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4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上年度的图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4年第30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什么是秦汉史
作者: 王子今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24-7
本书从十大维度,包括“秦汉”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认识基础、从“秦并天下”到“汉并天下”、“秦汉”最突出的历史标志、秦汉的时代精神、史家对“秦汉”的特殊重视、中国文化基因的秦汉形成期、秦汉历史舞台的背景、秦汉文化“海”的元素、20世纪的中国秦汉史研究、秦汉史学术大师和解锁秦汉史的钥匙等,展开对秦汉史的概述。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著名秦汉史专家,现任西北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1993年10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40余篇;出版《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匈奴经营西域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等学术专著54种,出版其他学术著作10种,出版译注7种(其中5种合译)。获得十余项学术奖项,其中,学术专著《秦汉社会意识研究》2014年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第十三届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术专著《秦始皇直道考察与研究》2021年获北京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魏晋南北朝城市发展变迁研究
作者: 冯剑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24-7
定价: 75.00
本书从文明的视角,以宏观的视野推动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市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文明的转型期,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此一时期,南北中外民族、文明发生了激烈碰撞与深度融合,城市是文明碰撞融合的核心空间。各民族、文明在城市中碰撞融合的同时,对城市的体系、形制、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这一时期的城市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新面貌,并与同一时期西方城市具有不同特点。
冯剑,青岛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城市史、金融史。主持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著作3部。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南方的将军
作者:[澳]张磊夫 著,徐缅 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8月
定价:118
东汉末年,中国北方陷入群雄逐鹿的争夺旋涡。中原战乱,汉人南迁,地处王朝权力边缘的南方,由此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彼时,来自南方前线的富春孙氏,从一个小小的县尉出发,经孙坚、孙策、孙权接续经营,成长为江南地方的中坚。在近乎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南方的将军们不仅建立了吴国的伟业,还为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奠定了基业。在文学演绎的加持下,孙吴的成就与汉朝的失落辉煌、魏国的璀璨夺目和蜀汉的傲骨铮铮相比,或许略为逊色;但这一有限的成功而不是彻底的失败,是现实政治层面的一大胜利。
张磊夫(Rafe de Crespigny),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历史学家。生于1936年,先后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现为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学院终身讲座教授,是当代澳大利亚史学界研究中国东汉及三国史的先驱,《剑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220—589)》作者之一,国际汉学研究领域儒莲奖获得者。著有《南方的将军:孙权传》《国之枭雄:曹操传》《洛阳大火:公元23—220年的后汉史》等。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医的传承
作者: 许小丽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译者: 蒋辰雪 / 肖坤冰
出版年: 2024-6
定价: 79.8
中医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既有自然科学属性,也具有哲学社会科学属性。本书探讨了中医秘传、个人化传承和规范化传承三种模式下中医知识的教与学,反思中医院校教育与传统师承在方法和形式上的转变所带来的知识传承的结果和效应的改变。当所谓的“秘密知识”开始在现代高等教育课堂上作为“规范化知识”进行教学传授时,会发生什么?这些知识是否可通过教学对任何人透明、开放?
