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接过旗帜,推上正轨

文摘   2024-12-17 17:20   江苏  


E

  conomics

2024/12







本文主要内容来自此书



上一篇经济学推文中,讲到卢卡斯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革命。而与传统凯恩斯主义者对卢卡斯的全盘拒绝略有不同,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者New Keynesian Economics则部分采纳了卢卡斯的原则,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加入微观基础的原则。但与新兴古典主义以及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不同,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者并没有放弃对他们而言至关重要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理论的信条。


总的来说,新凯恩斯主义模型都承认两个命题:1.由于刚性的存在,货币是非中性的,即名义变量的波动会产生实际效果;2.不完美市场、不完全竞争以及价格或工资黏性在解释经济周期时扮演核心角色。新凯恩斯主义者的目标是重塑传统观念。


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承认之前的宏观经济模型有两个缺陷,即缺乏明确的微观基础,并且没有对名义刚性假设进行验证。但他们不像卢卡斯那样认为这些缺陷无法修复,而是试图构造具备坚实微观基础的价格黏性模型。其次,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不像传统凯恩斯主义那样与货币主义争执不下。最后,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都支持新古典综合:经济在短期内可能偏离均衡水平,并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对真实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一代凯恩斯主义者证明了卢卡斯及其追随者并不能垄断学界的理论创新,但他们并不能阻止DSGE的浪潮。除了交错合同模型以外,所有的新凯恩斯主义模型都是静态的,以至于在卢卡斯的动态系统前苍白无力。此外,第一代凯恩斯主义模型还被正在兴起的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打得猝不及防。



基德兰德Kydland和普雷斯科特Prescott推出了作为DSGE模型变体的真实经济周期real business cycle模型,从而接过了卢卡斯的旗帜。DSGE的胜利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兴起密不可分。Kydland和Prescott将卢卡斯的定性研究模型转为定量研究模型,得以充分利用数据,即可继续在实证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对于卢卡斯革命意义重大,是它将卢卡斯革命推上了正轨。







 Kydland和Prescott


虽然卢卡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思路,但他本人构建的以货币冲击为经济周期起因的经济模型并没有流行多久。对卢卡斯模型的主要批判在于:公众能够及时获知货币存量数据的事实与卢卡斯的假设相悖。后来卢卡斯承认了这些缺陷,并转而支持Kydland和Prescott(1982,1989)的新模型,其中技术冲击替代了货币冲击,还试图将模型辅助实证检验,为此开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如果说卢卡斯在理论层面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新路径,那么是Kydland和Prescott将卢卡斯的模型数量化。


从本质上讲,Kydland和Prescott试图回答一个应用性的问题:战后美国经济的波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技术冲击?作为回答,Kydland和Prescott构建了一个只包含技术冲击和6个参数的经济模型,其表现出相当于美国战后70%左右的周期波动(1996),这是非常令人瞩目的。模型中,技术冲击被定义为一系列随机事件引发的结果,例如新的知识、法律法规变动或监管系统的变革(1996)。



当然,Kydland和Prescott也承认其模型与实际数据之间存在一些偏差。对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批评认为,其根本缺陷在于没有考虑经济主体认知的有限性。


其次,由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采纳了均衡原则,导致很大程度上只能解释温和或常规的经济波动,面对大萧条或2008年经济衰退等剧烈的经济危机则束手无策。卢卡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模型具有这一缺陷,并承认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也没有克服这一缺陷。


这一问题的本质在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之所以成立是认为所有经济周期在本质上都是类似的,而大萧条时期是否也如此?Kehoe和Prescott后来提出了一种解释大衰退的均衡理论,其核心思想是采用更宽泛的标准来研究大萧条,不再被视为一个单一的、独立的时期,而是被视为一系列时期中的一个特殊时期。因此,对于这个问题,他们给出了是的答案。但问题在于,扩大范围也就意味着把太多不同的情形都放在了同一口袋里。


总的来说,将凯恩斯主义转化为卢卡斯主义的卢卡斯革命,肇始于卢卡斯,而完成于Kydland和Prescott。卢卡斯的研究并没有构建定量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直到九年后Kydland和Prescott才真正提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并将其与国民账户统计联系在一起,从而对卢卡斯提出的推论进行验证并定量分析了经济波动(Prescott,2006)。



而DSGE方法发展的第三波浪潮,则是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这一模型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时代所忽视的议题,比如不同政策规则的影响和货币经济学的其他方面,重新纳入研究计划(Gali, 2004)。期间也出现了术语的变化,新凯恩斯主义的标签随之产生。


货币变动是否具有实际影响及其相应的政策议题是凯恩斯主义者与古典主义经济学者的分界线。起初凯恩斯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占据支配地位,直到在弗里德曼和卢卡斯的引领下,古典主义者才扭转局面并重新占据上风。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象征着前者最新的回击。第一,货币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阶段之后被重新引入,以一种比过去丰富得多的形式。第二,将货币非中性归因于名义价格刚性或黏性的存在。这些元素在第一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中就已经存在,但最基本的区别在于,第一代无法接受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而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却将这些元素移植到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框架之中。


从本质上讲,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是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发展,继承了由卢卡斯设定并由Kydland和Prescott加以完善的DSGE基本标准。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都属于DSGE方法,只不过代表了同一理论不同研究思路的演化。


货币政策冲击是第二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所在。尽管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家与弗里德曼、卢卡斯在货币扩张是否能够持久地促进经济活动这一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但他们都赞同货币冲击确实对实际变量具有短期影响。与此相反,Kydland和Prescott则坚持认为货币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是中性的。一连串论文就此出来回应,试图用实证方法证明货币政策冲击对实际经济的运行有影响。


总的来说,第二代新凯恩斯主义将原来对立的新凯恩斯主义和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整合在了一起,终结了之前意识形态和方法论层面的争论,虽然在其后的发展阶段中,这一共识又出现了裂痕。但就在这一新的模型趋于稳定时,2008年经济衰退使该模型的局限性凸显出来(封闭经济,没有异质性,没有失业,没有金融摩擦)。它无法解释经济在偏离了正常轨道时的状态,而这是DSGE方法的通病(Leijonhufvud)。



总的来说,从凯恩斯开始,宏观经济学的演化不应该被视为一条直线。研究计划起起伏伏,方法论也常常彼此冲突,学科的发展路径是开放的,所有理论胜利者都只能雄霸一时。这其中,凯恩斯革命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他的研究路径到IS-LM模型的第二阶段得以完善。而卢卡斯革命改变了宏观经济学的范式,其理论到Kydland和Prescott得以完善。


无论哪一种理论,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带有强烈意识形态取向的学科,根植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最终关心的是政策制定。因此,宏观经济学中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以一种理想的方式在经济层面上去组织社会,而这完全是一个政治议题。如卢卡斯所认为的:如果意识形态问题无法被避免,就一定要被控制。任何理论的宏观经济学家在将由模型推导得出的结论直接运用到政策制定上时,必须异常谨慎。





文|陈硕

参考|《宏观经济学史:从凯恩斯到卢卡斯及其后》-Vroey

图|网络

排版|陈硕

设计模板|秀米


白龙渡海
仅为学术兴趣。只是读书笔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