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5)

学术   2024-10-08 10:30   广东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4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上年度的图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4年第35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女军史

作者: 王子今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8
页数: 552
定价: 128元

本书是作者研究先秦时期到清末的中国女子从军相关历史的学术专著,分为上编和下编。上编的内容是先秦至清末的女子从军史料整理和研究,下编的内容是分析我国古代有关女性从军的文本记载的文化考察。  本书作为《中国女子从军史》的全新修订版,期望从考察社会文化演进的视点,科学分析、深入理解、并且准确说明这一历史现象的文化渊源和社会影响,丰富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的研究。

王子今,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蜀道研究院咨询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曾出版《秦汉交通史稿》《史记的文化发掘:中国早期史学的人类学探索》《中国女子从军史》《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等学术专著。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诗经》歌唱研究

作者: 李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10

《诗经》的乐歌属性已成学界的普遍共识,而传统的研究多停留在《诗》是否全入乐、风雅颂的音乐属性、《诗》文本中的音乐性等宏观问题上。有鉴于此,本书致力于《诗经》仪式属性、歌唱主体、歌唱方式等歌唱形态的具体研究,同时,从“歌唱”的角度考察《诗经》颂、雅、风在主题内容、诗乐体式、表现手法上的变迁及其内外动因,进而探讨周代歌诗创制方式、入乐机制、乐官职能、诗乐关系的历时嬗变。因此,本书既是《诗经》歌唱的艺术研究,还是以“歌唱”为视角的《诗经》文本研究,更是有关周代歌诗生成与入乐机制的制度研究。在这一研究思路和目标下,本书在《周颂》与“礼辞”的关系、歌诗与舞蹈的分野、比兴与重章的音乐功能、典礼用乐“乐节”的形成、“无算乐”的功能与意义、“变雅”与风诗的献采和入乐、《诗》的“乐本”形态与“文本化”等问题上,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优秀”结项成果。

李辉,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近年关注《诗经》、周代礼乐制度的相关问题,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史》《音乐研究》《中国文化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北京社科等课题数项,点校出版严粲《诗缉》、牛运震《诗志》等古籍数部。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魏晋南北朝谥法制度研究

作者:戴卫红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6
页数: 434
定价: 156元

本书以魏晋南北朝谥法制度为研究对象,搜集考证了这一时期谥法著作、吐鲁番《谥法》残本的内容特点及出土墓志中谥字刻写的实际样态,探讨了这一时期皇帝、后妃以及太子、宗室、外戚、官员、隐逸人物的谥法理论建构、礼仪范式、得谥程序、实际操作、谥号用字字数等,多维度、全方位地分析了魏晋南北朝谥法制度发展变化的深层次问题。本书对于推进中国古代礼制、古代社会政治等级制度及官僚制度的研究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戴卫红,女,1979年生于湖南湘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简帛学。出版专著《北魏考课制度研究》《韩国木简研究》,译著《中古中国的孝子和社会秩序》,主编《简帛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在海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译文8篇。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和戰、邊防與流民

作者: 黃寬重
出版社: 聯經
副标题: 南宋晚期的朝臣與國是爭議
出版年: 2024-9
页数: 264

和戰是南宋朝野長期關注、激烈爭辯的議題。倚江南立國的南宋,長期面臨金、蒙強敵的虎視與侵凌,和戰既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國政,更是承繼北宋議政傳統,高唱春秋大義的士大夫最關注、議論的核心議題。  到寧、理二帝的南宋中晚期,和戰議題更提升到相繫國家安危的重大國是,引發激烈論辯。寧、理二帝的繼位掀起黨爭,引發南宋內政嚴重對立,又在境外蒙古崛起、南侵及政權遞嬗的過程中,被迫捲入爭戰的漩渦,讓和戰及其衍生的邊防、流民議題相互糾結,甚至互相攻訐,演成嚴重政爭。  黃寬重長期深入研究宋代的政經環境與社會議題,並提出獨到論述,本書是認識南宋內政、外交、士大夫議政風格及晚宋政局發展,最關鍵的課題。

