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 儿童史

学术   2024-09-04 10:03   广东  


丛书书目


本期为儿童史有关书目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童年忆往

作者: 熊秉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孩子的历史
出版年: 2008-11
页数: 360
定价: 38.80元

历史学同其他许多学科一样,过去并未将注意力放在卑微、无势力或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的人与事上。儿童,便是这群集体“空白”中的一部分。是知之残阙,无力可为;抑或是成年人的傲慢与偏见,掩蔽了研究者探索的眼光。事实上,传统中国瀚如烟海的史料里,提供了大量丰富多变、出人意料的有关儿童与童年经验的资料。作者试图借着对这许许多多中国历史例证的研究,能够挑动人们去发现隐藏于各个时空角落的童稚人生。在翻找挖掘的过程里,我们将不得不同意,每一首童谣稚语,每一个深埋尘土之下的玩具游戏,都是一颗可端出另一个世界的沙粒,可以透视宇宙一刹的永恒露滴。

熊秉真,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博士,哈佛大学理学硕士。曾任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等校历史系、所教授,现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兼副所长。致力中国历史上儿童生活与健康问题研究经年,发表相关中西文论文数十篇。成书者包括《幼幼:传统中国的襁褓之道》(台北:联经,1995)、《安恙:近世中国儿童的疾病与健康》(台北:联经,1999)等,另编有《礼教与情欲:前近代中国文化中的后/现代性》(台北:“中研院”近史所,1999)。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秦汉儿童的世界

作者: 王子今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8-5-1
页数: 680
定价: 98.00元

本书对于秦汉儿童生活以下方面的考察,可以充实对于秦汉社会生活的理解:出生权利和初生命运,婴幼儿健康与基本生存条件,儿戏:游艺生活,童蒙教育,“神童”的出现,劳动儿童与儿童劳动,社会灾难、社会犯罪与受害儿童,社会上层儿童生活,赋役责任与社会继承,少年吏:未成年人的参政机会,“少年”与“恶少年”:社会秩序的危害;未成年人的社会地位;朦胧性情;“童男女”的神异地位。相关研究也有益于深化对于中国古代儿童生活的全面认识。

王子今,1950年12月生于哈尔滨。1982年1月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4年12月西北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秦汉史)。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出版《秦汉交通史稿》《秦汉区域文化研究》《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秦汉史:帝国的成立》《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秦汉社会意识研究》《秦汉称谓研究》《秦汉交通史新识》《东方海王: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秦汉交通考古》《战国秦汉交通格局与区域行政》《秦汉名物丛考》《匈奴经营西域研究》《汉简河西社会史料研究》等学术专著。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唐代的母子關係

作者: 廖宜方
出版社: 稻鄉出版社
出版年: 2009
定价: NT$ 410

唐代婦女的風貌常讓後世有不少的遐想。在這個時代,除了女皇武則天、楊貴妃和李娃,還有各種類型鮮明的女性,如嚴母、妒妻、勇婦、烈女、孝女和俠女。這些女性看似獨立,其實各有獨特的母子關係:武則天奪走兒子的帝位;嚴母以體罰作為訓子的手段;妒妻防範丈夫外遇,拒絕收養私生子;烈女則攜子寡居,抗拒本家的逼嫁;孝女為尋找父親的骸骨,寧願棄子離家;勇婦和俠女甚至親手殺子、自擇人倫。本書以唐代的母子關係為焦點,嘗試探討這些女性所處的家庭、關係網路、社會文化與歷史環境。

廖宜方,中国台湾淡水人。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毕业,现任职于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中国帝王的陵墓、祠庙与祭祀,并探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文化。代表论著有《图说台湾史》《唐代母子关系》《唐代的历史记忆》《王权的祭典:传统中国的帝王崇拜》等。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

作者: 熊秉真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A Tender Voyage: 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
译者: 周慧梅
出版年: 2022-10
页数: 284
定价: 98

本书是熊秉真教授于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文著作A Tender Voyage:Children and Childhood in Late Imperial China在国内的首部中译本,对宋代以降中国传统社会的儿童(从出生到七八岁)和童年做了大量史料性的研究,以再现近世中国的幼童生活以及成人的育儿生活。主体分为三编八章,辅以46幅精美的中国古代反映儿童养育和生活的插图,从婴幼儿的养育、医疗、心理情感、社会生活、儿童与家庭的关系等多角度展现中国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宋代以来中国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定义与关照,从中折射出近世中国在社会关系、思想观念、文明发展、文化形态等方面的发展与转变,同时展现了儿童的成长、发展与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以及儿童成长的普遍规律。本书对儿童教育工作者,儿童史研究者,传统中国社会、家庭、性别研究者等都具有学术研究参考价值。

