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6.5万的订阅者,2024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推介本年度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著作。第一季度适当推介上年度的图书。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无法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请勿通过微信发给编辑。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4年第27期新书单,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转发,注明出处。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殷墟甲骨岁祭研究
作者:李凤英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定价: 98.00元
祭祀在商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岁祭是其中重要的祭祀之一。岁祭是对祖先神之先公、先王、先妣、高祖、父、母,兄、子及异族神、自然神的一种常祀。采用董作宾的五期分法结合陈梦家的卜人分组法对收集到的2394例岁祭卜辞进行分期、分类研究,发现:各期岁祭有着严谨的制度,体现在岁祭对象、用牲规格等方面;而其文例与特定的岁祭制度相表里,有着明显的规定性。大乙、祖乙的岁祭始终受重视,而祖乙是最主要的受祭对象;先公、先妣的受祭位置在一至四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先王。随着时间的推移,岁祭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又表现出趋于简化的一面,第五期的岁祭接近成了一种极其简约的例行祭祀。
李凤英,1965年生,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甲骨文方面的研究。承担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甲骨文所见商代的岁祭制度与变迁”。发表论文《甲骨文“ ”字考论》《甲骨文“ ”字考论》《论商代纪年用“岁”的甲骨文证据》等。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医学的起源
作者: [日]山田庆儿
出版社: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知了
译者: 韩健平 / 周敏
出版年: 2024-7
页数: 576
定价: 198
本书探讨了早期自然哲学、宗教民俗、神仙信仰及国家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在形塑中国传统医学主要观念的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描绘了一幅中国医学起源及其早期发展的崭新而丰满的历史图景。作者注重历史文本的批判分析,对《黄帝内经》等中医古典著作形成过程提出了迄今为止最为新颖的解释,将历史论述建立在严谨的史料基础上。本书极具国际视野,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史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山田庆儿:京都大学名誉教授,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名誉教授,日本著名科学史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科学技术史。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史、科学思想史、社会史研究等方面成就斐然,其学术成就为我们从不同方面重新思考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视角。主要著作有《混沌之海:中国式思维的构造》《朱子的自然哲学》《授时历之道:中国中世的科学与国家》《夜鸣之鸟:医学、咒术与传说》《中国医学的思想风土》《中国医学的起源》等。以《黑色言语的空间》荣获第15 届大佛次郎奖。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出土简帛文献与数术信仰研究
作者: 吕亚虎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7
页数: 438
定价: 139.00
本书以出土战国秦汉简帛数术文献资料为主,结合其他出土文字资料(如玺印、封泥、金石等)及相关传世文献、民族志、民俗学史料,利用多重证据法及文化人类学、 历史学、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对这一时期简帛数术文献资料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数术信仰如守宫砂验贞术、姅的禁忌与月事布迷信、“字”字形义构建与古代产育禁忌、命名趋向与名字巫术、疠病的诊辨防治与病因认知、秦汉律中的俗禁、浴蚕术、鼠害防除法、“禹步”的源起及流变、鬼神精怪及禳除术等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梳理考辨。或探赜索隐,或考其流变,或发其动因,以期对当时社会民生信仰、后世巫道 文化和汉民族民生信仰习俗、民族文化心理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做较为深入的考察,探求中国早期数术思想和信仰在我国后世民俗文化发展中的传承性、时代性和变异性特点。
吕亚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现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近年主要从事出土简帛文献与先秦、秦汉史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子课题、 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 人文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各1项,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著1部。先后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三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 成果二等奖、西安市社会科学 成果二等奖各1次。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马王堆帛书缀合研究
作者:郑健飞 著
出版社:中西书局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定价:168
本书为“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博士丛书”之一,以马王堆帛书为研究对象,从帛书的缀合切入,在总结和吸收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帛书缀合的理论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对马王堆帛书进行缀合、拼接。一方面,本书对马王堆帛书开展了重新拼缀、继续整理的工作,修订了一些释文,对部分文字进行了讨论,并对一些残片提出了待验证的缀合意见,为马王堆帛书日后的整理研究工作方向提供了参考。另一方面,作者结合个人整理、拼缀帛书的经验和体会,系统梳理了行之有效的帛书缀合方法和缀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供同类出土简帛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参考借鉴。