黃寬重  1949年生,臺灣宜蘭人。臺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成長於政治社會變動的環境,發願結合多元議題,重塑南宋歷史的樣貌;雖年逾古稀,仍眷戀南宋,興致盎然地墾地、播種。近期著力探索南宋低階士人官僚的生命世界與對鄉里的經營,及其展現士大夫的家國情懷,著有《政策.對策:宋代政治史探索》、《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孫應時的學宦生涯:道學追隨者對南宋中期政局變動的因應》、《居鄉懷國:南宋鄉居士人劉宰的家國理念與實踐》,編有《中國史新論‧基層社會分冊》。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宋代出使行记的异域叙事与文化阐释

作者: 刘师健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8
页数: 201
定价: 76元

宋代出使行记是宋代文坛上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一类文学样式。这些出使作品以朝廷官员的特定视角,集特定时空的诸多体验与感受,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宋代士人对辽金山川地理、风俗民情、政治制度等的认知,也记录了他们对边界、疆域,两国关系、宋朝地位等问题的思考。作为思想文化史建构的重要资料,宋代出使行记拓展了行记展现异域景观、阐发使者情愫的文本内涵,通过行记自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之间的渗透、介入等问题,其所呈现出的中国历史和文明内部的多元性、丰富性、异质性,给我们重新认识十至十三世纪的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

刘师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文学博士。出版《宋代笔记的文体自觉与新变》著作。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作者:陈宝良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定价: 268.00

“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是一个后起且综合多种学科视野的概念。本书就社会变迁与明代生活质量、明代生活质量变迁及其内涵、明代生活质量的历史定位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借助“生活质量”这一概念,采用社会经济史与社会文化史两个研究路径,通过对明代收入、物价、消费、负担乃至各社会阶层生存状态等的考察,探求明朝人生活观念的变化乃至真实的幸福感知,藉此弥补以往研究过于集聚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局限,进而深化明代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应用价值。

陈宝良,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著有《中国的社与会》《明代社会生活史》等多部专著,并在海内外报刊发表明清史论文百余篇。所著多被海内外知名大学列为学生参考书。其中《中国流氓史》《飘摇的传统:明代城市生活长卷》两书,已被翻译成韩文、英文出版;《明代社会生活史》一书,被《中华读书报》评为“2004年度十大社科图书”,并人围“首届华语传媒图书大奖”;《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书,入围“2017度中国好书”。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书画治生:明代中后期江南书画消费活动

作者:陶小军著

发布日期:2024-09-18

出版社:中华书局

总页数:246 页

定价: 89.00

明代中后期,江南书画作品自由交易的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书画消费出现了新的变化。作者以此为研究对象,从明代中后期江南书画消费对书画观、书画创作、书画家生活、书画市场等几方面产生的影响具体展开,从书画消费的角度管窥明代中后期江南文人生活状态。

陶小军,博士,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致公党第十六届文化委员会委员、上海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理事。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研究方向:艺术市场与文化传播、中国艺术史、艺术学理论。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半透明鏡

作者: 柯嬌燕 / Pamela Kyle Crossley
出版社: 遠足文化
副标题: 清帝國意識型態下的歷史與認同
原作名: 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
译者: 賴芊曄
出版年: 2024-10-11
页数: 384
定价: NT$ 650

對古代皇帝來說,鏡子有兩個意涵,一是具有道德或規勸意涵,「歷史之鏡」可以指出統治者的缺失,即「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歷史之鏡」在帝國的意識形態上,卻是不透明的,其起源、動機及手段都被刻意隱匿,本書期望能揭露當時的主旋律,進而讓意識形態的形象變成可見的、半透明的。

柯嬌燕(Pamela Kyle Crossley,1955~ ),現任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歷史學教授,長期研究清史、中亞史、比較歷史和全球史,著重於探討現代認同的根源,特別是民族認同與現代早期時帝國統治結構的關連性。曾獲古根漢學者獎,並以《半透明鏡》榮獲2001年美國亞洲研究協會列文森獎。主要著作有《孤軍:滿洲三代家族與清世界的滅亡》(Orphan Warriors,1991)、《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型態下的歷史與認同》(A translucent mirror: history and identity in Qing imperial ideology)與《什麼是全球史?》(What is Global History?,2008)。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清代田赋积欠与国家财政治理