许小丽(Elisabeth Hsu),牛津大学医学人类学终身教授。1985年获得生物学(植物学)本科和硕士双学位,1987年获语言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2002完成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特许教授资格论文。精通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个语种,以及拉丁语、希腊语和中文文言文等古文。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她在社会学层面对生态、环境、历史等内容进行了全新的理论探讨,提出了医学本身即社会学的概念。。1992年加入苏黎世大学社会人类学学院后,她进一步加强了该学院自1977年以来开设的医学人类学课程体系建设。2001年前往牛津大学,为MSC和MPhil开设了医学人类学课程。2006年筹建牛津大学东方医学和宗教研究中心,为博士后研究提供指导,并从医学人类学独特的学科视角出发,积极推进西方的中医学比较研究。著有《中医的传承》《中医脉诊研究》。许小丽运用人类学方法进行中医研究,开创了中医人类学研究的先河。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理学的家国天下
作者: 胡静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二程治道思想研究
出版年: 2024-5
页数: 315
二程接续儒家道统,将“天理”本体与家国天下的“外王”之道相结合,构建出“天理”统摄下的家国天下治道体系,在儒家治道的继承和阐扬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书系统梳理“中国古代的家国天下”、“家国天下,一理而已”、“家:治道之始”、“国:君臣同治”、“天下:垂治万世”、“程氏后学与程氏遗产”等内容,深刻剖析二程的治道思想,尝试探究理学思潮中家国天下的意蕴与价值。
胡静,哲学博士,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等课题多项。曾在《孔子研究》《河北学刊》《光明日报》等报纸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获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中央和国家机关青年学习标兵等荣誉。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
作者:熊月之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定价:128
近代上海像一个“袖珍地球村”,来自世界各国、中国各地不同人群在这里生活、工作。考察他们之间的文化交流、交融,以及由此而出现的自生自发秩序,对于探讨全人类文化交流的过程、特点、规律,有极为难得的样本价值。本书通过都市生活的细节,如洋泾浜外语、混血儿现象、西医与西餐的流行等,深入浅出地剖析多元文化在近代上海的交织,为研究海派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为研究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提供了独特视角。
熊月之,1949年生,江苏淮阴(今淮安)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社联副主席。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历史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暨华东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史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市第十届、十一届政协委员。著有《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冯桂芬评传》《异质文化交织下的上海都市生活》《西风东渐与近代社会》《上海人解析》《上海租界与近代中国》《上海城市品格读本》《光明的摇篮》《魔都上海的魔力与魔性》等,主编《上海通史》《上海城市社会生活史丛书》等。曾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何鲁之死
作者: 高晞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副标题: 1831年震撼全球的医疗事件
出版年: 2024-8
定价: 69.00元
1831年4月9日,伦敦盖伊医院三位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中国病人何鲁切除一个重达56磅的巨瘤。在长达1小时44分钟无麻醉的手术过程中,何鲁多次昏厥,最终死在手术台上,时年32岁。本书以鸦片战争之前英国试图通过西医敲开中国大门背景下的小人物何鲁的跨国医疗事件为主线,利用海内外诸多一手资料,将此事引起的震撼,特别是对英国政坛和近代外科学史的持久影响作了精心刻画,展现了中英关系、医学进步、医学伦理、东方形象等政治、外交、科技、文化图景。
高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哈佛燕京学社访问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著有《德贞传——一个英国传教士与晚清医学近代化》(2009)、《步行者:闻玉梅传》(2021),主编《医学与历史》(2020)、《本草环球记——5世纪以来全球市场上的药物、贸易与健康知识生产》(2023)。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英關係與殖民管治
作者 陳學然 吳家豪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副标题:金文泰在香港1925-1930
出版日期 2024-07-15
定價 HK$148.00
頁數 340
管治香港的二十八名港督中,如果論深入香港社會及中國內地活動,特別是在香港華人社會建立人際網絡的,莫過於金文泰了。金文泰於1925 年至1930 年督港的四年間,中英關係出現巨大轉變,英國由肆意侵凌中國的帝國主義者,變成只求「守住老店」的貿易伙伴。由1925 年爆發的省港大罷工、1927年的漢口和九江租界被中國人民回收、1928 年蔣介石北伐成功統一中國、國民黨內部與粵系軍政領袖的矛盾等等,都影響英國調整對華政策。但在上述各事件中,金文泰與外交部的意見都不協調,這些外在的政治大變局,無可避免對金文泰在香港的內部施政帶來重大影響。本書作者通過鑽研藏於英國牛津大學金文泰檔案中的私人信函、家書以及早年日記,探討金文泰在香港的生活經歷。他於1899年以「官學生」身份到香港任職十多年,以及1925年11月重返香港出任港督至1930年突然離任,他的「高瞻遠矚」、他在督港期間所推行的各種政策乃至留下的政治遺產,於今天而言仍然是十分值得深入研究的。藉着剖釋金文泰備受華人稱頌的原因,深入梳理他作為資深殖民管治官員背後的各種政治謀算── 包括永遠佔據新界以徹底解決九七問題,進而揭示英國殖民管治下的各種看似有利於港人的政策,其實不過是基於維護英國在華長遠利益而推行的。
陳學然,哲學博士,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教授及副系主任。 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思想文化史、東亞冷戰史、香港史。 著有《五四在香港:殖民情景、民族主義及本土意識》(該書榮獲2015 年第八屆「香港書獎」;香港中華書局,2014 年)、《再造中華:章太炎與五四的一代》(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 年),編著《潮起潮落:五四運動的精神變調》(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9 年)、《家國之間:五四在香港的百年回望》(該書榮獲2021年「香港出版雙年獎」[ 社會科學類];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19年)。學術論文另見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台北《新史學》、《臺大歷史學報》、《臺大中文學報》、《漢學研究》、《清華中文學報》以及澳門《南國學術》、香港《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等等。
