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太空行走

文化   2024-09-16 09:13   广东  

这两天马斯克的“北极星黎明号”带着本次太空旅行的“乘客”成功返回的消息刷屏,网友们一片欢呼。这反应很正常,马斯克这次的太空计划确实是全球太空行动的创新,毕竟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个私人公司能完成这个任务,尤其是这次完成太空行走的还不是专业的宇航员,这也是我在前面没说是宇航员,而冠之以“乘客”的缘故。

当然,这里面也不乏“不和谐”的声音,多是以本次的普通化、私有化、以及出舱的“简单化”来吐槽之前我们看到的远行太空的人员的专业化(宇航员需要培养十几年)、举国化、以及出舱的“医疗级护理化”,对,就比如咱们之前看到的宇航员都是给抬出来的,而这次太空行走过的人员都是自己“蹦”下来的。

SpaceX的这次行动好不好呢?当然好!说是伟大的创举都不为过。但是没有必要拿这次的成功来阴阳咱们之前的太空行动。为啥有举国体制?还不是因为凭一两个人或者公司不管是财力还是能力完不成这个任务嘛。即便这次北极星号搭载了私人乘客,你也别指望什么太空旅行从此私人化,即便私人化也是“高端”私人化,就是你首先得能先掏出那几千万美金的船票!话说回来,这个钱真要是简简单单能拿出来,咱也没必要举全国之力!

再说一下这个宇航员的专业化,这次太空行走跟咱们或者不仅仅是咱们包括国外的专业宇航员有可比性吗?这次“太空行走”可真的仅仅是太空行走啊,没有任何其他的附加任务,完成行走甚至能出舱就行。专业宇航员想要干啥?他们是带着任务出舱的呀,不仅仅是自己感受一下、拍张照片完事的,有时候甚至是需要出舱对自己的座舱做修补的。咱们宇航员上次出舱的时间八九个小时,跟你站在舱口十来分钟是一回事儿吗?所以你也就不必去计较为啥这次的宇航服这么修身、板正了,因为这两种宇航服压根儿就不能算一样的东西,设计的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模特的漂亮衣服是为了展示的,难看的大棉袄棉裤是为了让你零下三四十度保命是一样的道理。

几天时间上去溜达一圈然后回来生龙活虎地下地,跟宇航员在上面生活长达几个月能一样吗?太空里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缩算一例,不是说你的腿两天没锻炼就没力气了,但是你躺着一动不动半年试试?看看下床能不能摔你一跟头?那么长期滞留太空的宇航员们刚下来行动不便难道不正常吗?我们不该给以周到的呵护吗?
我想起我一同事去考察煤矿项目,在矿里专人陪同下下了一回井,回来之后跟我们说“井下条件挺好的”。你这种“到此一游”的经历得出的经验敢分享给长年累月在下面流血流汗的矿工们吗?
基于国家太空行动里宇航员长期滞留并且要完成各种试验任务的需求,我们对于宇航员不该严选吗?随便上一个病秧子在上面今天拉肚子明天闹头疼?北极星上去的人除了有钱身体好也是必要条件,人家百万富翁可同时还做过喷气机的驾驶员呢,一般人先试试能不能承受起飞时几个G的加速度吧。

极星的私人化不是说给棵白菜钱人家就让你搭车上去了,那也是成千上万的美金堆出来的!私人化可不要跟平民化混为一谈。你要是给得出足够多的钱身体条件也允许,未必中国航天就会因为“道德不达标”的理由不让你上。
北极星黎明号的私人化当然是伟大的创举,但是这创举又何尝没有从之前各个国家的举国行动中获得经验呢?没有之前的宇航员们的各种经验教训,我相信富豪们再有钱再任性也不见得敢说我就要第一个吃螃蟹。
随着人们对太空认识的进一步加深,遨游太空的成本进一步降低,未来可期,说将来有人在自己家阳台上起飞去月亮打酱油都有可能。但不必以此苛责之前太空前辈们的“不堪”,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艰难的铺垫才有现在看起来的轻轻松松。
祝福全世界所有为了人类探索太空而努力的人们。

大葱蘸酱
平淡的记忆,深切的怀念,莫名的感动,无聊的吐槽......其实就是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