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高危因素:
1.患者层面:年龄增加,肥胖,吸烟,体能状况,贫血,肾脏和肺部疾病;
2.肿瘤层面:肿瘤部位及大小,肿瘤分期、病理亚型,肿瘤的自然病程;
3.化验层面:血小板、白细胞、血红蛋白;
4.治疗层面:留置导管、化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激素治疗、放疗、手术时间大于60分钟、 对症支持治疗;化疗药物会增加血栓形成风险2~6倍;以及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也增加了血栓形成风险;某些药物与地塞米松的合用、抗血管药物的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血小板的输注等,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也是根据肿瘤患者易患原因来的。
一、踝泵运动是通过踝关节的屈伸和环绕运动,像泵一样地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预防血栓的目的。以下是踝泵运动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1)屈伸动作: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首先缓缓勾起脚尖,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时保持5-10秒;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再保持5-10秒;最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
(2)环绕动作: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度绕环,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可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
频次和时长:踝泵运动频率:一日3-4次,一次3-5分钟。但具体频次和时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减少或增加。背伸跖屈运动和环绕运动应交替进行,频率每分钟30-60次,每组2-3分钟,除睡眠外每小时一组。
注意事项:刚开始训练时用力要循序渐进,逐渐适应后再增加强度。训练中如感觉疼痛难忍,可减少训练的时间及次数。踝部术后或石膏固定者不宜进行踝泵练习。
1、早期活动与运动:除了踝泵运动外,还应尽早下床活动,避免长时间卧床。适度的全身运动也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
2、抗凝治疗:遵医嘱用药,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同时,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物理预防措施:腿部按摩、穿戴压力袜等物理方法也有助于预防血栓。
4、饮食调整:增加纤维素摄入,控制脂肪摄入,保持水分充足。这些都有助于降低血栓的风险。
5、注意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6、定期评估与监测:定期评估血栓风险: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定期评估血栓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治疗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来评估血栓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7、监测病情变化:对于已经出现血栓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