郑健飞,江西婺源人。2023年6月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导师为刘钊教授。2023年7月进入上海大学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宁镇疆教授。作者曾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版)》的编撰工作,其博士论文《马王堆帛书缀合研究》荣获2024年度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在《文史》《出土文献》《中国文字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淮南子的思想世界
作者:王效峰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定价: 68.00元
本书详细论述了《淮南子》的学术思想,对《淮南子》问世的时代背景进行了考察,肯定文景时代是一个转型的时代,《淮南子》是转型时代的学术思想产物。对刘安个人的命运、淮南国的学术活动及其特点作了叙述,对《淮南子》的作者问题进行了辨析。本书的核心内容则是对《淮南子》一书蕴含的道家、儒家、法家和墨家思想作出了阐述。成书于西汉文景时代的《淮南子》,以“有为”之心,为“无用”之事,任意游走于先秦诸子思想之间。故虽有构建沟通“天—地—人”之宏大体系的雄心,却因为其逢“美”辄收,逢“萃”必聚的撰述心态,最终呈现出众声喧哗、斑驳纷杂的思想特征。
王效峰,文学博士,咸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论及思想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自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各一项。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翻译的危险
作者: [英] 沈艾娣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原作名: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ception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Ching China and British Empire
译者: 赵妍杰
出版年: 2024-7-31
页数: 400
1792年,82岁的乾隆帝在清军击败入侵的廓尔克后志得意满,撰文彰显自己的“十全武功”。18世纪中后期,他治下的中国疆域辽阔、社会繁荣,但内忧外患早已显露。与此同时,英国在七年战争中击败法国,成为海上霸主,极大地促进了工业革命,产生了对原料、市场和财富的巨大需求。1783年,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英国先是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控制,更把目光投向了马六甲海峡以东。 1793年夏,英国政府派往清朝的大使乔治•马戛尔尼远渡重洋,率使团抵达承德觐见乾隆帝。这是中国同西方交往的历史中最著名的时刻之一,英使不肯下跪而乾隆大怒、清朝以天朝自居而无视其他文化导致了冲突、乃至中国近代的持续落后,成为讲述这一时刻的主要旋律。 本书不仅描述了使团筹备、人员物色、海上航行、清朝官员一路的接待、正式与非正式会谈、翻译造成的误解、使团见闻等诸多细节,更将镜头转向觐见现场的译员李自标和小斯当东,让他们的人生沉浮与使团出使交织在了一起,展现了国与国交往的机制。作者认为,马戛尔尼使华,是中英密切接触的结果,而非开始。清朝当时有不少人对欧洲知之甚多,但英国的威胁让拥有这些知识变得危险,故无人愿意显露。对他国越是了解,在本国就容易受到猜疑,理性的声音就会受到压制,翻译首当其冲。 当鸦片战争最终爆发,帝国主义以及一种全力与之相拮抗的民族主义,就占据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主流,世界权力格局也随之改变,文化间的相互理解越来越重要。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擅长将全球视野与微观史研究方法相结合。著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等。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
作者: 黄宗智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出版年: 2024-7
页数: 292
定价: 86
本书为黄宗智教授法律社会史代表作。全书基于大量文献资料,对清代与民国时期中国法律的修订过程做了细致梳理;又从巴县、宝坻、淡水-新竹等地诉讼档案出发,对其进行深挖,比较和还原了清代与民国民法处理户、婚、田土等民事纠纷的不同之处。作者从清代与民国的法律变化观察近代中国转型,全方位展现了清代与民国民事法律之种种异同,以及与社会的复杂纠缠。全书学术视野广阔,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吸收大量中外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瞿同祖、滋贺秀三等的权威成果并尝试与之对话。作者从“表达”与“实践”的角度切入法律社会史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黄宗智,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1966年始任教于UCLA历史系,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主要著作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获亚洲研究协会列文森奖)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文化谱系
作者: 高翔宇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4-6
页数: 324
定价: 98元
本书从晚清民国“众声喧哗”的时代里,选取秋瑾(革命家)、唐群英(女权运动领袖)、张竹君(医师)、胡彬夏(报人)、马振华(教师)、冯铿(作家)、王人美(影星)、关露(间谍)八位知识女性,将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与不同职业的知识女性个体化际遇及牵连的社会镜像连缀成一条谱系进行系统化研究,探究她们在女性解放与民族解放进路中遭遇的顿挫与困厄。借助知识女性与革命的交汇、与主体性身份的重建、与现代性的纠葛等切口,理解新潮与守旧、性别与媒介、性别与消费、性别与战争、女权主义与革命道路、女性启蒙与民族国家话语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揭示不同时空下妇女解放与政治重建、思想转型、社会变革的内在联动,建构近代中国知识女性的文化谱系,将之作为窥探变动时代履记的一个维度,由此开拓创新近代中国妇女史的学术样貌。
高翔宇,1989年生,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政治史、妇女史研究。在《学术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史学月刊》《东岳论丛》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等项目。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本草到中药
