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生活中的精打细算
文化
社会
2024-06-15 10:02
广东
往回推不用多,就四十年吧,俺娘不仅仅会盘算家里的每一分钱,甚至要算计到家里的一包饼干、一个苹果、一斤白糖:白糖什么时间拿回娘家去看望俺姥娘;过节时去谁家饼干到底是留半包还是一整包;苹果不管哪家亲戚孩子过来都能派上用场,所以不管这苹果缩水干瘪到何种程度,只要没有坏到肉眼可见的腐烂点,肯定是舍不得放进嘴里的。为啥?穷呗!要啥没啥,你现在看起来不起眼的几样东西,放在当年俺们村那就是极为显贵的存在了。当年为啥能适应臭鱼烂虾的味道?还不就是东西不放到有味道都舍不得吃!长此以往,居然能从腐败的东西里尝出别样味道,真要感叹人类适应能力的强大来了。我直到现在对稍有点儿异味的肉食都情有独钟,可能就是小时候留下的病根儿。
计划这种东西本来就是应对不足的手段,物品、财富丰富到应有尽有时你觉得还需要计划吗?前几天看一则报道,说到欧洲普通民众由于这几年的物价上涨,生活中的消费规划详细到极点,从房产税、物业费、学费、公交、电信、汽油、饮料、食品,反正只要是生活中要花钱的东西几乎都要列个单子仔细分配,生怕月底出现亏空。
看到这个帖子之前,我一直当是消费观念问题。例如西方人不愿意存钱,人家讲究的就是一个“活在当下”,人家那消费都是先花钱后付款(信用卡)。
曾经也有国外的同事朋友跟我们聊起他们的规划,例如今年暑假要干什么、寒假要去哪里,他已经为此行程中的某个“奢侈开销”开始把午餐的饮料从大杯换成小杯,大概如此吧。我那时候真的很佩服他们,觉得人家的人生规划真的太细致了,一下子想周全一年多的具体细节,提前好长时间都能规划到一杯饮料!哪儿像咱“想那么多干啥!到时候再说!”这么粗线条、这么没前瞻性。我从来没有去想象前面的同事为未来好长时间的旅行省饮料钱是因为要节约,因为他们的薪水比我们不知道要高多少!我只把这个看成是人家自律的一部分。这个帖子让我忽然回过神儿来:“也许挣得多花销也大,发达国家的普通人可能也缺钱吧?不存钱也许不仅仅是消费观念驱使,而是剩不下多少钱存?”
我无意去“阴阳”发达国家的人是不是有钱、会不会也捉襟见肘,而只是想人性是共通的:没有几个富豪会吝啬到斤斤计较,你光看到巴菲特也去麦当劳吃汉堡喝可乐,你没看到人家的私人飞机有多豪华尊贵;同样的普通人的“计划经济”也不是打小儿就就有“三从四德”在约束,限制他的大概率可能还是因为钱不凑手。很多生活中的“精打细算”最大的可能是来自于经济上的捉襟见肘。
再细致的购物规划也抵不过一句“随便花”,再完美的旅游计划也比不过“说走就走”,“精打细算”的理念再正确,也不如你能“随便”来得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