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宿香港

文化   2024-08-25 08:03   广东  

睡到半夜时我起来把空调关了,酒店的空调跟不要钱似的,冷得要命。当然可以盖被子,可露在被子外面的胳膊腿儿也受不了啊。
从深圳过关到香港,单单在关口你就能感受到两地的不同:温度。到香港这边明显会感觉到冷,这也难怪关口的工作人员大都披一件长风衣,他们一整天待在这里光穿一件短袖肯定也受不了啊。
港客们来深圳就曾经吐槽过空调问题:他们觉得不给力!深圳前几年确实出台过规定,室内空调温度最好不超过26度。这个温度其实也还行,只是大概不够让你从外面一进门就给冷一哆嗦的程度吧。
也许是资本的任性?我去美加也发现差不多的现象,就是跟大自然温度对着干!夏天冷得仿佛要冻你一跟头,冬天又恨不能把你热到穿比基尼。要不你看影视里的老外冬天穿的单薄呢,那么高的室内温度你压根儿就不需要穿多啊,就算出门披不披那件外套也都行,反正也不会在室外待多长时间。
并且关于温度这件事儿,他们不仅仅是温差上走极端,还反转得特别快!也许昨天还在取暖呢,到第二天一看,暖气停了,制冷空调又打开了!打的就是一个不跟天气的节奏。
也许是周末的缘故,香港大街上远不像媒体里传说的那般萧条,各个食肆、商店人们川流不息,稍有点儿名气的店排队还是常态。

这家店叫“靠得住”,不知道被米其林推荐之前是不是靠得住,反正现在挺火。店就在所住酒店楼下,晚上想吃就嫌排队的人太多没去,可第二天上午下楼一看照排不误!那就排吧,就算是对香港人民意见的认同吧。香港人民排队还是很人性化的,店老板看到队伍里有俩白发苍苍,赶紧从队伍中拽出来优先安排。

东西好不好吃?这咋说呢,首先不是我特别喜欢的东西,主打粥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周末太忙的缘故,连原本菜单上不多的一些炒菜之类的都临时取消,就是喝粥吃面。吃东西说味道免不得跟价钱挂起钩来,他们家首推的粥叫做“心肝宝贝”,就是生滚猪肝、鲜贝粥。猪肝切的很厚,我还怕不熟呢,没想到味道还不错;鲜贝个头挺大,反正我喝过的粥当中这个算是印象挺深的。价钱也不便宜,80块钱一碗!
当然我不知道四片猪肝、三个鲜贝的一碗粥的溢价程度,但是他们家有卖油条,这玩意儿我熟。一根油条28块!点粥配套的话可以便宜,卖16块钱一根。味道确实不错,不过再不错也就是油条嘛,不错的很大原因大多在于现炸。如果我蹲在我们老家早餐摊的炸油条锅边上,捞一根吃一根,你觉得味道会差到哪里去吗?我们老家才五毛钱一根,就算这边的油条好吃一些,但是真要说能好吃到几十倍的概念上去,我觉得是需要很大的自卑心理去支撑这个结论的。

以前没有电子点餐也就没咋在这种场合接触过这个字,就是“走”。开始看到“走葱”、“走青”我是真不知道什么意思。闺女说可能就是“不要”,毕竟“走”有去的意思。我半信半疑,“走”究竟是“去”还是“来”还是要看方向的,你可以“走掉”,也可以“一起走”啊。所以我还是去问了一下,确认“走”就是不要的意思。
那不行,那一概不能“走”!不仅仅因为我不忌口,关键是免费的东西都舍不得让它们“走”!
大商厦里的这两顿饭吃得都挺温馨,丝毫没有体会到“歧视”,店员们服务都极和善,也丝毫没有传说中的时间限制。不过以前从没在香港拼过桌,这次拼了两回,商家还很体贴地在拼桌的两拨客人之间竖起了遮挡,这就避免了很多尴尬有没有?

不过早上约的网约车似乎并不咋让人察觉到友善,不知道是不是太早的原因,司机师傅有起床气,毕竟香港的晚睡晚起是很有名的。
司机显然不满于我对于前些日子网传的香港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的矛盾的询问,有些没好气。路上不停地开关车窗倒没啥,不过挺配合我的哈欠我就觉得有些尴尬了。车停后我打开后备箱的手也许在箱盖上停留过久,司机又在点我:“这是自动的!”我想如果你能提前帮我打开后备箱盖或者在显眼处贴个标识,我是不是也就不至于“伤害”到你的自动机构了?
转身要走,司机说“你给我五...”
我心说网约车啊,我钱早付过了,没想到可能是司机师傅不咋熟悉这个新词,思索了一阵子才想起来:
“...五星好评啊!”
嗯,不愧是大陆过去的公司,好评机制如影随形。不过我确实没有感觉到五星的服务所在,最后也给了好评实在是因为我不想为难一个大清早就不得不出来赚钱养家的。
酒店附近菜市场里有一家苍蝇馆子叫做“香港仔鱼蛋大王”,这家味道倒是出乎预料的好。同样是只有面或者粉,这两样东西我都不很喜欢(不喜欢所有煮的东西,偏爱煎炸蒸),非要二者选其一的话我宁肯吃面。于是孩儿她娘照例吃粉,我要了一碗鱼面。当时还嘀咕了一阵子啥是鱼面?还当又是港人命名的独出心裁呢。没想到端上来后尝了一口居然真是鱼肉做的面!原理大约等同于鱼丸吧?就是把鱼肉捶打粘糊了弄出来的面。为了表示对他的支持,临回深圳时打包了一斤鱼面一斤鱼片。鱼片的制作方法与上相似,只不过是一坨长方体,回家来自己切成片就行。

小馆里有个服务生身量也很小,简直像小学生。我猜她甚至可能不是本地人,普通话连一成都理解不了的样子,脸上总挂着怯怯的笑。老板应该是本地人,跟大多数食客都很熟络,脸上挂着笑跟进来的街坊们不停地八卦,很有“家”的样子。
这样的馆子比比皆是,大概可以算是香港的历史传承吧。相较于灯红酒绿燕翅鲍肚,这种更接地气的下里巴可能更能暖人心,这满地的小门面让香港更具烟火气、更有人情味。
我的感觉,香港就是地方太小、房子太贵,其他的种种价格高企无不与高房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水涨船高的房价当然充实了相当一部分人的钱包,但却就像是从底层踏踏实实过活的人们身上扒来的,是以更多的人居住的“窘迫”为代价的。
也许不必非要站在“金融的顶端”,烟火乡土气的香港也挺好。
祝愿香港能越来越好!

大葱蘸酱
平淡的记忆,深切的怀念,莫名的感动,无聊的吐槽......其实就是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