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寺庙游”成了年轻人中的热门话题,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寺庙打卡”、“祈福瞬间”。这股“寺庙风”如此热烈,或许是焦虑时代下,年轻人寻求心理探索与自洽的重要需求。
一、 数据背后的心灵诉求
2023年,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的一项调研数据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现象的广度与深度:高达78.33%的受访青年表示已去过寺庙,还有16.67%的受访者则表达了对探访寺庙的想法。这一数据如同一面镜子,直观地映照出年轻人在对寻求安宁与归属的渴望。
二、 时代的焦虑与寺庙的安宁
当代社会,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也伴随着与日俱增的压力与不确定性。学业的繁重、职场的竞争、婚恋的困扰……种种现实问题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来。他们自嘲“躺也躺不平,卷也卷不动”,对实现感到无奈与迷茫。而寺庙,这一承载着文化与智慧的圣地,以其独特的禅意与宁静,成为了年轻人心灵的避风港。或许,在这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焦虑,获得片刻的安宁与自由。
除了简单的求佛上香外,不少年轻人选择以义工的身份踏入寺庙,体验短期修行生活。他们遵循着晨钟暮鼓的作息规律,参与诵经祈福、烹饪斋饭、擦拭佛像等日常活动。在寺庙的朴素生活中,人们可以试着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感受,体验生活的平静与力量。
三 “寺庙热”的心理学解读
1.现实焦虑的投射与回避
面对工作、学业、婚姻、经济等多重压力,年轻人在现实中往往感到无力与迷茫。在现实的烦恼与焦虑的笼罩下,寺庙、道观等场所,自然成为了很多人寄托愿望、释放焦虑的避风港。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跪拜、祈愿等仪式,将内心的烦恼短暂地滞留在庙宇之中,期盼与神对话,换来所愿皆成。这种心理机制,可能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回避与投射,通过外化问题来减轻内心的负担。
2.心灵慰藉与自我认知的改变
当然,“寺庙热”的背后并非全然是对现实焦虑的回避。在焚香许愿的过程中,许多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追溯自己内在最真实的想法与愿望。在向神像倾诉自己的故事与愿望的过程中,人们不仅获得了情感上的宣泄与共鸣,还可能逐渐理清了自己现实与内在的冲突与头绪。这种心灵上的慰藉与自我认知的改变,或许正是当代无数年轻人所需要的。
3.符号属性与敬畏之心的回归
寺庙作为修行之地,其独特的符号属性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远离喧嚣、回归宁静的空间。在这里,物质担忧与精神压力暂时退场,人们能够感受到更多的敬畏与宁静。这种敬畏之心的回归,缓解了人们的精神内耗,还为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世界与自我的视角。
4.寻找内心的灯塔:自我信仰的建立
“寺庙热”下,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现实焦虑下,人们寻求一篇精神净土,以及对内在信仰与力量的强烈渴望。当然,有的人选择“上香”,也有的人选择读书、健身、旅游、社交,或是心理咨询。不管哪一种选择,都希望人们能够找到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属于自己的“自洽之路”。
END
简介
编写:谭彩云
宣制单位:重庆市江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
单位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港安3路2号(地铁/公交寸滩站旁)。公交656、812、817、866、884路寸滩站,或轻轨9号线保税港站换乘4号线到寸滩站1B出口。
联系方式:门诊心理咨询(2号楼2楼)预约电话023-67770066;睡眠心身病房住院(2号楼8楼)电话023-67077395;江北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023-67995995(24小时免费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