作者: 王传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传统本草知识的近代转型
出版年: 2024-3
页数: 338
定价: 89元
晚清民国时期,中国传统本草之学与西医药等外来新知识冲突、交融,从内容到形式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涌现出一系列新旧杂陈、风格多样的观点、著作,开始向现代中药学转变。本书围绕这一知识转型问题,通过跨学科的研究视野与研究方法,考察转型过程中相关各方的文化立场、利益之争与权力博弈,由此分析传统知识体系的“变”与“不变”,以及背后的学科发展逻辑和社会文化因素。本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了这些变化的具体内容:生药学(包括药用植物学)对中药基原辨正工作的影响;药化学及药理学研究背景下中医对中药药效之理的探索;中医师及中药生产者在西药影响下对中药剂型及生产工艺所做的改良。
王传超,1981年生,山东菏泽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技史及科技人物研究,着重关注近代科学知识与中国传统知识、传统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过程,进而考察科学文化的内在实质及其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的独特呈现方式。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故都学子
作者: 王丽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北平城市空间与大学场域中的学生群体 :1928—1937
出版年: 2024-4
页数: 225
定价: 85元
从1928年国民政府迁都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时期,北平城市空间和大学场域中的学生群体,在日常生活、知识接受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参与了一系列的活动,发表了诸多的言论。这一群体在不同的实践中展现了多元的社会形象,但是受限于时代环境尤其是政治环境、教育当局、学院知识分子和报刊舆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他们始终徘徊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参与社会事务,价值矛盾改成价值选择。
王丽媛,山东济南人。文学博士,主要关注领域为文化研究理论与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史。现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乌尔
作者: [英]哈丽特·克劳福德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副标题: 月神之城
原作名: Ur: The City of the Moon God
译者: 李雪晴
出版年: 2024-8-1
页数: 160
定价: 78
乌尔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城邦,在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曾是贸易和文明的中心。本书着眼于乌尔的过去,不仅介绍了这座古代城市及其几千年来的变迁,还考察了近代的考古学解释。该研究从19世纪探险家寻找乌尔城开始,继而详细讨论了考古学家伦纳德•伍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重要考古发现。以这些发现为框架,作者利用环境、历史和考古研究的最新证据,探讨了乌尔从公元前五千纪欧贝德时期直至亚历山大去世的历史。书中详细介绍了乌尔的建筑遗迹,主要有神圣建筑、王室墓地和私人住宅。最后,作者讨论了这座城市在海湾战争中遭受的灾难性破坏,以及考古学家面临的挑战。即便如此,鉴于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乌尔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并将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哈丽特·克劳福德是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伦敦大学学院考古研究所荣休主讲。出版著作《狄勒蒙及其波斯湾邻居》(1998年)、《苏美尔和苏美尔人》(2004年)和《苏美尔的世界》(2012年)。她常年在伊拉克、巴林、科威特和叙利亚进行考古挖掘。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欧洲雇佣兵研究(1350-1800)
作者:许二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07月
定价: 65.00元
本书以英法德三个语种的公文、档案、合同、书信、雇佣兵回忆录、日记等史料为基础,对1350—1800年欧洲的雇佣兵问题进行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以梳理欧洲雇佣兵在中世纪后期重新兴起的历史背景为起点,从微观视角考察了法国领土上的自由军团、意大利境内的雇佣兵、近代早期的军事承包人、德意志长矛兵、苏格兰雇佣兵、瑞士雇佣兵、黑森-卡塞尔雇佣兵等具有典型意义的雇佣兵案例。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研究,勾勒出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发展史的大致脉络,立足转型时期,从宏观角度分析了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从兴起到衰落的深层原因,总结了转型时期欧洲著名雇佣兵输入地和输出地的特征,归纳了转型时期欧洲雇佣兵的主要类型,并探讨了雇佣兵在转型时期欧洲社会变革中的影响。
许二斌,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欧洲军事-社会史。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已出版《变动社会中的军事革命:14—17世纪欧洲的军事革新与社会变革》等专著,并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世界民族》《国外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1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英格兰十九世纪民事诉讼启动程序及变革史考
作者: 张江涛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页数: 384
定价: 55
19世纪英格兰民事诉讼启动程序拥有人类法律史上颇为繁杂的诉讼启动方式和极其严厉的强制出庭制度,这些维系了700年之久的制度在19世纪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变。本书是一部用历史方法描写英格兰民事诉讼启动程序、借诉讼启动程序描述民事诉讼程序史的著作,有两项主题:一是梳理司法改革前的诉讼启动程序,厘清其脉络和机制;二是对诉讼启动程序的现代化变革予以分析并论证变革的制度支持。
张江涛,1975年1月出生,山东临沭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起,在北京理工大学任教,讲授海商法、国际经济法、法律英语文本翻译课程。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便宜货
