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厥后身体平卧或下肢相对抬高,可使回心血量增加,意识恢复。直立倾斜试验可以诱发晕厥发作,有助于此类患者的诊断。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常见特点:
① 在年轻人群中多见,一般无心脏病史;
② 常由长时间站立或情绪紧张诱发;
③ 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
④ 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约30-120秒,在此期间可出现短暂的肌阵挛。
心律失常是心源性晕厥的最常见原因。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心输出量和脑血流明显下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心率、心律失常的类型(室上性或室性)、左心室功能、体位和血管代偿能力。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为窦房结自主功能异常或窦房传导异常。这种情况下,晕厥是由于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导致长间歇所致。
该病初期可出现疲劳、心悸、肌肉疼痛、轻微性格改变,进一步发展可使语言含糊、判断错误、头晕目眩,甚至晕厥、心绞痛、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发生心脏停跳危及生命。
■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中的莫氏Ⅱ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与晕厥相关。这种情况下,心脏节律依赖低位起搏点起搏或逸搏。这些起搏点开始起搏的时间较晚,因此容易发生晕厥。
另外,这些低位起搏点的频率相对较慢(25-40次/min),心动过缓使复极延长,容易引发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尤其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 突发室速或室颤
突发室速或室颤是引起晕厥的常见原因,特别是当患者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时。这种晕厥往往突然出现而没有任何先兆。
透壁性心肌梗死、肥厚型或扩张型心肌病、右室发育不良及长QT间期综合征等是室颤的易发因素。一旦出现室速或室颤应立即电转复或除颤,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当血液循环的需求超过心脏代偿能力,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时,器质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出现晕厥。
多种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晕厥发生。
① 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可出现晕厥。
② 主动脉狭窄时可出现劳力性晕厥,这主要是由于外周血管供血需求增加而心脏射血受限而导致脑灌注不足所致。
③ 肺动脉高压可导致右心衰竭,不能保证相对足够的心脏排血量,导致晕厥发生。
④ 肺动脉栓塞是由于迷走神经反射而诱发晕厥。
情境性晕厥是指晕厥发生于特定触发因素之后,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吞咽、排便、腹痛)、排尿(排尿性晕厥)、运动后及餐后等。
咳嗽性晕厥多见于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剧烈咳嗽后发生。其原因可能是剧烈咳嗽导致胸腔压力增加,静脉回流受阻,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脑灌注不足。
排尿性晕厥多见青年男性,在夜间排尿时或排尿后晕倒,持续约1-2分钟,自然苏醒,无后遗症,其原因可能是排尿时通过屏气刺激迷走神经和排尿后腹压下降引起。
此类晕厥发生在血管收缩反射存在缺陷或不稳定的患者中。直立位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下肢血容量增加而血管收缩反射消失而引起的。
此类晕厥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区别主要是体位性晕厥往往是由卧位或坐位突然站起时诱发。卧立位试验有助于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对于可疑体位性低血压者,在平卧位时和站立3分钟后用常规血压计分别测上臂血压。
诊断标准:阳性:出现症状性血压下降,与基线值相比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可疑阳性:出现无症状性血压下降,与基线值相比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收缩压降至90 mmHg以下。
1、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出现晕厥发作,常伴有眩晕、复视、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脑干损害症状。
2、癫痫:癫痫可引起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依次发生无反应、摔倒、遗忘,这种情况仅在强直、阵挛、强直一阵挛发作时出现。
3、基底动脉型偏头痛:此类患者多为年轻女性,其特点是在剧烈头痛出现之前先出现晕厥发作,意识丧失的时间短。
颈动脉窦通常对牵拉或压迫敏感。按摩单侧或双侧颈动脉窦,可导致反射性心率减慢和动脉血压下降,此类晕厥发作前多有突然转头的动作、衣领过紧或在颈动脉窦区刮胡须等。对于此类晕厥需要区分患者到底是由于颈动脉窦敏感性增高而导致的良性晕厥还是同时合并对侧颈动脉的严重狭窄而导致的供血不足。
严重低血糖状态可以出现意识丧失,此类患者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过量、慢性肝病患者等,因此晕厥患者应常规测血糖,若为血糖过低所致,应立即给予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
常见于急性胃肠道失血,患者晕厥发作往往伴有血压下降及休克表现,在患者无腹痛、呕血或黑便症状时较难判断,一旦出现上述表现,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不能诊断。
舌咽神经痛可引起反射性晕厥,晕厥发作前就可以有明显的疼痛,此类患者主要是减轻疼痛,从而减少晕厥发作。
晕厥诊断四步走
1. 心电图: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者意义重大,如病理性Q波提示心肌梗死,QT间期延长提示LQT综合征等;部分患者可发现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甚至发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
2. 颈动脉窦按摩:如颈动脉窦按摩诱发心脏停搏>3 s,或血压下降>50 mmHg,表示颈动脉窦按摩实验阳性,提示颈动脉窦高敏感综合征。
3. 卧立位血压试验:卧位转立位的3分钟内监测血压的变化,如收缩压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10 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至低于90 mmHg,伴或不伴有晕厥者,为卧立位血压试验阳性,提示体位性低血压的诊断。
4. 直立倾斜试验:倾斜体位,必要时可加用硝酸甘油或肾上腺素诱发,阳性结果包括心率抑制性、血压抑制性和混合性,阳性结果提示血管迷走性晕厥。
5. 超声心动和其他心脏影像学检查:如心脏CT和MRI等,可提供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客观信息,明确有无心肌肥厚、瓣膜狭窄,准确评估射血分数等心脏功能。
6. 心电监测:对于心律失常,尤其发作不频发的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长程Holter,甚至植入式Holter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7. 运动实验:运动中出现的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常提示传导系统的病变,即传导阻滞导致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病因。
8. 心脏电生理检查:通过有创电生理检查,可以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进行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和治疗。
9. 心脏导管:了解冠脉病变,进行缺血再灌注治疗。
神经介导性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
心源性晕厥
排版:游 春
初审:孙雪婷
复审:万承群
终审:蔡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