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 写作专题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全面“升级”,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与劳作将贯穿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阶段。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力求将这门人生必修课上好、教活。
然而,仍有不少家长反映,学校虽然开了劳动课,但孩子回家后,劳动意识并未明显增强,不想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大人劳动成果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对于劳动这门人生必修课,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又有怎样的展望?请结合你的观察和思考,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性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劳动的滋味
今年寒假回到老家,和外婆在一起的那段时光真难忘啊!
外婆的小屋前连着一大片田地,一个月前刚刚收回了一屋子的白菜萝卜,看着这些蔬菜,真是满心的踏实和畅快。约五点左右,外婆便已经上田了,她这儿松松土,那儿施施肥,隔一会儿还总是去拨弄一下别家的小树。
一转眼又是二月初,外婆开始忙碌起来了,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开始锄草松土,又上仓库里选种,挑出最大最圆润的。我不解的问她:“外婆,现在市场上的菜那么新鲜,你为什么还要那么辛苦呢?”外婆只是摸摸我的头,示意我拿一篮子的种子,跟她去到田里。
我随手抓出一把种子,往田地上一丢,一颗颗的落下,好似雨珠一样发出清脆的声音,我一下子来了兴致,摩拳擦掌的准备跑起来,带着一篮子的雨。那一瞬,好似小时候年幼的我,穿着外婆织的短袖衫,站在田边逆着低沉的日光,去追逐那永远捉不住的风。而如今的欢乐,又像是小时候埋下的种子发了芽,在心头开花结果。
午饭后,外婆带我来到后院,那里的果树已经郁郁葱葱,形成了一片浓绿的树影,投下了一地的清凉。外婆带我来到树下,踮着脚从最下面的树梢上摘下一颗黑漆漆的果子,用手一捏,“噗”的一声爆开来。外婆对我说,这些都是影响果树结果的果子,都要摘下来。我早已经兴奋的不行,挽起袖子就开始往树上爬,好兴奋啊,在城里哪里可以爬树啊!我手脚并用一气儿爬上树梢,然后又麻利地从斜斜的枝干上滑下来,乐呵呵摔在草坪上。
表妹被我的笑声吸引过来,很快的加入了我。我们一人背个小箩筐,她甩着她的双马尾跟在我后面,一路摘着果子,一路的欢声笑语。积了满满两大筐,我们又开始比赛谁扔的最远,哪个落地的声音最响亮,在我们的欢笑和叫声中,一颗颗的果子飞向了远处,在我们的远方扎了根。
跟着外婆下田,即使顶着高高的烈阳,我也依然兴奋满满。在汗水落下的时候,拾起了幸福,在埋下种子的时候,种下了幸福,在劳动的谱子上,写满了幸福和快乐。
如果问我劳动的滋味是什么,我想劳动的滋味就是甜蜜,就是幸福和快乐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第一段主要介绍中小学教育中劳动课的全面升级。根据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可知,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人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等。其中,劳动技能素质在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要。开展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教育是强化劳动观念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珍惜劳动成果,认识到劳动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一定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在劳动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可以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应该在中小学教育中得到广泛开展。
但是,依据材料第二段展现的现实结果来看,现阶段部分地区、学校的劳动教育还很难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教育目标。学生们只是被迫接受了一些技能教育,但并未深入领悟并贯彻劳动精神、勤俭节约精神等。长此以往,劳动教育很难实现真正的目标。而想要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就必须依靠家校共同努力,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当然,作为学生更要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劳动教育。
试题要求据此写一篇记叙文,重点就是要求学生在叙述自己对于劳动课的言行举止、所思所想中,感受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此,可以通过写难忘的一次劳动经历,从劳动成果、劳动体验、劳动感受几个方面写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及思想上的收获,写出劳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劳动的意义或新时代劳动精神的内涵。主题要深刻有深度,发人深思。所写事件和“劳动”关联,应是侧重“印象深刻”的事、人或物,可以让考生想到劳动过程中情怀激荡的瞬间和兴奋激动的时刻,或是劳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或难忘的语言交流或打动内心的关爱,从中选择出印象深刻的事、物、人。
行文构思上,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应该有一个和劳动有关的相对完整的事件,有一个或几个具体鲜明的人物形象、物象,主次分明,突出主体形象。如写“我”对劳动的认识不到位,通过其他人物的引导启发让“我”的思想有了转变。此处要设置引发劳动感悟的契机,让这种转变更自然。还应该有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如描写劳动的过程,自己的感受等,为后文真挚深刻的情理表达作铺垫。表达方式上,以记叙、描写为主,后文可以议论抒情升华文章的内涵。
