文一进来,没有介绍自己就开始问王用汲和海瑞两人。

▼王用汲也极聪明,见到高翰文这样做派,心里也大约猜到他就是新任的杭州知府,便只说了一个难。

▼海瑞马上就接话了。只听海瑞说了两句,王用汲就用眼神尝试制止海瑞,但海瑞并不理会。

▲海瑞不傻,当然知道高翰文是谁,他就是直。

▼高翰文继续问,其实也是用胡宗宪的套路来对王、海两人。

▲高翰文问的问题有点傻,也充分体现出他对浙江官场的无知。

▼这厢在讨论灾民的问题,巡抚大堂却是一派祥和。

▲浙江的主要官员,睡觉的睡觉,唱曲的唱曲,玩古董的玩古董。这巡抚衙门自上到下都是坏的可以。

▼刚升官的何茂才开口了,何大人刚升官,官威也是要摆一摆的。

▲这些人为了改稻为桑,手段真是丧心病狂。不止不想办法给百姓粮食赈灾,还阻止百姓买粮自救,逼着百姓卖田。

▼升官的郑泌昌最后拍了板。

▲这些人扣大帽子都很有一套,“通倭”、“扰乱国策”都是一套一套的。这也为了下集齐大柱买粮被抓埋下了伏笔。

▼何茂才让书办去看看高翰文来了没有,这个“翰林院大老爷”的称呼也表示出他对高翰文的不以为然。

▼高翰文还在和海瑞王用汲谈赈灾的事情,给他们拿茶的书办来了。

▼海瑞怼了他一顿,高翰文打了圆场。

▼门房接了何茂才的命令,来找高翰文。

▲这番话足见高翰文不傻,他只是天真。胡宗宪的话他听进去了,但他仍然没有意识到这个水有多深。

高翰文从来顺遂,家境优渥,不通民生艰难,既有吟风弄月的雅致也有读书人的天真,一旦遇到挫折,立场很容易动摇,偏偏自己有文人的清高,内心极其拧巴。所以他最后和芸娘一起,转文从商都有这个毛病。

但海瑞不同,海瑞从小被寡母带大,家境贫寒,读书也不算顶好,屡试不第,人生坎坷。难得他没有被坎坷击败,却养成了极其刚强的性格,难得啊。

▼王用汲见要去开堂会,想起海瑞的性子,善意的提醒了海瑞。

▲海瑞却是想的极其明白,他虽然直,却绝不是莽撞。相反他就是对事情看得清,才真立得正。

欲知后事如何,且请听下回分解。

读者朋友都看到这了,觉得不错就帮忙转发下呗,您的关注是我更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大明王朝1566小说、电视剧
廖诗琴、风乎舞雩的知乎专栏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不定期更新

与你谈文论酒


本文为原创内容。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也欢迎关注我的知乎账户:剑寒生,有专栏文章。


谈文论酒
读读历史、聊聊感悟。追风赶月莫停留,世事如棋局局新,人生忽如寄,莫辜负茶、酒与好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