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就这么轻易被“虚无”

文化   2024-10-27 07:35   广东  

马斯克的星舰之后你是不是听到了很多流言蜚语?例如下面这种:


我先不说火箭,我年纪比较大,先说一些我自己的经历吧。
我们家有村里第一台收音机,可能还有第一台挂钟,这两件东西在当年都是相当珍贵的,每件东西怕不得花费全家半年多的收入?俺娘特意用红绒布做了套子加以保护。开关收音机调台什么的自然是“闲人勿动”,你得有过“专业的培训”才行!哪怕是我这个宝贝儿子,都是在俺爹的监督下用半拉小时来确认我不会把调台的指针拧过线、手法也还算轻柔不暴力之后才放心让我独自操作的!而给挂钟上弦这个动作(当然另一个原因也是挂钟位置比较高),直到我上小学之后才让操作的。这有啥技术?还要这么大阵仗?没啥,就是因为穷,这东西算家里绝对的大件,重视程度就被人为拔高了呗。
火箭的神圣感有很大一部分恐怕也是有这方面的因素在“作祟”,当年我们做火箭为啥要举国之力?因为有火箭的国家都防着咱呢!火箭啥样子、烧柴火还是烧煤咱都没谱呢,从零开始你说要不要举全国之贤?还有一个技术上不够只好态度上来凑,火箭发动机推力不够也就只好在火箭重量、材料上斤斤计较呗。我也算是经历过火箭发射的、甚至说指挥过也不是不行,尽管上文所说的“用哪个指头按都有讲究”我没体验过,但我经历过口述指令,就是你们听到的那种类似于“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某某站点遥控正常”之类的指令,我们属于外围的监测,确实需要反复操练这些口令,倒也不是说你磕巴就不行,可问题是我们不是有这么多不磕巴的人嘛,指令出来清楚脆正总比含含糊糊让人误解强吧?
再说说火箭推力和材料的事儿:我记得当年夏利车流行的时候,有一款1.0排量的,这车但凡是上个大坡就要关空调、甚至要乘客下来推一把才行,为啥?排量小力气不足呗!有一回我一同事从机场回来,为了保证行驶速度也是关掉空调、满身大汗地跑了一趟高速!当你现在有机会驾驶动辄四五升排量往上的车的时候,你会在乎坡度有多大、载重有多沉、空调调多少度吗?所以你用这种态度去嘲笑夏利1.0纯属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

小的时候,农村冬闲时有一项义务劳动,就是大范围的水利建设。俺爹俺娘每年冬天都要出去挖沟挖河,全村好几十口子人挖一冬天可能也就不过几百米吧。这就不容易了,天寒地冻,十几米宽的河沟,你去刨一下子试试?但这不妨碍被有些没见过的小年轻鄙视“磨洋工呢?你看看现如今一天就几百米出去了!”
是啊,前年俺村铺五六百米的路一个下午就完成了,包括平整夯实灌注水泥!一水儿的大型机械啊,人工就那么几个司机吧,泡着茶聊着天儿汗没出身不乏这活儿就算完工了!可你非要拿这个去质疑几十年前老一辈们一镐一锹硬刨出来的工程,公平吗?

前几年有人在手机上用导航APP画出了江西瑞金到甘肃会宁的路线,高速路不过2000公里,于是质疑长征的两万五千里是否“谎报军情好大喜功”?

你还真当是红军跟围追堵截的敌军在搞拉力赛呢,还每辆车都配备了领航员的那种?喏,这是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为什么要绕远儿?你说为什么要绕远儿?那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不是高速开通后的自驾游!
这与下面的网文异曲同工,我是真的不明白了,到底是真的没咋走过路,还是说就是想“搬弄是非”?

好在现在很多网友都心明眼亮,还乐得以乐观的心态调侃这种无聊的质疑或者调侃。
评价历史一定要把自己代入到历史当中去,而不是因为现在有手机通信就质疑烽火台的价值、有飞机汽车代步就嫌步行的前辈们速度不够快、有无人机拍照就嫌以前的人们相机的角度不够高......
现在的“日行千里”无不是在先人的步履蹒跚、筚路蓝缕的基础之上才有所成就的。

大葱蘸酱
平淡的记忆,深切的怀念,莫名的感动,无聊的吐槽......其实就是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