立意:
1.劳动带来满足感和幸福感。
2.辛勤的劳动才有充实的生活。
3.劳动伴我成长。
4.幸福生活靠劳动来创造。
山东省新泰市一中老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 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他们的形象真实而丰满。
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描写人物时要关注事例和细节。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一片中医壤,一袭中药香
母亲身上有一股经年萦绕的中药味。
每当晨光泛起,路灯渐隐之时,母亲就会披上她那年久泛黄的白大褂——那中药味也被沾在了身上,去往诊所,打开药房那一盏暖黄的灯光,一天的工作于此开始。
一个个抽出药格,如对待自己的稀世珍宝般,用四指浅浅地捻一小撮出来,大拇指轻动,药便如珠玉落盘般,一点一点落在秤盘上,待秤杆稳稳当当地平衡后,剩余的还要原封不动地放回药格。这些被称量出的药,母亲会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倾倒在四方平整的牛皮纸上。有的会被熬成汤药,一文小火慢熬,母亲手中的蒲扇轻扇,药香便更加馥郁,充盈了整间屋子;有的会被搓成药丸,母亲先是把那些药捣成泥,药泥在她的手中盘滚,最后变得浑圆,她便会把那些药丸整整齐齐地码在纸板上,拿到阳台上晒干。她便如此赋予中药以生命,中药香也如此在积年累月中浸透衣衫。
“吱呀”一声,门被推开,第一个病患到来。母亲便理理白大褂的衣襟,端坐在诊台前。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母亲会先扫一眼患者的容色,然后开口不疾不徐地询问。她的声音总有一种平定人心的力量,让患者从焦虑的心情中抽离。诊脉时,她将脉枕轻向前推,待病人将手放好后,再轻轻搭上去。一霎时,整个世界被按下静音键。我想母亲此时的世界里,也可能只有一声声跳动的脉搏。须臾,母亲松开了把脉的手,略加沉思,便在药笺上写下一串串药名。她对那些中药了如指掌,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开什么方,她都烂熟于心。
我见过病人送来的“妙手回春”的锦旗挂满她的房间;见过被治好的病人握着她的手感激得痛哭流涕。但我也见过她贴了满墙的便利贴,上面是零碎的医药知识点;我也见过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她孜孜不倦向老中医讨来的经验之谈。我知道她总是在睡前手捧一本中药大部头著作;我也知道她常常在饭桌上或是回家的路上,与旁人侃侃而谈《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相生,或是一首汤头歌中的奥秘玄妙。谈这些的时候,家中明亮的顶灯,或是黯淡昏黄的路灯总会照在她身上,她的眼里盛满了光。
母亲只是一名中医,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劳动者。她深深扎根于这片她所热爱的中医之壤,用奋斗的汗水与甘霖浇灌出一朵璀璨的生命之花。可平凡与伟大之间从没有万里之遥,一片中医壤,一袭中药香,母亲便是那平凡中的伟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
材料的关键词是“平凡”“劳动者”“触动我们的心灵”,三个词语概括了材料的主旨。材料列举的山村小学教师、医生、保洁阿姨、农民正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劳动者,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他们身上有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精神品质,他们做的行为、做法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山村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保洁阿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农民的辛勤耕作,医生的救死扶伤等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暖心的举动、无瑕的品格、柔软的内心、敬业的操守,都是触动我们心灵的地方。
从“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可知,文体是记叙文。“一个”意味着不可以写多个人,“你熟悉的”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切入,“劳动者”意味着事件需扣紧“劳动”的内涵。“劳动” 可以理解为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清扫卫生、洗衣做饭、春种秋收、科学实验等不同职业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
在具体行文上,可以通过以“动作”为主的具体的细节,书写这位劳动者劳动的过程,传达这位劳动者对自己心灵的触动;也可以以某个物象为载体,承载“我”对劳动的理解,对这位劳动者的感情;还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构思,突出劳动者给自己的震撼,对自己认知的影响。
立意:
1.平凡小护士,大爱护苍生。(写住院时那个温暖自己心灵的医护工作者)
2.致敬城市化妆师。(叙述自己看见的那个黎明中清扫街道的身影,给自己的心灵震撼)
3.母亲有双重身份。(叙述母亲作为劳动者的另一重身份,写她劳动时的严谨、严厉)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某中学一名高一新生升入高中之后,最大的困惑就是在一个新环境中感觉与同学很难相处,导致自己情绪有些失落。无奈之下,向长辈们请教。他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给了一些建议。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文体自选,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答案】例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都不要毫不顾虑的施加给别人,这是不道德的。
这句话往往出现在古文中,这是古代大思想家们常常挂在嘴边上的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听起来是多么有道理,多么正义。在我们现实社会中,也很需要这样的胸襟,但我们谁能做到这点,谁能无私的为人民服务而从不抱怨呢?
