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atalysis 研究论文|四川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发布:了解单原子催化剂氧还原的位间距离效应

文摘   2024-07-23 09:31   吉林  

第一作者:Zhaoyu Jin

通讯作者:Dan Xiao,Guihua Yu

通讯单位:四川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

DOI: 10.1038/s41929-021-00650-w



Part.01

研究背景


      单原子催化剂(SACs)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能源相关的电催化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负载在碳上分散的过渡金属基Fe-N4 SACs位点因其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高活性和选择性成为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表明,表观催化活性与位点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增加SACs的位点密度可以显著提高ORR等电催化性能,然而,由于缺乏直接的实验佐证,这一观点尚未得到完全验证。与此同时,对于单个催化位点的活性以及相邻位点之间相互作用对催化行为的影响,仍然缺乏深入了解。



Part.02

科学要点


本文采用水凝胶锚定策略,通过调整前驱体盐浓度,在氮掺杂碳基体上制备不同铁含量的单原子铁催化剂(Fe-N4),并解释了当Fe-N4 SAC活性位点间距减少到亚纳米尺度时,其ORR活性显著增加的原因。当间距小于1.2 nm时,相邻Fe-N4基团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改变了电子结构,从而提高本征ORR性能。这种由位点间距引起的性能显著改善可以一直持续到邻近Fe原子的距离为~ 0.7nm,低于此值时,本征活性略有减弱。这项研究强调了确定Fe-N4催化剂中的“位间距离效应”对ORR的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Part.03

图文解析


图1. 不同位点间距的Fe-N4 SACs的表征。


制备聚吡咯(PPy)水凝胶,并将其浸入不同浓度的乙酰丙酮铁(Fe(acac)3)溶液中,将前驱体进行热解、酸浸处理,得到不同Fe含量的Fe-N4 SACs,不同Fe含量的Fe SACs均存在孤立的Fe原子,且Fe原子之间的间距(dsite)不同(图1a-j)。同步辐射数据证明了Fe-N4 SACs的成功制备(图1k-m)。


图2. Fe含量与dsite的相关性。


图2显示了随着Fe含量的增加,dsite从7.8 ± 1.1 nm急剧下降到0.5 ± 0.1 nm。这种相关性也提供了一种定量的方法,用于评价具有类似形态但不同dsite值的SACs。然而,获取与催化有关的活性位点信息仍然十分困难。


图3. SI-SECM测试步骤。


使用SI-SECM来获取电催化反应中活性位点的信息。以半径为25 μm的Pt超微电极为基底,探头是尺寸相当的碳超微电极,将催化剂粉末固定在基底电极上,通过双电层电容法计算固定在基地电极表面的催化剂的ECSA。随后,将探头移动到距离基底间距4 μm左右,且与基底垂直对齐。最后通过SI-SECM模式对基底电极表面催化剂中活性Fe的数量进行滴定。在滴定过程中,首先给基底施加恒电位0.8 ~ 1 V,持续时间30 s,随后切换至开路电位,给探头施加1.35V的电位使溶液体系中的FcMeOH完全氧化为FcMeOH+滴定剂,探头生成的滴定剂与基底电极的Fe(II)位点快速反应,探头收集到由基底反应带来的正反馈增强电流。经过背景减除后积分得到探头电流的积分电荷(Qtip),随后通过公式(eq 1)计算Fe的活性位点密度(ns)。

ns = Qtip/(F×NA×ECSAUME)      (1)


图4. Fe原子密度与dsite相关性。


图4展示了SI-SECM测定的不同dsite Fe原子的ns,由实验结果可知SI-SECM测定的的ns与基于STEM结果所得到的ns差异不大,意味着dsite的估算精度良好,也说明在测量过程中基底可以通过Fe-N键牢固地锚定Fe位点,因此可用于研究dsite效应对ORR性能的影响。


图5. Fe-N4 SACs 的表观ORR活性。


引入气体扩散电极(GDE)来研究不同dsite值的Fe SACs的ORR活性。图5a展示了不同dsite值的Fe SACs的极化曲线,更高的Fe负载电流密度更大。Fe SACs的Tafel曲线表明1.0 ~ 0.8 V电位范围内O2的传质能够满足Fe位点产生纯的ORR动力学电流。进一步通过质量活性(MA)比较不同dsite值的Fe SACs的本征ORR活性,在dsite达到~1.2 nm之前,MA的差异不大,降低dsite为 0.7 nm时,其MA提高到1.5 A mg Fe-1,进一步降低dsite为 0.5 nm时,MA略有下降(0.7 A mg Fe-1)。结果表明,位间距效应对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起到重要影响,进一步分析可以为理解原子尺度的位点-位点相互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图6. 依赖于dsite的活性位点以及反应速率滴定。