作者:李光伟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9月 

定价: 140.00

田赋是清代国家财政的最重要来源,由于人为拖欠与因灾缓征而产生积欠,导致财政收入锐减。清代田赋积欠之严重堪称中国历代之最,也是清朝由盛转衰在财政上的集中体现。它将自然、社会、制度、观念等嵌套卷结,既是突出的经济问题,也是严峻的社会问题,关乎国计民生。本书依据大量清代档案史料,采取制度阐释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荒政和财政的交织互动为主线,探讨清代田赋积欠的复杂成因、蠲缓和积欠量变与国家财政消长、蠲缓弊端与灾荒奏报真伪、巨额积欠和外省亏空的隐秘关联,钩沉十八世纪后期以来潜存绵延的国家财政危机与“地方灾荒财政”,揭示清政府的积欠治理及其困境,从灾害与民生角度思考清代国家的“财”“政”品质。

李光伟,山东青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曾任职于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现为历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清代民国灾荒史、财政经济史、新兴民间组织与慈善救济史等,著有《世界红卍字会及其慈善事业研究》《老安少怀:烟台恤养院研究》,在《历史研究》《清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史林》《安徽史学》《历史档案》《民国档案》等发表论文多篇。荣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田赋积欠与治理研究”(18CZS03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清代田赋蠲缓与财政积欠研究”(2016T90006)。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文体与意识形态

作者: 龙昌黄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8

副标题:中国革命文学的多重表达(1927-1949)

页数: 281
定价: 98元

本书旨在从文体与意识形态的视角入手,探讨1927-1949年间中国革命文学书写当中的意图(思想内容)与表达(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为此本书以蒋光慈、郭沫若、丁玲这三位革命作家为中心,围绕这段时期内他们的革命文学书写转型和发展状况,来展开相关阐述,进而揭示作家文学作品(文本)的语言形式呈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可能同作家本人自述的写作意图相悖,从而呈现出文体与意识形态的丰富性、复杂性。

龙昌黄(1978-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职于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文学研究所,主要从事文艺理论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变局中的抉择

作者: 蔡梓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副标题: 英国南海诸岛政策研究(1920-1941)
出版年: 2025-1-1
页数: 332
定价: 58

南海诸岛问题是涉及中国主权和有关国家战略博弈的重要问题,当代南海诸岛问题又是历史上南海诸岛问题的延续。在其历史演进中,英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本书选取1920—1941年英国南海诸岛政策为研究对象,把这一时期英国制定、推行和调适南海诸岛政策的历史脉络放到动态的、网状的国际关系中进行系统、全面研究,进而考察处于国势衰退中的英国面对波诡云谲的国际局势,如何因时调整自身在远东-西太平洋地区的角色定位和战略目标,以及英国的决策和行动所带来的影响。

蔡梓,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主义历史与文献研究院暨历史学系副教授,2021 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是20 世纪中外关系与南海问题历史,已在《史学月刊》《南国学术》《太平洋学报》《抗日战争研究》等专业核心刊物独立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风起云飞扬:钱乘旦讲大国崛起

作者: 钱乘旦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培文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404
定价: 136.00元

本书以钱乘旦教授开设的颇受北大学生欢迎的“大国崛起”课程为蓝本,讲述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苏联、美国等九个世界大国崛起的历史。本书讲大国崛起不仅讲基本故事,讲一些有趣的情节,更着力于将大国问题、大国兴衰的机制讲清楚,寻找普遍规律和共性。跟随钱教授的讲述,读者能够明白:所谓“世界大国”是什么?这个现象何以出现?在每一个历史阶段,“世界大国”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一些国家崛起,另一些国家衰落?大国兴衰的内在动力是什么?

