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精研 细磨共进 | 生物教研组磨课活动

教育   2024-10-31 19:48   内蒙古  

夯基精研 细磨共进

——生物教研组磨课活动

磨课是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磨课的过程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锤炼的过程,也是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对教师来说,磨课是一个不断学习、深入探究、反思与实践的过程,既是对教学理论的升华,又是对课堂艺术的不断打磨。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我校生物教研组开展了教师磨课活动,聚焦生物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和教学策略,旨在通过反复打磨优化教学流程与方法。


《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王利东老师

王利东老师通过介绍内蒙古呼伦湖水华现象,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通过创设情境,王利东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水华的成因,提出关键问题:“水华的细胞是什么细胞?它与我们之前观察的细胞有何区别?” 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探究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埋下伏笔。

在课堂中,王利东老师让学生通过显微镜实际观察细胞结构,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动手实验环节,学生通过直接观察生物细胞的形态结构,比较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在“做中学”,加深对其细胞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理解。这种动手操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和趣味性。

针对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与抽象性,王利东老师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与讨论,逐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们在合作交流中既互相启发,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通过引导学生整理表格进行“总结反思”,王利东老师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够清晰地呈现在纸面上。这一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也帮助他们更好地内化所学内容。

最后,在“应用迁移”环节,王利东老师将学生的认知回归到最初的情境中,呼吁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对呼伦湖水华现象的讨论,学生不仅理解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学原理,还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达到了知识与情感教育相结合的效果。


王利东老师以内蒙古呼伦湖水华现象为情境,提出原核细胞,学生通过用显微镜观察得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从而得出原核细胞的概念。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完成导学案中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进而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再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总结反思,最后通过变式训练和解决水华问题回扣情境,不仅检测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同时又有思想教育,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整节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和小组团结协作的精神。课堂六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应用得当,是一节完整的思维型课堂。“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此次磨课既有亮点也有缺点,通过磨课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我们要在教与研的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丽丽老师

王利东老师通过将现实问题引入课堂,不仅成功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还通过问题驱动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通过显微镜观察等实践活动,王利东老师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抽象的知识点,这种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王利东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深刻理解知识。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自主学习能力。最后通过应用迁移与环境保护的呼吁,王利东老师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生物知识,还激发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情感教育与知识教育的融合,体现了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赵晓冉老师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于丽丽老师

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节课中,于丽丽老师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出发,巧妙地通过呼和浩特作为“中国乳都”的背景引入话题,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情境,让他们意识到摄入足量蛋白质对生命健康的必要性。“创设情景”的引入使学生不仅关注到蛋白质与健康的关系,还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于丽丽老师从“我们的生活中必须摄入足量蛋白质”这一点入手,提出关键问题:“蛋白质到底与我们的生命活动有什么关系?”通过这种贴近生活的提问,自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问题驱动的方式使学生更愿意主动思考蛋白质的重要性,并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以教材中提供的具体实例为依托,讨论并归纳出蛋白质的功能。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通过分析不同实例,逐步理解蛋白质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多种功能,包括催化、调控、免疫、防御、运输等。这种互动式学习方式,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在讨论后,基于他们的探究结果对蛋白质功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归纳,并将知识落实在学案上。通过总结反思,学生能够将自主学习中的所得整理归纳,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梳理与反思,巩固学习成果。

于丽丽老师随后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迁移,提出实际问题:“营养不良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等现象,从蛋白质的功能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分析蛋白质的多重功能,得出由于蛋白质在免疫功能和造血功能中的重要性,缺乏蛋白质会导致贫血和免疫力下降。这种从实际情境出发,再回到情境中的教学策略,有效增强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紧接着,于丽丽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通过观察氨基酸的结构模型,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氨基酸的共有元素和结构特点,合作讨论后总结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与观察,增强了对氨基酸结构特点的理解。在学生得出氨基酸结构通式后,继续进行举一反三的教学设计。她通过让学生分析一系列分子,探讨哪些物质符合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巩固对氨基酸的理解。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他们的分析与推理能力。

最后,于丽丽老师带领学生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依据进行了总结反思。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能够清晰地梳理氨基酸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依据,为后续学习蛋白质的合成及作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以呼和浩特市被评为中国乳都,我们有两大走向世界的企业,伊利和蒙牛,为我们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各种奶制品,作为情境导入新课,围绕各种蛋白质的功能和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进行教学,同学们参与度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活跃,总结反思到位,很好的落实了核心素养,激发了同学们作为呼和浩特市市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王帅老师

于丽丽老师的课思路清晰,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蛋白质的功能;通过问题串比较得出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与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娓娓道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姜凯丽老师

好剑需磨炼,好玉需雕琢。教师的成长过程正如宝剑的打磨与美玉的雕琢,需要不断地历经打磨与淬炼。研课磨课不仅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究与反思的过程,更是团队合作、互相交流、激发创新的途径。通过磨课,教师们能够深入挖掘教学中的问题与潜力,在总结中精进教学艺术,在反思中提升专业素养。这一过程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技能的锤炼,更是对教学理念与教学艺术的升华。

文字 | 生物教研组

图片 | 赵晓冉、马丹

编辑 | 王煜坤

初审 | 康虹丽

复审 | 郑义楷

终审 | 胡文乐


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历练感悟生命,追求体味快乐,反思牢记责任,热情激扬青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