熊秉真,加州大学国际哲学及人文科学理事会教席、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领域包括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史、近世儿童史、中西性别研究、中国医疗文化史。代表著作有《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慈航:近世中国的儿童与童年》等。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儿童与战争

作者: 徐兰君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国族、教育及大众文化
出版年: 2015-9
页数: 237
定价: 38.00 元

如何制造出历史中的“新人”一直是中国现代性话语中的核心命题之一,“儿童”可以说是其中的根本。战争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在西方学者已经得到不少的关注,可在现代中国学界,此领域的研究还相对比较缺乏。本书借鉴西方儿童文化史研究的理论框架,以国难读本、战时教科书、国防游戏、儿童杂志以及战时儿童旅行团等为主要分析对象,将1937年至1945年前后时期的“儿童”概念历史化的同时,也重新考察发生在战时及战后的关于救国、抗战宣传和民众教育等与现代中国“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主题,从而提供另一种观照和理解二十世纪中后期文学、文化与历史变革的方式。

徐兰君,浙江省义乌市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和硕士毕业,后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研究兴趣包括现当代中国文学和电影,现代儿童概念进化史与现代中国文化之间的发展关系、冷战政治与亚洲文化等,出版有《儿童的发现:现代中国文学及文化中的儿童问题》 (与ANDREW JONES 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及多篇论文。目前完成英文书稿 The Child and Chinese Modernity: Producing the Child in Modern Chinese Culture. 近年开展的另一重点研究计划是考察40-70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及东南亚地区在文学出版、电影、广播和话剧等领域的文化跨国互动网络与亚洲区域的冷战政治之间的关系。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古罗马的儿童

作者: [法]让—皮埃尔·内罗杜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译者: 张鸿 / 向征
出版年: 2005-8
页数: 394
定价: 28.00元

本书旨在分析影响古罗马儿童特点的各种因素,包括儿童在历史中的现实地位和象征性作用,儿童与家庭的关系,与成人世界的关系,以及与城市和社会结构的关系。除此以外,本书还研究了儿童的生活,从出生到死亡,以及儿童的教育和游戏。通过日常生活,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论述性文章和现实社会之间的差别;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勾勒出古罗马儿童的发展史。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和罗马帝国末期之间,人们逐渐发现儿童的特点和儿童在越来越重视他们的人心中激起的感情。这进一步促使人们对儿童进行更全面地思考,认识他们在整个西方文明中的地位。

让—皮埃尔·内罗杜,埃克斯大学教授,曾在美文出版社发表论文《罗马的青年》。他还关注艺术史,由他负责的《罗马艺术》于1978年出版。他与L.杜莱合著有《古罗马的城市规划和变迁》。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儿童的世纪

作者: 菲力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
原作名: L'enfant et la vie familiale sous l'Ancien Régime
译者: 沈坚 / 朱晓罕
出版年: 2013-4
页数: 344
定价: 42.00元

在中世纪,小孩几乎一断奶,就被当作“小大人”看待,他们混入成人中间,穿着与大人相仿的衣服,与其一起劳动、竞争、社交、玩耍。从中世纪末期以来,父母逐渐开始鼓励小孩与成人分离,以儿童及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为中心的新的家庭观发展起来了。将童年时期视为一个最特殊的人生阶段,这个观 念自此扎根于现代西方思想之中,并席卷了整个现代世界,成为无可动摇的价值观。阿利埃斯通过考察四个世纪的绘画和日记,以及游戏、礼仪、学校及其课程的演变来追溯儿童的历史。自1962年初版以来,本书在西方史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被视为儿童史和家庭史的奠基之作。

菲利浦•阿利埃斯(Philippe Ariès,1914—1984),法国中世纪史、社会史名家,以对儿童史、家庭史和死亡观念史的研究享誉于世。除了《儿童的世纪》外,其代表作还有《私人生活史》(5卷本,与乔治•杜比合编)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世纪的儿童

