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科普】血栓后遗症的介入治疗

健康   2024-10-10 11:09   河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PTS)是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静脉阻塞和深静脉瓣膜功能受损,导致长期的静脉高压和肢体静脉回流障碍所引起的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甚至皮肤难愈性溃疡等一系列综合征。

它的主要危害是静脉高压引起的下肢反复的水肿,久而久之出现局部溃疡,迁延难愈,严重的影响生活。

            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PTS)形成机制


PTS的综合治疗


PTS的治疗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 保守治疗:

1.  静脉活性药物(例如:迈之灵)

2.  医用弹力袜

3.  肢体功能锻炼


医用弹力袜是施行压力治疗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对预防和治疗PTS有效。弹力袜有助于降低PTS发生率。临床实践中,迈之灵和芦丁、类黄酮等药物常用于减轻PTS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症状,其疗效在临床研究中也有所证实。

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

1. CEAP分级C4级以上;

2. Villalta评分大于10分;

3. 下肢深静脉造影示股腘静脉再通良好;

4. 髂股静脉流入道满意;

5. 存在DVT发生的诱因及高危因素;



  • 手术治疗

传统手术术式:

1. Pulma手术

2. Pulama+dale手术


腔内手术术式;

1. PTA

2. PTA+Stent

手术治疗目的

1. 纠正深静脉近端回流障碍腔内、转流

2. 纠正深静脉返流 瓣膜重建 、修复

3. 纠正溃疡周围局部血流动力学和浅静脉、穿通支返流


目前由于外科手术创伤非常大,预后与微创介入治疗相当,所以,现在选择腔内介入治疗的较多。

1    PTS的诊断和腔内治疗的适应证

目前尚无单一金标准诊断PTS。PTS的诊断主要依靠DVT病史及PTS的症状和体征评分。由于PTS是一种慢性静脉疾病,推荐DVT急性期疼痛和肿胀症状消失至少3个月进行诊断,因此,PTS的诊断一般至急性DVT发生6个月后进行。PTS的评分工具主要有Villalta评分、Ginsberg评分和Brandjes评分以及辅助诊断慢性静脉疾病的工具,如CEAP分类、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分)和Widmer评分。目前临床上Villalta评分标准应用最为广泛,用于 PTS 的临床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评价与治疗。

        PTS病人在接受保守治疗后,症状仍然不缓解的,可以考虑行腔内治疗。具体包括:下肢DVT病史至少6个月;髂静脉和(或)股总静脉存在狭窄闭塞而流入道静脉[股静脉和(或)股深静脉、腘静脉]血流通畅;同时合并中重度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症状(CEAP症状分级≥3级或Villalta 评分≥10分)。需要指出的是,仅有影像学表明下腔-/髂股静脉闭塞证据,无PTS严重症状者,以及股静脉以远闭塞者暂不考虑手术治疗。


2    PTS腔内治疗的技术要点


入路选择    腘静脉是目前最常用的途径。当明确病变仅累及髂静脉时,可选择患侧大腿中段股静脉、股总静脉作为静脉穿刺入路。对于病变严重累及腘静脉者,可以经股深静脉、大隐静脉入路。经对侧股静脉或经颈静脉入路较为少用,在病变闭塞严重或坚硬时,可以作为联合入路,增加开通率。穿刺定位方法包括解剖学定位、路途下定位以及超声辅助定位。穿刺时为避免造成血管损伤过大,可以选择微穿刺针。

球囊扩张    根据病变静脉管径,选择直径6~14 mm的球囊对股和(或)髂静脉做充分预扩张,首选非顺应性高压球囊。由于PTS病变闭塞往往非常严重,推荐采用直径从小到大的球囊进行依次扩张,以获得充分的管腔准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PTS病变段内管腔纤维化严重,单纯行球囊扩张后管腔在短时间内即出现弹性回缩,这会导致病变段早期再狭窄,因此,单纯行球囊扩张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此外,与动脉球囊扩张不同,静脉球囊扩张后破裂出血鲜有发生。

 支架植入    PTS病变段管壁僵硬增厚,球囊扩张后弹性回缩明显,因此,必须植入支架。推荐选择贴合髂股病变段的大口径支撑力强的支架(12~16 mm),对病变段行全程覆盖。支架口径过小以及未全程覆盖病变是导致医源性狭窄和DVT复发的重要因素。为避免出现支架移位,支架近心端建议锚入下腔静脉2 cm左右,以不到达下腔静脉对侧壁为原则,尽量不完全遮盖对侧髂总静脉开口。支架远心端建议不遮盖股深静脉开口,以保证良好的流入道血流。当植入多枚支架时,一般互相重叠2 cm足以避免支架间滑脱,但是植入编织型支架时重叠区可以适当加长。支架植入后常规行1∶1球囊后扩张。当病变累及至股静脉时,为保证远端流入道血流,支架可根据需要跨关节植入股静脉。支架植入后静脉血流通畅,血管残余狭窄<30%,静脉侧支消失是成功与否的标志。

术后的抗凝及随访    目前对于PTS术后的抗凝方案及用药时间尚无统一标准,一般术后给予治疗剂量的规范抗凝治疗,住院期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质量肝素,出院后改为口服利伐沙班或华法林,抗凝治疗时间至少6个月;术后抗血小板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支架内再狭窄或血栓形成是PTS支架植入后的主要远期并发症,因此,术后的随访至关重要。一般建议术后次日观察下肢肿胀、疼痛等不适是否缓解,并行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由于血栓相关并发症大多发生在静脉支架植入后不久,并且支架内血栓可通过溶栓等方式在14 d内即可消溶,因此,建议在术后两周内进行第2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之后可在术后6周、3个月、6个月及以后的每年进行超声检查。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无法确定或高度可疑支架内存在异物的病人,可进行下肢CTV 或静脉造影检查。在停止抗凝治疗前,至少进行1次下肢CTV 或静脉造影检查,了解支架内通畅情况和支架的形态。


血管肿瘤微无创介入治疗
看病走新路,医学有介入。什么是介入呢?介入就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采集组织学、细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科。具有微创、定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可重复性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