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对于“借酒消愁”很是熟悉,但很容易忽视“借食物消愁”的现象。前段时间热映的《热辣滚烫》,贾玲扮演的女主在受挫后不断地买东西、吃东西,仿佛通过食物能驱散她的挫败、孤独、忧愁和压抑。但正如“借酒消愁愁更愁”一样,“借食物消愁”也是“愁更愁”,不但没有真正解决情绪的问题,还会引发肥胖、身体疾病等各种新的问题。
这种“借食物消愁”的行为就叫做情绪性进食。
如何识别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作为一种通过食物来应对或抚慰情绪的行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识别和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情绪性进食的倾向:
1.观察情绪与进食的关联:
当我们处于焦虑、压力、孤独或抑郁等负面情绪时,是否特别想吃东西?这种进食是否成为了一种习惯或应对机制?
2.分析对食物的渴望:
是否对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有强烈的渴望,尤其是在情绪低落时?这种渴望是否超出了正常的食欲范围?
3.评估进食量与饱腹感:
是否在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即使已经感到饱腹也难以停止?进食后是否经常伴有内疚、自厌等负面情绪?
4.识别失控感:
在进食过程中,是否感到难以控制自己?比如在不饿的时候却不停地吃,或者明知某些食物不健康却仍然想吃?
5.注意情绪变化:
进食后,情绪是否得到了真正的缓解?还是短暂的满足感之后,又陷入了内疚、焦虑或沮丧的循环?
如果以上几点在你身上得到了印证,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情绪性进食的困扰。情绪性进食不仅是一种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更是一种需要关注和调整的心理问题。在识别了情绪性进食之后,我们需要积极寻找应对方法,以建立更健康的情绪和饮食关系。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情绪性进食往往是在我们无意识中发生的一种行为,它源于情绪的波动而非生理的饥饿。为了有效地应对情绪性进食,我们可以用“觉知-接纳-行动”三步法。
第一步:觉知,提高自我觉察能力。
我们需要提高对情绪性进食的觉知能力。这包括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以及情绪与进食之间的关联。
识别情绪触发点:留意自己的情绪变化,并识别出导致你情绪性进食的触发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孤独感等。
记录饮食日记:通过记录饮食日记,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在何时何地、何种情绪状态下最容易情绪性进食。这有助于你更好地觉知自己的行为模式。
第二步:接纳,学会接纳并理解自己的情绪。
在觉知到自己的情绪性进食行为后,学会接纳并理解自己的情绪,就像是一场与自己的内心进行的温柔对话。想象一下,你正站在一个宁静的湖边,湖面映照着你的内心,波动起伏的情绪如同湖面上的涟漪,时而平静,时而汹涌。
我们需要正视这些情绪,而不是试图压抑或逃避它们。就像湖面上的涟漪,它们是自然存在的,无法被抹去。只有当我们真正接受并面对它们时,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
例如,当你感到焦虑或不安时,不要急于用食物来寻求安慰。相反,试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深呼吸,感受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我现在感到焦虑,这是正常的,我可以接纳这种情绪。”通过这样的方式,你开始与自己的情绪建立联系,理解它们背后的原因。
第三步:行动,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
找到替代活动:当你想吃东西时,尝试找到一些替代活动来转移注意力。例如,可以进行散步、阅读、听音乐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缓解情绪,并减少对食物的渴望。
培养健康饮食习惯:建立规律的进餐时间,并尽量选择健康的食物。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同时,注意细嚼慢咽,享受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或专业人士分享你的困扰,并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建议。他们可能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和资源,帮助你更好地应对情绪性进食。
结尾
情绪性进食,往往如同饮鸩止渴,短暂地缓解了内心的焦虑与不安,却无形中为身体与心灵增添了更多的负担。我们应当意识到,食物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而是我们需要寻找并培养更为健康、更为持久的应对机制。
希望我们能告别情绪性进食的束缚,用更加健康、更加积极的方式面对生活,迎接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编写:何鸿静
宣制单位:重庆市江北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
单位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港安3路2号(地铁/公交寸滩站旁)。公交656、812、817、866、884路寸滩站,或轻轨9号线保税港站换乘4号线到寸滩站1B出口。
联系方式:门诊预约电话023-67770066;睡眠心身病房住院电话023-67077395;江北区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天使在线023-67995995(24小时免费热线)
心理健康,你我同行!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江北区心理健康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