作者: [美] 温迪·A.沃洛森 (Wendy A. Woloson)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品方: 中科书院
副标题: 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原作名: Crap: A History of Cheap Stuff in America
译者: 马思遥
出版年: 2024-10
页数: 332
定价: 69.00元
这本书探索了便宜货如何征服美国人。自18世纪以来,各种便宜货便逐渐渗入美国人的生活。这不单是一部关于美国廉价商品的历史,也是一个关于欲望、消费主义与全球化的故事。在全球工业生产与贸易体系的驱动下,各种家居神器、赠品、礼品、收藏品、新奇玩意儿源源不断地涌现,以各种真实或虚假的承诺,强势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大众心理乃至民族特性。
温迪·A.沃洛森是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卡姆登分校的历史学教授,最近出版了《抵押:美国从独立到大萧条期间的典当》一书,并合编了《煤气灯下的资本主义:照亮19世纪美国经济》。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
作者:[澳]伊恩·霍尔 著 孙西辉 译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06月
定价: 68.00元
本书着眼印度人民党崛起并连续赢得大选的背景,探讨莫迪政府对外政策的新叙事逻辑。本书在概述莫迪政府对外政策和印度制定对外政策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莫迪试图“再造”印度的对外政策,介绍印度对外政策由重视“不结盟”和强调“战略自主”转向“多向联盟”的发展历程,阐述印度教民族主义与对印度对外政策的认知和影响,基于莫迪的成长经历解释“莫迪特性”,分析印度教民族主义话语中的莫迪政府对外政策。作者认为,印度人民党将莫迪政府的对外政策打造成符合印度教民族主义原则的工具,将莫迪塑造成经济“发展人”和安全“守望者”的形象,这种“再造”的对外政策在许多重要方面与此前的国大党政府没有本质区别,但在现实中吸引了大量选民。在印度人民党连续三次赢得大选和莫迪开启第三个任期之际,深入了解莫迪政府对外政策背后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逻辑,对于准确理解莫迪政府和当下印度具有重要意义。
伊恩·霍尔(lan Hall),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国际关系专业教授,格里菲斯亚洲研究所所长,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印度研究所的研究员、《澳大利亚国际事务杂志》的联合编辑,著有《莫迪与印度对外政策的“再造”》和《衰落的困境:1945—1975年英国知识分子与世界政治》,发表多篇期刊文章。主要研究领域是印度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国际思想史。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Remembrance in Clay and Stone
作者: Hajni Elias
出版社: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副标题: Early Memorial and Funerary Art of Southwest China
出版年: 2025-3
页数: 400
定价: USD 65.00
This book explores the memorial and fun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of Southwest China during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25–220 CE). In early imperial times, the art of this region—present-day Sichuan province—differed in both style and content from tomb and memorial art produced in other parts of the Han empire, especially that of the Central Plains, considered the heartlan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lthough this region was described in contemporaneous accounts as an uncultured backwater, it had a vibrant and sophisticated artistic tradition.
Hajni Elias examines the Southwest’s rich material culture, which includes pictorial brick tiles, mingqi or spirit vessels, pottery figurines, decorated stone sarcophagi, architectural gate towers, and commemorative and ancestral stelae. She sheds light on the distinct traits and practices that arose from the region’s complex geographi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tapestry. Elias also places the Southwest in a broader Han cultural framework, offer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early Chinese society and its mortuary and memorial practices. Showcasing the quality and breadth of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Southwest’s artisans and craftsmen, Remembrance in Clay and Stone reveals the distinctive and sophisticated ways in which people of this era recorded and memorialized their lives.
Hajni Elias is an affiliated lecturer in Chinese art and material culture in the Faculty of Asian and Middle Eastern Studies and the History of Art Departm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She was previously senior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 in the Chinese Works of Art Department at Sotheby’s.
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