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XX(15)

文化   生活   2024-05-18 07:49   广东  
很多人怀念过去的日子,我也怀念,只因为时光不再;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回到过去,却也只不过希望一切可以重来;但是愿意过以前的日子吗?肯定不愿意。很矛盾不是吗?很多年轻人羡慕以前的“不卷”,但是你知道是因为人跟人之间卷无可卷吗?但是,你却要与自然卷、和环境卷,保证自己能活下来。


邻居大爷又来借东西了。
俺家实际上不能算作好客,俺爹七八岁时俺爷爷就没了,和俺奶奶孤儿寡母的相依为命,养成了谨慎的习惯。原本太阳一落山俺奶奶就关上院门、不闻窗外事,有啥事儿天亮再说。也就是现在家口大了,否则这时候邻居大爷压根儿就进不了门。
邻居大爷来的时候俺家里在全员动员剥花生,这是生产队的任务。生产队里储存的都是花生果,冬天剥花生是为开春种花生做准备,再说冬闲时节嘛,闲着也是闲着,权当有个营生。
一般来说,这种营生还是有利可图的,例如一斤花生果可以出7成的花生米,实际上生产队里回收的话会打个折扣,例如往回交6成的花生米就行。这样不仅仅剥下来的花生壳可以做燃料,你自己大概还能得一成的花生米。
不过理论上是这样,实际上执行起来差距巨大。因为在缺吃少穿的年代花生本身的诱惑力巨大,一边剥一边吃的损耗就相当大,尤其是孩子。俺娘有办法,不停地灌输“瘪花生好吃”的理念,实际上瘪花生生吃确实味道也更好一些,比饱满的要甜。养成这种习惯的我们基本上对饱满的花生不再有什么念想,损耗也就不怎么大,所以每年往生产队交花生米的时候,一般都还有富裕,富裕的这部分是可以自己保留的。
这大爷家就不行,四个孩子剥的不如吃的多,每次往回叫花生米都要亏空,亏空的倒也不必马上补,只不过会记到账上,年底结算。不仅仅是剥花生,其他的东西也一样,“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要不老一辈的人都对这句话有着极其深刻的认同呢。这大爷家就总是处于“亏空”的状态,所以平日里总是要东家借一点、西家借一点。
大爷对俺全家总动员觉得很是稀奇:“你们俩这么小也能剥?”他问的还真是个问题,别看吃花生你剥起来不觉得有啥困难,但当“剥花生”成为一种营生,可就没那么简单了,一个晚上下来,第二天手指头都有可能肿起来。不用说小孩子,连俺爹俺娘他们都得借助于夹子。这种夹子也都是就地取材,找一根还算新鲜的树枝,中间把树皮割一个口子再用火烧一下,就能完美地对折,这样做成的夹子,干重活儿没戏,不过对付个花生就绰绰有余了。
俺娘还是很懂得怎样分配任务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每晚上给我和妹妹每人一瓢花生,剥完了就算完成任务,会获得不少的口头褒奖。姐姐们没必要,他们已经懂事儿了,剥花生在她们来说是自觉自愿,“快马不必鞭催”嘛。一大家子人围坐在炕上,俺娘再讲个故事,时间就这么不知不觉中过去了。
来借钱的大爷也伸手帮衬着,即便不必刻意,他脸上流露出来的“谄媚”也显而易见,“伸手跟人家拿钱”这活儿不好干,自那时起我就有深刻的体会。
其实谁家里的余粮也都不是很富裕,俺家里所谓宽裕也就是在俺娘的精心筹措下不必出去借就能挨过“青黄不接”罢了。所以对于来借钱的大爷也就是个三块两块,有时候甚至只能是几瓢苞米、几斤地瓜干什么的,等到来年有收成了还回来就是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越是家里没啥东西的人家消耗越是大。可能是家里人经常吃不饱的缘故吧,这种人家的饭量也大得出奇。我有一回去这大爷家玩,正碰上他们家吃饺子,他们家的饺子包得跟小包子似的,数量还多,我数了一下,每个人至少得吃三四十个!我回家学说时,俺娘说这就是“有时吃到撑,没时扫米桶”。
不记得是哪年了,我们家居然还做起了手工,就是用玉米皮编门帘。是俺娘从公社里领回来的任务,新的尝试总是比较艰难,因为很多人不相信这玩意儿能挣钱,再说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怕自己做不好。
玉米皮要事先用硫磺熏蒸,据说是要杀毒。找个毯子蒙住一大堆玉米皮,底下燃起火烧硫磺,味道很呛,只能远远地施工。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硫磺的漂白作用,熏过后的玉米皮简直白到让人爱不释手,长这么大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玉米皮呀。
熏蒸过后的玉米皮要搓成绳子,然后用这个绳子去编门帘。我和妹妹年纪小,只能学会编单体,有一个小模具,玉米皮绳子按照这个模子缠绕打结就行。同样的,这活儿也规定有KPI,我跟妹妹俩人每人每晚编一碗就行。然后俺娘和俺姐姐们再把这零散的单体串成一根,这是整幅门帘的一道。
这东西据说能出口创汇,多年以后我还真在国外看到过这种门帘,不过不再是玉米皮做成的了,而是换了一种闪闪发亮的金属,不过做法还是老样子。看这种熟悉的手法,还很是激动了一阵子。
当年的门帘有没有出口创汇我不知道(大概率应该是有的,因为咱家里还真没啥人摆这谱),但是这一个冬天的小活儿给俺家带来的欢乐还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仅是说做手工,而是这个冬天的活计给俺家换回来一辆崭新的自行车、全村第二台收音机、以及一座北极星挂钟!这老挂钟你要是不嫌麻烦愿意定期上弦,直到现在还是会每隔半个小时叮当作响。
你还别不屑,这些东西在当年可都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你知道当年年轻人搞对象要的彩礼都有啥吗?“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这已经是一个时代的变迁了,在这之前只敢要“四十八条腿”好吗?高低柜、大衣柜、梳妆台、写字桌.....实在不行还能拿小板凳往里凑呢嘛不是?
回忆往事总可以云淡风轻,但其实当年无论是剥花生还是编门帘,无一不含有“被逼无奈”的成分。即便我说当年没挨过饿,还不是一样曾经被人的一块紫红的高粱面饼子馋到当街大哭?

大葱蘸酱
平淡的记忆,深切的怀念,莫名的感动,无聊的吐槽......其实就是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