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汽车行业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之一。而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的中国和欧盟(EU),在电动车领域的经贸关系也日益紧密。然而,2024年7月,欧盟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与讨论。随后,德国与西班牙等国呼吁欧盟放弃对华加征关税的计划,而中国商务部则表示,与欧盟就电动车相关贸易问题的磋商面临一定挑战。这一系列事件凸显了当前中欧电动车市场竞争中的复杂性和潜在风险。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进口金额2222.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4.0%,已连续11年实现正增长。长期看,2012-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进口年均增长39.2%,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临时关税的决定背后,主要是基于保护主义和产业安全的考虑。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行业发展迅猛,拥有全球最大的生产和出口规模。这给欧盟本土汽车制造商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中国的电动车在价格上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有利政策的支持下,中国电动车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而欧盟的本土制造商在生产成本和技术创新上面临着挑战。
数据显示,2024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数量19.2万辆,环比(较上月)增长31.3%,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38.7%;1-7月,累计出口数量127.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7.2%。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为了避免中国电动车在欧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削弱本土企业的竞争力,欧盟选择通过征收临时关税来保护其汽车产业。这一举措表面上看是为了应对“市场扭曲”和不公平竞争,实际上也是为了给欧洲本土车企提供喘息空间,帮助其加快技术升级与市场扩展,以抵御来自中国的竞争压力。
数据显示,2024年1-6月,欧盟(自盟外)电动汽车进口数量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中国、日本、英国等,其中,自中国进口数量第一,数量26.2万辆,同比增长5.9%,份额32.3%。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尽管欧盟整体上对中国电动车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但成员国之间对这一政策的看法并不一致。德国和西班牙等国已公开表示反对加征关税。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德国拥有众多全球知名的汽车企业,如大众、奔驰和宝马。这些企业不仅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且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拥有广泛的布局和销售网络。
德国反对加征关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本土汽车企业在中国市场上依赖巨大,而中欧之间的贸易争端可能会导致中国采取报复性措施,从而损害德国汽车制造商的利益。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其全球总收入的相当大比例,因此德国政府更倾向于采取温和的政策,避免与中国的贸易冲突升级。
西班牙的立场与德国类似。西班牙在电动车产业链的某些环节拥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电动车零部件制造方面。对于西班牙来说,与中国保持稳定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因而,德国和西班牙的呼吁反映了欧盟内部对华贸易政策的分歧,成员国之间的利益存在明显的不同。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电动汽车出口金额前十国家或地区分别是德国、中国、比利时、韩国、日本、美国、西班牙、英国、捷克、瑞典等。其中,德国出口金额第一,金额569.9亿美元,同比增长45.1%,份额25.5%。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中国商务部表示,关于电动车关税问题与欧盟的磋商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表明,双方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存在较大差异,磋商的复杂性源于中欧两大经济体各自利益的博弈。
首先,欧盟方面希望通过保护本土产业来维持其制造业的竞争力,但这与推崇的自由贸易原则存在冲突。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生产和消费国,在全球电动车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希望欧盟能够公平对待中国企业,而不是通过贸易壁垒来限制中国电动车的市场进入。
其次,中欧之间在环境政策和绿色转型方面存在共同的利益。欧盟是全球气候政策的积极倡导者,而中国近年来也大力推动电动车产业,作为其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尽管双方在电动车产业中存在竞争,但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经济转型方面,中欧的合作空间依然广阔。因此,双方在磋商过程中可能寻求在环境与产业政策之间找到平衡,以避免贸易冲突过度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数量前10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东盟、巴西等,其中,对欧盟出口数量第一,数量30.3万辆,同比下降8.4%,份额23.7%。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展望未来,中欧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将继续交织。一方面,欧盟需要平衡保护本土产业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之间的关系,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导致中欧关系紧张,从而影响其他产业的合作。尤其是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高度互联的背景下,中欧的贸易冲突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广泛影响。
数据来源:瀚闻资讯(www.sinoimex.com)
另一方面,中国应在坚持自由贸易原则的同时,积极与欧盟展开对话,寻求通过技术合作、市场互通等方式解决争端。中欧可以在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电动车产业的全球化发展。通过互利合作,中欧有望实现产业的共同发展,而非陷入“零和博弈”的局面。
为此,双方政府需要在未来的磋商中采取更加灵活与务实的态度。中国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动车的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减少对价格优势的依赖,以提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欧盟则可以通过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技术合作,推动本土企业的转型升级,而不是单纯依赖关税壁垒来应对竞争。
中欧电动车关税争议反映了当前全球经贸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尽管双方在短期内面临挑战,但从长期来看,中欧在电动车领域的合作仍大有可为。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双方有望在绿色经济与科技创新领域开辟新的合作空间,实现双赢的局面。
关注我们,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资讯!
撰文:庄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