吳家豪,香港城巿大學哲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香港文化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對中國傳統節慶風俗文化尤感興趣,曾發表多篇有關香港文化發展的論文。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科学化:中共概念史的多重阐释
作者:郭若平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定价: 108元
本书是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共党史研究科学化中的概念史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强调中共概念史与中共实践史的辩证关系,重点研究中共政治核心概念的解释与运用在党史研究过程中的科学作用。全书分为五章,主要梳理 “科学化”与“概念史”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展状况;讨论党史研究科学化蕴含的学科本质与研究技艺,概念史与实践史的内在关系,概念史研究中的语境问题、再概念化问题,概念解释和使用中的争议性问题等。本书理论性较强,具有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对广大读者学习中共党史具有指导意义。
郭若平,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二级教授,《党史研究与教学》主编,中共党史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福建省文化名家,福建省委党校专家工作室主持人。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曾两次获得福建省优秀社科奖一等奖(第11届和第13届)。主要代表作有学术专著《塑造与被塑造》等,在国家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炮舰外交的终结
作者:吴泉成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副标题:转折年代的中英关系(1949—1950)
出版时间:2024年05月
定价: 88元
1949—1950年这一时期正值中国革命形势飞速发展,也是国民政府统治旧中国的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建立的时期。面对新旧中国更替的巨大变化时期,英国为了维护其在华经济利益和香港的安全,开始在外交上对中共及新中国采取主动地外交政策。同时,伴随着解放战争进程的发展,在英国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英国与国民党、中共在多个问题上发生了碰撞。本书主要集中在新旧中国交替之际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
吴泉成,太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9年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世界史博士学位。曾于2011年8月赴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访学三个月,2013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访学一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英关系史、中美关系史、冷战史。在《史林》、《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一项、省级项目多项,主持省级项目三项。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鸡的社会史
作者: [英]萨莉·库尔撒德 (Sally Coulthard)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从生物到产品的千年之路
原作名: Fowl Play: A History of the Chicken from Dinosaur to Dinner Plate
译者: 向月怡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256
定价: 69.00元
在家禽的游戏中,萨里·库尔撒德研究了鸡属的所有方面。家鸡的进化和驯化,它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多样性。从体型娇小的矮脚鸡到巨大的奥平顿鸡。多产的下蛋鸡和娇生惯养的展示鸡。母鸡和小公鸡在古罗马寓言、中世纪迷信和基督教神学中的重要性,鸡作为一种重要的乡村生活的符号,以及现代家禽农场和社会对鸡胸、鸡翅和鸡块贪得无厌的需求带来的黑暗现实。在漫长的历史中,鸡被神化过也被奚落过,被爱过也被嫌弃过。
萨利·库尔撒德(Sally Coulthard) 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和专栏作者。在过去二十年中,她写作了许多关于自然、历史和手工艺的书。她的许多主题都钻研了传统乡村生活:从艺术家到农业,从乡村的人、植物到维持乡村的其他生物。在牛津大学学习了人类学和考古学,并在电视台做了一段时间事实类节目之后,萨利搬回了她挚爱的约克郡,嫁给了一个园丁,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农场。在家人和小动物的陪伴下,萨利在一个古老的果树林中的小屋内写作。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黄热病、霍乱与美国公共卫生发展研究(1793-1905)
作者:王光伟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定价: 108.00元
本书通过考察1793-1905年间美国出现的数次霍乱与黄热病疫情,力图展现两者在美国流行的社会因素,探究不同时期医学界对它们的认知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疫情防治措施的变迁,阐明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在抗疫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演变,同时关注它们对美国公共卫生发展的推动作用。
王光伟,男,汉族,河南信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美国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等项目,先后在《世界历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国传染病
作者: [美] 约翰·费边·威特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瘟疫与法律,从天花到新冠
译者: 苏文敬
页数: 300
定价: 58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从黄热病到天花,再到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疾病、医疗、社会生活与法律制度之间,一场场瘟疫促使一代代美国人做出选择,并以实践回应有关其基本价值观的种种问题。这本小书脱胎于历史学家约翰·费边·威特在耶鲁法学院课程“美国法律史”上的一场讲座,追溯了传染病的法律历史,展示了传染病如何塑造法律,又是如何被法律塑造的。他着眼于美国防疫政策的法律尺度,特别是卫生法学与联邦体制之间的张力,以高屋建瓴的手法呈现美国应对瘟疫时的法律,同时不忘描摹囊括众生百态的社会图景,对“美国传染病”的深入省思尽在其间。