作者: [英]尼古拉斯·奥姆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Medieval Children
译者: 陶万勇
出版年: 2023-5
页数: 365
定价: 99

中世纪的英格兰儿童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孩子们是如何被命名和成长的?他们面临着什么危险?他们玩什么游戏?他们如何为成年做准备?本书提供了从大约公元1000年至16世纪完整的英格兰儿童史。尼古拉斯·奥姆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和学科(历史、文学、宗教和艺术),创造了一幅全面的中世纪童年图景。奥姆的描述从怀孕和分娩开始,一直到儿童成长到成年;讨论了洗礼、生日和年龄的重要性,以及儿童的家庭生活,包括养育、食物、衣物、睡眠和穷人的困境;还记录了童年的不幸,从残疾、虐待、意外事故到疾病和死亡。本书辟专章分别研究了中世纪儿童的歌曲、玩具、阅读、儿童文学,生动丰富。奥姆强调了中世纪社会对童年的重视。童年显然被认为是生活中一个独特的文化时期,儿童被认为是特殊的、不同于成年人。

尼古拉斯·奥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曾是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圣约翰学院和亚利桑那大学等学校的访问学者。研究领域为中世纪研究、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历史研究,专攻中世纪英国教育史、教会史与儿童史。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童年的转型

作者: 施义慧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十九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
出版年: 2012-3
页数: 348
定价: 48.00元

《童年的转型: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从整体史的角度把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的生活经历放在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广阔的时代背景中,分析一个世纪进程中下层儿童生活模式发生重大转型的动因,以区别于已有的平面、分散的研究;二是研究内容上的一些突破。本文从众多分散的史料中整理出下层民众对于子女劳动和教育的态度,并对贫民免费学校和感化学校等被一般教育史著作忽视的教育机构进行了论述,弥补了英国学者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三是利用部分原始档案资料。《童年的转型:19世纪英国下层儿童生活史》由施义慧著。

施义慧,女,江苏淮安人,1970年生。1995年扬州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硕士毕业,师从祁龙威教授;200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师从沈汉教授;2006年调动至南京大学历史系,主要从事英国史研究;被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史学理论研究》、《史学月刊》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与学术著作编著1部,译著2部,主持江苏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曾荣获英国史研究会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儿童观的社会史

作者: [日]北本正章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副标题: 近代英国的共同体、家庭和儿童
译者: 方明生 译 / 沈晓敏 校
出版年: 2020-8
页数: 164
定价: 49.00元

这是一部开拓性地将历史分析的视角深入教育观变迁的专著。通过肖像画、育儿习俗等微观史料,分析17—19世纪的英国社会,解读儿童观与育儿意识变迁。儿童观的社会史研究旨在把握新历史学方法论,在历史考察的过程中厘清社会中的儿童发展与教育问题。全书从构成儿童世界的社会性经验事实出发,探究共同体、家庭、儿童等相关教育要素的历史变迁,力图构建一部儿童、家庭及其观念的历史长卷。

北本正章(Kitamoto Masaaki),日本教育学者,青山学院大学教授。研究领域:教育思想史、家庭史、儿童学等。主要著译作:《儿童观与教育的历史图像学》(新曜社,2019),《儿童的教育》(原书房,2011),《绘画中的儿童社会史》(新曜社,1992)等。

往期内容

书目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书目 |  理想国译丛

书目 |  全球史译丛

书目 |  世界汉学论丛

书目 |  “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专刊

书目 |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书目 |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书目 | 三联“当代学术”丛书

书目 |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书目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书目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书目 | 人文与社会译丛

书目 |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历史学·地理学)

书目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1988-2023)

书目 | 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总目)

书目|山西人民出版社“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目录

书目 |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书目 |  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书目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书目 |  科学元典丛书

书目 |  历史·田野丛书

书目 |  田野·社会丛书

书目 |  人与环境丛书

书目 |  时刻人文丛书

书目 |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书目 |  长城砖丛书系列

书目 |  苏联丛书

书目 |  冷戰年代的世界與中國

书目 |  许倬云学术著作集

书目 |  史学丛书系列

书目 |  游戏史

书目 |  土豆史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1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1)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2)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3)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4)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5)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6)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7)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8)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29)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0)

书单 | 2024年历史学新书(31)



史学研究
分享高质量的史学资讯:shixueyanjiu2015@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