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最美农场贝克埃卢安,给中国绿色农业逐梦人的启示

文化   三农   2023-05-04 09:42   上海  

一、

今天去参加朋友组织的一个小型聚会,到场的都是绿色农业的逐梦人。有的是大学农业学院的教授,有的是农业公司的创业者,有的是想把小区湿垃圾做成有机肥料的环保忠粉。每个人都有些保护环境、追求绿色农业的情怀,虽然这实践起来并不容易。

我完全是圈外人,仅仅是出于爱好,在自己的露台上小打小闹种点菜,在租借的乡下农舍宅基地上种点菜,纯属自娱自乐。所以轮到我介绍时,只能简单给他们说说我翻译过的那本书《诗意的农场》,没想到他们一听都非常感兴趣。也确实书中的很多理念,与几位老师正在探索实践的内容有诸多契合点。

我的屋顶小菜园


我的乡间小屋和菜园子

二、

这本《诗意的农场》原文书名是《朴门农业--治愈地球,养活人类》。书中的很多理念值得我们借鉴,而作者夫妇的故事,又很令人神往。

这是一本看着像讲农业种植,实则是关于一对巴黎夫妇创办一座美丽农场故事的书。男主人公曾经是位驾着帆船周游世界的航海家,去亚马逊丛林,去太平洋岛屿,去黑非洲......他拍电视写书,但有一天突然厌倦了这样的生活,把船卖了,在诺曼底一个叫贝克埃卢安的美丽小村,近邻修道院的地方买了一块土地。然后他遇见一位做任何事情总是劲头十足的姑娘,佩里娜。佩里娜原是跨国咨询公司的法律顾问,在香港、日本、韩国工作过,高薪白领。但他们却放弃城市生活,来到贝克埃卢安种地。渐渐有了四个女儿,一大群母鸡、鸭子,一群羊,还有两匹马。当然还有无数的果树、蔬菜和鲜花。他们花了八年时间,用朴门农业的理念打造了一座极高产的,独一无二的美丽农场。去过农场的人都会说:这儿真像个天堂,

丈夫夏尔就把他们建成农场的过程写了一本书。原文书虽然印刷得有点简陋,内容却不简陋:有情怀、有故事、更主要还能教人如何把菜种得又好看产量又高。读起来像一本小说,用起来像一本工具书。何况,夏尔写得又是那么真诚。

这正是我想找的那种书啊!

于是我把这本书推荐给出版社,出版社买下版权后便由我来翻译。在自己的菜园子里,翻译一本讲种菜的书,真是十分美好的体验。



三、

有法国媒体说贝克埃卢安农场是法国最美的农场。是不是最美不好说,但这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农场,则可以肯定。

夏尔这样写道:“就在我写作的桌子上,放着一束鲜花和蔬菜。繁茂的家庭菜园一直延伸到贝克河边,河对岸沿展着我们的蔬菜种植园,它们与传统的农业种植一点都不像。我们的灵感来自别处,来自原始民族,来自从前的农民,当然也来自师法自然农业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的农场是根据朴门永续的理念而设计。这一概念在法国还未被广泛所知。朴门永续设计可以看作是一种很聪明的工具箱,用以创造出一种尊重大地和尊重大地居住者的生活方式,是从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中汲取灵感的实用方式。以大自然为师?这正是我们投身到这场冒险过程中所受的启示。

我们辛勤地将一块贫瘠的土地打造成一片‘可食用风景’。今天我们的农场是由一个个相互渗透的微生态系统拼接而成:湿地、小岛、果园、食物森林、堆土种植、牧场……果树无处不在,野生动物和植物看上去如鱼得水。这里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富饶和慷慨。在农业领域,人们总是习惯于把保护自然与提高产量这两件事对立起来,仿佛大自然不会有产出似的。这种割裂思维可以被摒弃:我们菜园子惊人的产量让农业专家们惊叹不已,而博物学家则被生活在密集种植区的野生动物种类的数量所吸引。”

农场平面图



农场风景

夏尔的这段描写太打动我了,勾起我去那里亲眼一睹的冲动。我给夏尔写信,告诉他我推荐了他的书,并且正在翻译。趁到法国度假旅行之际,想去拜访他的农场,他自然十分高兴。

九月初的一天,我们驱车来到离巴黎一百多公里的诺曼底美丽小村贝克埃卢安。推开农场石砌围墙的铁门,一眼望去,房舍、池塘、石磨、老狗、菜畦、果树、鲜花…….. 真是个小小的伊甸园。高高大大的夏尔出来迎接我们。夏尔一看就是那种友善之人,多年的航海生涯和日出日落地与泥土打交道,让他身上有一种让人喜欢的质朴和自然。他领我参观他的伊甸园,那是我在书中早已熟知了的景物:做成曼陀罗形状的生菜田,产量极高的堆土种植,可食用森林里红苹果挂满枝头。还有这片水生植物无比丰茂的池塘,树荫下正悠闲地吃草的两匹马,更远处是自然生长的树林,对于调节微气候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用美学概念来设计农场、用朴门永续的理念来维持农场。