约翰·费边·威特(John Fabian Witt),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史讲席教授,古根海姆研究基金获得者,美国文艺与科学院院士,具有法律博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并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日本东京大学任教或访问。其作品《林肯守则:美国战争法史》曾获班克罗夫特奖。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影响与外交政策
作者:史勤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二战后日本对缅甸援助研究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定价: 98.00
本书主要运用日本的外交档案、国会议事录与新闻报道,辅以美英缅等国档案和访谈资料,综合考察二战后日本援助缅甸的原因,揭示“二战”的历史影响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厘清历史影响之有无与生成机制,进而探析战后日本的历史观与亚洲外交,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历史和人、国家间的关系。本书通过研究发现,“二战”通过历史遗留问题、人际关系与历史认识影响了日本外交,促使日本将缅甸视为友邦并给予大量的经济援助。而两国关系发展的需要、缅甸精英的国内地位和日本摆脱战败阴影的企图是历史产生影响的重要现实条件。
史勤,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巴黎的重生
作者: [美]史蒂芬·柯克兰(Stephane Kirkland)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一个现代大都会的兴起
译者: 陈明
出版年: 2024-9
页数: 368
定价: 69.00元
《巴黎的重生》是史蒂芬·柯克兰所著的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讲述了19世纪巴黎的华丽转身。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男爵联手,通过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将巴黎从一个肮脏、拥挤的城市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书中详细描述了这段非凡的历史,从1848年到1870年,巴黎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宽敞的林荫大道、美丽的公园和宏伟的建筑拔地而起,彻底改变了城市的面貌。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男爵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和挑战。许多市民和知名人士,如维克多·雨果,强烈反对大规模拆除旧建筑,认为这破坏了巴黎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此外,改造工程需要巨额资金,导致政府不得不通过借贷和增加税收来筹集资金,这引发了公众和议会的强烈反对。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还导致许多贫困居民被迫迁出市中心,搬到城市边缘,加剧了社会分化。尽管面临这些困难,拿破仑三世和奥斯曼的改造工程还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巴黎的城市面貌。柯克兰以生动的笔触,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见证这段充满争议和挑战的改造历程。
[美]史蒂芬·柯克兰(Stephane Kirkland)建筑师,咨询师,生于巴黎,拥有建筑学和艺术史学位。柯克兰高度关注对环境负责的未来城市。作为建筑师、咨询师和项目经理,他曾经在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和比利时工作。他目前在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城市事务。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The Empire's New Cloth
作者: Mei Mei Rado
出版社: Yale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Cross-Cultural Textiles at the Qing Court
出版年: 2025-3
页数: 208
定价: USD 75.00
In the early modern period luxury textiles circulated globally as trade goods and diplomatic gifts, fostering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distant regions. By the eighteenth century, both China and Europe had developed a splendid tradition of silk and tapestry weaving. While the role of Chinese silk imports in Europe has been well studied, this book reconstructs the forgotten history of the eastward movement of European textiles to China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to the arts and culture of the Qing Empire.
The Empire’s New Cloth explores how Qing court workshops adapted European textile designs and techniques and uncovers the specific uses and meanings of these textiles in imperial military ceremonies, religious spaces, and palace interiors. Through careful study of a wide range of previously unpublished objects, Mei Mei Rado illuminates how these cross-cultural textiles provided the visual and material means for the Qing ruler to convey political messages. By revealing how Qing imperial patrons and artisans responded and assigned meanings to European influences, this beautifully illustrated volume highlights the reciprocity in eighteenth-century Sino-European exchanges and centers textiles within the dynamic global flow of objects and ideas.
Mei Mei Rado is assistant professor of history of textiles, dress, and decorative arts at Bard Graduate Center.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