钱乘旦,历史学博士,英国考文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现为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国家社科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委员,曾任第4—6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召集人。著有《在传统与变革之间》《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西方那一块土》等;主编《英国通史》(6卷)、《英帝国史》(8卷)、《世界现代化历程》(10卷)等。曾担任中央电视台12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学术指导。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作者: [英]P.M.H.贝尔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欧洲战场
译者: 杨光海 / 丁山
出版年: 2024-9
页数: 533
定价: 89.00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有一些根本性问题始终吸引着广大读者和研究者:为何德国会以如此坚定的意志和粗暴的方式推行扩张主义的政策?为何其他大国在如此长时间内采取忍让的态度,以至于最后不诉诸战争手段已无法遏制德意的扩张?  欧洲近现代史专家P.M.H.贝尔的这部名著,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的形成时期以及相关争论的综合性研究。作者在书中致力于考察对二战起源的广泛解释,审视那些制约政治家、左右民众情绪的隐秘力量,从而促进有关战争根源的理论建构。

P.M.H.贝尔(P.M.H.Bell),英国欧洲近现代史专家,利物浦大学荣誉高级教席享有者,长于欧洲国际关系史研究。著有《法国与英国(1900—1940):协约与疏离》、《法国与英国(1940—1994):长分裂》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欧洲战场》。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自1986年首版后多次再版,是其重要代表作。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法国大学的长征

作者: [法] 克里斯蒂娜·穆塞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译者: 卞翠
出版年: 2024-7
页数: 274
定价: 58.00

自拿破仑高等教育改革以来,法国形成了以各学科学部为主的高教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大学作为一个整体性机构被认为是不存在的,这构成了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1968年,法国开始逐渐打造具有自主权的大学,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之后,法国逐渐通过组织改革、加强大学校长的权力等手段塑造大学的组织完整性。本书系统描述了法国大学自19世纪以来的这一转型过程,是关于法国高等教育发展史的一本经典研究著作。

克里斯蒂娜·穆塞林(Christine Musselin),社会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主任,长期从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重点关注大学,尤其是大学治理的相关问题,对高等教育政策以及学术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影响很大,曾获得法国国家功绩军官级勋章,著有《法国大学的长征》等。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情感史

作者: [美] 芭芭拉·H.罗森宛恩 / [意] 里卡多·克里斯蒂亚尼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孙一萍
出版年: 2024-10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也带来更多反思。  本书是由两位情感史研究先驱合著的简明导论。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意义,并穿插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应用。任何对情感的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将发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引人入胜的入门指南。

[美] 芭芭拉·H.罗森宛恩 Barbara H. Rosenwein  美国情感史研究先驱,历史学家,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历史和情感史。著有《愤怒的过去:中世纪情绪的社会用途》(Anger's Past: The Social Uses of an Emotion in the Middle Ages)、《几代人的感觉:情绪史,600—1700》(Generations of Feeling: A History of Emotions, 600-1700)等。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he Dynamic Spread of Buddhist Print Culture

作者: Shih-shan Susan Huang
出版社: Brill
副标题: Mapping Buddhist Book Roads in China and Its Neighbors
出版年: 2024-11-20
页数: 1039
定价: EUR 75.00

This comprehensive study explores the dynamic spread of Buddhist print culture in China and its Asian neighbors. It examines a vast selection of Buddhist printed images and texts, not merely as static cultural relics, but holistically within multicultural contexts related to other cultural products, and as objects on the move, transmitted across a sprawling web of transnational networks, “Buddhist Book Roads”.  The author applies interdisciplinary and network approaches developed in art history, religious studies, digital humanities, and the history of the print and book culture to shed new light on Buddhist print culture from visual, textual, social, and religious perspectives.

Shih-shan Susan Huang, Ph.D. (2002), Yale University,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ransnational Asian Studies at Rice University. She has published on Buddhist and Daoist art, including Picturing the True Form: Daoist Visual Culture in Traditional China (Harvard Asia Center, 2012).

往期内容


史学研究 | 2023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史学研究 | 2021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史学研究 | 2020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史学研究 | 2019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史学研究 | 2018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史学研究 | 2017年历史学类十大好书


2023年往期书单合集

2022年往期书单合集

书单 | 2018-2021年历史学新书合集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4)

史学研究
分享高质量的史学资讯:shixueyanjiu2015@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