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 | 冷戰年代的世界與中國

学术   2024-07-09 11:42   广东  


丛书书目


冷戰年代的世界與中國丛书系列,由开明书店出版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對抗與革命:冷戰與越南的印支戰爭(1945—1991)

作者:游覽

叢書系列:冷戰年代的世界與中國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544頁

定价: 156.27

本書嘗試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構建印度支那戰爭的國際史。綜合利用越、中、美、俄等多邊檔案文獻,以越南在印度支那的政策實踐與演變作為主線,考察在域外大國介入和相互間合作與對抗的背景下,越南的地區性軍事、政治、外交活動。通過對相關史實的梳理總結,可以有助於理解和研究今天越南外交政策的某些特點。

游覽,歷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冷戰史、中越關係史、越共黨史。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在《冷戰國際史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等刊物上發表論文若干篇。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來自中下層的「革命」

作者:郝江東

副标题:二戰後初期蘇聯對華政策的轉軌(1945-1949)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304頁

定价: 75.00

本書通過揭示二戰後初期蘇聯對華政策的演變過程,探討蘇聯對華政策在1949年2月發生轉軌的原因。蘇聯對華政策在1949年2月基本完成了轉軌,在這個過程中,蘇聯外交決策體制中那些負責對華事務的中下層機構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以往研究通常聚焦於蘇聯最高決策者的決定和行為,本書研究發現,所謂最高層的決定性作用主要體現為他在這些中下層機構所建構的對華關係格局的基礎上做出最終決定。正是這些中下層機構長期“拒蔣迎共”塑造的對華關係格局,促使最高層在1949年初着手調整對華政策時更容易也更願意繼續推進或利用這種格局,以達成蘇聯在中國的現實利益。

郝江東,法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外交史、中蘇關係史、東北抗聯史。主持幷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一項。在《中共黨史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等刊物發表論文若干篇。出版著作包括《戰略 策略 技巧——多種外交形態透視》(第二作者)、《外層空間與國際關係》(第二作者)、《著名外交家語言鑒賞》(副主編)等。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世界革命的最後努力

作者:崔海智

副标题:歐洲共産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的興衰(1947-1956)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376頁

本書從二戰後初期蘇聯對外政策轉變的角度對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活動的整個歷史過程進行系統的研究,對於了解其成立及其開展的活動,探討冷戰初期蘇聯共產黨同該組織其他成員的關係以及蘇聯同東歐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對於考察二戰後蘇聯對外政策的轉變以及冷戰的起源、乃至冷戰初期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狀況等問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崔海智,歷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歷史學系副研究館員,主要研究領域為蘇聯史、冷戰史、國際共運史。在《世界歷史》《冷戰國際史研究》等雜誌發表論文數篇。主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歷史文獻》(第59、60卷)、《東歐各國社會制度轉型檔案文獻編目》(第八卷,上、下册)等多部檔案文獻集。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陌生的兄弟

作者:葛君

副标题:中國與民主德國關係史初探(1949-1965)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250頁

本書試圖梳理1949—1965年間中國與民主德國關係的主要發展線索,提出並分析這一時期兩國關係發展過程中的特點,最後將其視為研究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關係的一個個案,嘗試對社會主義國家關系結構作一番理論性的思考。

葛君,上海人,2004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進入本科基地班學習。2008年免試直升本系世界史專業研究生(碩博連讀)。2012~2013年於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東亞研究所訪學。2015年取得冷戰國際史專業歷史學博士學位後,進入歷史學系任教。現任歷史學系、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副教授。主要參與承擔20世紀世界史、冷戰國際史以及德國史相關的教學工作。在《德國研究》《中共黨史研究》《史林》等學術期刊發表研究論文若干。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从握手到冰封

副标题: 冷戰前期中蒙關係史研究(1949—1968)

作者:谷繼坤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344頁

本書主要考察1949年至1968年中國與蒙古關係的歷史。作者在充分發掘使用中國、蒙古、俄羅斯三國解密檔案和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通過梳理1949年至1968年中蒙關係起步、發展、「蜜月」直至「轉冷」的歷史過程,解釋此種歷史過程所呈現出的歷史現象,最後分析該時段內中蒙關係波折變遷的影響因素與經驗啟示。可以看出,意識形態、政治互信以及經濟驅動是影響期間兩黨、兩國關係如此變遷的主要因素。

谷繼坤,世界史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爲蘇聯史、冷戰史。主要講授、參與課程爲《蘇聯史》、《20世紀世界史》。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在《中共黨史研究》、《冷戰國際史研究》、《二十一世紀》(香港)、Cold War History、The China Review等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敌友之辨

副标题:跨陣營交往下的中法關係(1949—1969)

作者:高嘉懿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424頁

1949—1969年中國與法國在跨陣營的交往過程中,展現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反映了以意識形態劃分敵友的冷戰國際關係範式轉向了以民族國家自身利益來評判敵友關係的傳統範式,最終構建了和平共處、以合作互利為主題的交往方式。在中法關係的引領下,中國與其他西方陣營國家甚至美國,也逐步走上了國家關係正常化與互利合作的道路,從一個國際秩序的革命者轉為了國際秩序的合作者與維護者。這反映了中法順應了發展正常化國家間關係的社交需求,也對冷戰兩極格局造成觸動,促進了面向國際多極化、民主化的發展潮流。

高嘉懿,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法關係史、戰後印支問題等。在《世界歷史》《中共黨史研究》《外交評論》、The China Review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十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冷戰時期法國左翼的中國觀及其影響研究》(18CSS030),已結項。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苏联的最后岁月

副标题:從制度危機到聯盟解體(1985—1991)

作者:余偉民

出版商: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4年7月15日

頁數:288頁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蘇聯解體過程的俄國檔案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的結項成果,按時間線索敍述蘇聯解體的過程。第一章對蘇聯模式社會主義體制的發生、制度的本質和特徵,以及作爲戈爾巴喬夫改革緣起的制度危機做了概述。第二章敍述戈爾巴喬夫改革第一階段的重要事件和蘇聯領導層的施政方針。第三章敍述戈爾巴喬夫改革第二階段的重要事件和蘇聯政治體制的重大變化及其影響。第四章敍述戈爾巴喬夫執政最後階段的重要事件和蘇聯國家體制的重大變化。第五章敍述從「八一九事件」到《阿拉木圖宣言》即狹義的蘇聯解體過程,重點解析「八一九事件」的發生邏輯及其後果。

余偉民,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社會主義歷史與文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俄羅斯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蘇聯解體過程的俄國檔案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首席專家。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主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市世界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爲20世紀世界史、俄蘇史、冷戰史。

往期内容

书目 |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

书目 |  理想国译丛

书目 |  全球史译丛

书目 |  世界汉学论丛

书目 |  “中研院”近代史所研究专刊

书目 |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学术文库

书目 | 海外中国研究文库

书目 | 三联“当代学术”丛书

书目 |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书目 | 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书目 |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书目 | 人文与社会译丛

书目 | 汉译世界名著丛书(历史学·地理学)

书目 |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1988-2023)

书目 | 中國學術思想研究輯刊(总目)

书目|山西人民出版社“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目录

书目 |  日本中国史研究译丛

书目 |  早期中国研究丛书

书目 |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

书目 |  科学元典丛书

书目 |  历史·田野丛书

书目 |  田野·社会丛书

书目 |  人与环境丛书

书目 |  时刻人文丛书

书目 |  西方日本研究丛书

书目 |  长城砖丛书系列

书目 |  苏联丛书


史学研究
分享高质量的史学资讯:shixueyanjiu2015@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