利用TOF值进一步定量研究dsite如何影响活性位点的本征活性,图6a显示TOF值与dsite有显著的联系。在低负载区域,TOF值基本不变,从dsite为~1.2 nm开始,TOF值变化十分明显,当dsite为0.7 nm时,TOF值达到最大,表明即使相邻的Fe原子之间进一步接近,单个位点的本征活性不变。由SI-SECM延迟滴定法测定O2与Fe-N4结合的速率常数(k'O2),滴定流程如图6c所示。在基底电极施加恒电位(0.7 V,20 s),随后切换为开路电位,在探头产生滴定剂之前施加短的延时时间(tdelay)(0.2 ~ 4 s)。在此期间,Fe(II)活性物质与溶液中的O2反应。O2在Fe(II)上的吸附过程如下:
 (2)

在该体系中,假设O2含量恒定,反应速率由Fe(II)的表面浓度决定,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可由(eq 3)和(eq 4)求得。

 (3)

(4)

如图6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在dsite为1.2 ~ 0.7 nm范围内,值变化明显,表明ORR活性显著增强。这一趋势与图6a中的TOF值变化相似,这些结果表明Fe-N4位间原子相互作用对ORR活性有显著影响。


图7. 确定依赖于dsite的位点间相互作用。


图7a显示了几种典型dsite值的Fe-N4 SACs的Fe K边XANES谱图。随着dsite值的降低,Fe具有更低的氧化态,这可能是由于相邻位点之间的电子相互作用引起的。图7b比较了dsite为1.9和0.5 nm时Fe-N4  SACs的Mössbauer谱,发现与dsite相关的ORR反应活性可能源于Fe位点自旋状态的变化。进一步通过DFT计算,确定Fe-N4的电子结构。dsite从5.0减小到1.6 nm,磁矩没有明显变化,说明dsite大于1.6 nm时,两个Fe-N4位点相互作用很弱。当dsite小于约1.6 nm时,Fe-N4位点的磁矩显著下降(图7c),表明此时两个Fe-N4位点相互作用增强。DFT预测结果与本文的实验结果相接近。在dsite低于1.6 nm时,ΔG*OH急剧增加,且过电位较小,说明dsite低于1.6 nm时,*OH中间体的吸附减弱有助于降低ORR过电位从而提高催化活性(图7d)。



Part.04

思考与展望


本文以一种水凝胶模板策略来调节SACs中Fe原子的dsite,并通过微观结构表征、电化学测试、原位光谱等综合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模型,揭示了dsite对单原子Fe位点ORR活性的关键作用和相邻Fe-N4基团的电子相互作用对ORR行为的影响。与大多数集中在金属-载体相互作用上的研究不同,本工作进一步强调了“位点间距效应的重要性,这些发现对于深入了解SACs的位点密度、进一步促进电催化性能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也将有利于表征技术的发展和单原子电催化剂的评估。除了ORR,原子级分散的Fe-Nx位点在最近也显示出催化许多重要反应的能力,例如CO2和N2还原。这项对SACs中位点效应的基础研究可以指导未来设计用于各种催化反应的高效SACs。




超分辨电化学Lab推广



联系人:许经理 17843129655(同微信)


超分辨电化学显微镜的关键作用


     当前,超高时间&空间分辨率的化学反应测量已经成为能源、材料、催化、环境与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的关注焦点。这些被测量的化学反应一般发生在界面上,但有些发生在材料体相以及溶液中。超分辨电化学显微镜(SRECM)技术对物理高分辨表征技术(微观物理信息—结构&成分)实现了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微观化学信息—反应动力学&速率),建立了之前难以获得的精准构效关系。

      以扫描电化学液池显微镜(SECCM)技术为例,它能够直接绘制二维材料、表面缺陷及晶界等不同位置的催化活性差异(参见Nature2023620782Nature202159367Science20173581187Nat. Mater.2021201000)。同样,扫描电化学显微镜(SECM)技术能够实现催化反应中间体、动力学速率以及催化剂活性位点密度的定量测量(参见Nat. Catal., 20214654Nat. Catal.20214615)。

      这些先进的SRECM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在微观尺度理解化学反应的窗口,同时也为精确设计和优化催化剂、材料以及理解反应动力学机制提供了有力工具。



超分辨电化学Lab


      一站式完整解决方案&完全自主研发产品。包含以下五个单元:测量&控制单元、屏蔽&防震单元、操作&观测单元、理化实验单元、电极探针制备单元。


可单独购买:


六大主力型号


最强型号MT-SRECM600——超分辨电化学显微镜与共聚焦拉曼显微镜联用


超分辨电化学显微镜应用案例





智能化高通量材料Lab推广



联系人:许经理 17843129655(同微信)


智能化高通量材料Lab的基本架构



数据驱动的高通量材料Lab




仪器信息可参阅


课题组网站:http://gw.mintech-instrument.com/

仪器信息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7451/


超分辨电化学Lab
高端仪器装备供应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