也许有这样的人,但只是这12亿人中的很少很少的一部分。在这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记得初中的政治课上老师曾说过:“社会上的各种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在这人与人激烈的竞争的同时,关系愈来愈远,愈来愈陌生。
我们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乖女儿,是爷爷奶奶的乖孙女,从小都是在他们的手掌上长大,从未受过任何委屈,也为干过任何粗活,从而养成了娇惯、自私的个性,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
在学校里,我们都很自私的,除了学习和自己应做的事之外,好像都与自己无关。我们都很想把自己不想做和不愿意做的事毫不保留的施加给别人,但与我们同龄的人有谁会这样默默地承担呢?在这世界上,有黑就有白,有丑就有美,有自私的把“己所不欲”施加给别人的人,就会有无私的把“己所不欲”默默的承担下来的人。
如果在我们周围多一些承担者少一些施加者,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这样疏远了,人们自私欲也会减弱,大家都无私的为人们服务从不计较,那世界该多么和平!我觉得不只是人与人之间要以这句话为做人的标准,国与国之间也要遵循这个道理,否则会引起世界人民的不满。例如在当今之世,民族国家仍是国际关系的主体,国家利益确实应该是每个国家的首要考虑。益”。也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所谓“无赖国家”的导弹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为借口,美国强化了推行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而对其可能给世界安全带来的后果不管不顾。人们不禁要问,美国在谈自己的国家利益之时,是否也应考虑和尊重其它国家的利益,而不应以损害别国的利益来追求自己的绝对安全呢?当年林肯总统领导的美国联邦政府曾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同制造“两个美国”的阴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在斗争中留下了这样的名言:“美国人民在地球上占有和居住的这片土地只能作为‘一个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不能够作为两个或者更多民族大家庭的家园。”今天,美国某些人应当从这段历史中得到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这样的做法会引起全世界人民的不满。
为了世界的和平和身边人们更美好的生活让我们来努力做一位“己所不欲”的承担者吧!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材料的内容是长辈给的一些建议,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学会宽恕,甚至是对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因为只有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要敢于说不,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通过分析可以立意“对人以诚相待”“要求仁爱之心”“学会宽容”“学会拒绝”“善于放下”等,从中选取其中的一个立意行文,行文时首先明确观点,然后论证,如写“敢于说不”,论证时可以从要保持自己的个性、拒绝现实的诱惑、对他人负责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敢于说不,然后强调“敢于说不”的前提是“自己的理由是合理的、正当的”,这样使本章的内容富有理性,最后再强调观点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
山东省聊城市甘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
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
习近平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
作为正值青春的高一学生,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结合上述名言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名人名言表达对青春的认识,辛夷坞的名言“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提醒我们青春是短暂的,需要我们珍惜。席慕蓉的名言“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则表达了我们对青春流逝的感慨和留恋。雨果的名言“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强调了珍惜青春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珍惜时间,充实自己,不能虚度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生的话“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则从奋斗和成长的角度定义了青春,为我们指明了青春的方向。
我们可以选择从青春的美好和脆弱去思考,强调青春是珍贵的,我们需要珍惜和呵护我们的青春。我们也可以选择从青春的需要去思考,强调我们需要用奋斗去充实我们的青春,让我们的青春更加充实和有意义。总之,青春需要珍惜时间,珍爱青春,努力拼搏和奋斗,承担责任与使命,提升自身的才干,实现更好的发展,不负时代的重托。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有材料引出观点,如:扬青春之朝气,奏时代之华章。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青春须早为,青年人应把握青春,奋勇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青春须作为,在时代的风浪面前,青年人应担起重任,奋勇拼搏,共筑美好社会;三、青春须有为。面对时代的挑战,青年当接棒前行,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担。
立意:
1.珍爱青春,奋发图强。
2.脚踏实地,茁壮成长。
3.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4.无奋斗,不青春。
山东省临沂市四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我不信。“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母亲心疼地看着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在这条小路上,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
请以“青春难忘的细节”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
结合材料和话题来看,材料中“青春的小路或弯路”具有比喻意义,指年轻人自我选择并坚持走过的一些曲折的甚至偏向、错误的道路。走小路,荆棘丛生,使人得到磨炼,变得坚强;走弯路,暂时迷失,如果汲取教训,回归正途,不也丰富了人生的经历吗?小路、弯路,都是人生的必修课,成败得失都是一种收获,都是成长不可或缺的。
话题“青春难忘的细节”,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上边提到的“青春的小路或弯路”,二是“细节”,三是“难忘”。选材立意上,三者紧密融合才可以。
选材时,应尽量选择创新性的角度,避开老生常谈的话题。所谓“细节”,可以是材料中提到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也可以是其他细节,如一个微笑,一次鼓掌,一个自然现象等。“难忘”则意味着这个“细节”给自己带来深远的影响、足够的震撼,或者使自己发生转变,令自己难以忘记。而“青春的小路或弯路”则可以是比如以前不会尊重人,所以朋友很少,后来改正了,朋友多了;以前不会学习,只是盲目题海战术,但是后来学会了学习方法;以前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后来学会了相处等等。
在叙事过程中,可以使用描写、修辞等多种手法。如可以对人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突出人物在青春的弯路上内心的苦痛与挣扎,使文章更细腻、真实。也可以通过环境的变化来反映走出青春的弯路后,人物内心的舒畅明朗,使文章富有深意,升华主题。
立意:
1.父亲鼓励的眼神,带“我”走出青春弯路。
2.感谢老师的微笑,让“我”重新燃起希望。
3.陌生人的话语,让“我”感到无比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