夏尔的美丽农场

朴门永续的理念1970年代诞生于澳大利亚,由比尔·莫里森和大卫·霍姆格伦提出。他们从对土著人的观察中获得重要启发,这是一种建立在观察大自然运行基础上的研究方法。大自然的生态系统是可持续的、自给自足的、有弹性的。如果我们能深刻理解其运行规律,以这些生态系统为模版,便可创造出一种可持续的,自给自足的,更人性化的居住环境。简单说,这是一种向大自然学习的生活方式。对生态系统观察后得出的几个关键点:

-在大自然里,一切都是相连的

-生态系统的运行环环相扣

-每一种元素利于其它元素,也受惠于其它元素

-一种元素的废弃物是另一种元素的能源

-一切都可回收利用

-每一种重要功能由多种元素组成,每一种元素又有可能拥有多种功能

-整体大于每个部分的相加

-每一个生态系统能自我运行,又对整个生物圈做出贡献

所以在夏尔的农场里,没有拖拉机等机械化设备,耕地用马,运输也用马。播种用他自己发明的一些小农具。作物不施化肥不施农药,肥料来源于农场养的鸡鸭、羊和附近马场的有机肥。病虫害靠生物多样性来抵御。他的这种耕作方式,让我想起小时候我们农村种田,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方式,只是我们不懂得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知道那就是朴门。而现在中国农村的城市化、集约化,正在追求的耕种方式却是夏尔们反思和欲摒弃的。

所以理论很重要,因为在理论指导下可以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贝克埃卢安农场不仅充满诗意,也不乏科技含量。巴黎高等农学院的教授,法国农科院研究中心主任对他们在养不活半头牛的土地面积上种出那么多蔬菜,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合作,辟出1000平方米的种植面积,做一场科学实验:研究在这片种植面积上预计可能获得的经济收益,为此一整年需要投入的劳动量是多少,朴门蔬菜种植的可持续性,生态效益等问题。研究结果鼓舞人心,对于一些小微农场很有参考价值。

我参观了他这个1000平米的种植大棚,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大棚外的办公区,那里放着各种自制的农具,还有一块大黑板,上面画着耕种区的平面图。哪一块地什么形状,什么时间种什么作物,就是说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是有美学设计的。难怪那里看上去不像个农场,更像一座长了很多蔬菜的大花园。

最后我们来到他家里,他的家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典型的诺曼底风格,就坐落在农场的正中央,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生活呀。

我们坐在他厨房的长桌上喝产自他自己园子的果汁,窗外就如他书中描写的延展到河边的菜地和鲜花。我向他请教了一些在翻译中遇到的问题,他还拷贝给了我很多农场的照片。我们看到他书房里放着的“朗波尔之花”帆船模型,他就是驾着这艘船周游世界,并创办过一个帆船学校,还在电视上做过一系列专题节目。他的经历得以让他在写书的过程中有更深入的思考:人与地球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并且给出自己的答案和行动。

我和作者

 

虽然我没有农场,但就在我几个泡沫箱的种植过程中,已经从他的书里获益匪浅。比如堆土种植的概念,我把它运用到一个大花盆里;比如密集种植法,比如套种,比如可食用的风景。我那小小的菜根园,有时候能产出的蔬菜让我自己都吃惊。同时种菜的时候,有意识地加入了美学的考量。所以,从某种角度,我在身体力行他书中倡导的朴门农业理念。我的厨余从来不丢弃,全部拿来做肥料。

他书中提到的食物森林和小微农场的概念尤其打动我。

“食物森林的概念来源于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的民族,应该是一种从整体环境中获益的方式。植物一旦种植完毕,食物森林就是一种可持续的、自足灵活的、有产出但不消耗石化能源、不需要水和肥料的系统。

具体来说,就是以自然树木为模版建造的一座园林。它同样包含了三层植物:树木,灌木及草本植物。在一座可食用森林中,树木一层(最高层)由结坚果的大树或矮树组成(如胡桃、巴旦杏等);灌木层(中间层)主要包括一些小水果(如黑加仑子、醋栗、覆盆子、桑葚及榛子等);贴地的那一层(低层)用来种植多年生蔬菜,香料和药用植物等。

小微农场可以减少能耗和提高效率,将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做到极致。设想在我们城市周边,如果有许多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小农场,能像贝克-埃卢安农场的实验那样能一整年生产出相当于每周60-80筐的水果蔬菜,那么只要一个小花园、一座小庭院,就可以成为潜在的小农场。

有时我常常会陷入自己的梦想中:如果我有一块300-500平米的土地,我就住在这块地的中间,四周种上果树做树篱,树荫下可种些灌木类的可食用植物,比如枸杞,香椿。中间还间种一丛丛的大游行,花和菜一个都不能少。

房后挖几口小池塘,养鱼养鸭,池塘里的水用来浇生菜。屋檐外还要用竹子搭几个凉棚,夏天爬满丝瓜和南瓜的藤蔓。我在凉棚下看书做梦,想想小时候白云悠悠的日子……

而在座的老师们,有着更广阔的舞台,如果夏尔的故事能给他们一点启发,如果他们也尝试把美学理念融入到农场的打造中,我将很快看到一座中国最美的农场!

如果您对此书感兴趣,可从下列链接购买

延伸阅读

我要去乡下种菜!--我的菜根别院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法语文学译者,上海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深度自由行爱好者,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在这里可以找到我在世界各地深度游系列游记、攻略, 找到我读过的书和我翻译的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