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大妈的异想天开——徒步京杭大运河(3)

文化   旅游   2023-11-21 20:46   上海  

第三趟出行已是2020年的5月,疫情已经开始,但还可以到处走动。我们坐高铁到嘉兴南站,照例坐车到上次的终点,然后继续沿大运河北上。



一、月河历史街区


走了几公里,经过嘉兴植物园、中央公园到著名的南湖景区。植物园很大、人很少。中央公园大片笔直的杉树林,有人在湖边垂钓。

我们两个背着大背包,拄着登山杖的大妈,还挺引人注目。有在公园遛弯的当地人与我们攀谈,告诉我们嘉兴的人均绿化面积很高,这一带的房价也不贵,有很多上海人在此置业。确实,在嘉兴生活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



嘉兴植物园




中央公园

中午买了点包子、茶叶蛋和豆浆,坐在南湖边的草地上野餐,遥想当年这湖中的那条船,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史从此拉开帷幕。

大运河在城里通常会利用已有的河道,因此会改变名字。有时也搞不清楚哪条是大运河,哪条不是。我们就尽量找有公园或实地的河边走。嘉兴月河历史街区就在运河边上,我们决定到那里去看看,晚上就住在那里。





南湖边


一路上的景致很不错,有些古色古香的街心花园,还路过一座正在维修的教堂,嘉兴的市中心很繁华,又有些历史的痕迹。这是个让人感觉很舒服的江南小城。


月河历史街区

晚上的月河,感觉就像在丽江。沿河的路边,全是一家接一家的酒吧,霓虹灯闪烁,音乐震天响。可是若要凑近了仔细看,酒吧里几乎没什么客人,都是歌手在自娱自乐。色彩缤纷的灯光也遮掩不住生意的惨淡。
也许那是疫情期间,所以店里生意都不太好,不知现在是否恢复了一点生机?



来杯鸡尾酒吧,照顾一下人家的生意



说起来这月河古镇还是挺有来头,因为京杭大运河在其南侧穿过,所以历史上这里商店林立,商贾云集。不过后来随着大运河的衰落,古镇也同样低迷下来,但还是留下了一些会馆、商铺、神堂等场馆,如今被修旧如旧。
月河的一半被咖啡馆酒吧等占领,但另一半又保留着不少茶馆、饭堂。时髦与传统在这里融为一体。


另一半的茶馆店还挺热闹。

 我们在月河住的小客栈,挺有味道的。

一般人旅游,通常会去离此不远的乌镇。乌镇的门票很贵,而三十公里外的月河古镇,不要门票,有着相似的风貌,只是名气没这么响。我也是因为徒步大运河才发现了这里。

二、嘉兴长虹桥
第二天早上,从安静的月河古镇沿江南运河往吴江方向走。京杭大运河并不笔直,有时候会跟一些原有的河流或古运河纵横交错,这时候制定线路就有些迷茫,说到底还是功课做得不够。我们尽量挑选地图上看起来可以沿河走的线路。
走出市中心后,运河又变得笔直,且河道越来越宽。沿河有新修的国道,很宽敞,有人行道,路上除了少量的汽车,见不到一个行人。只有我们两个背着大包的大妈在中午的太阳底下大步前行。似乎有些自虐呀,但路边的风景又让我们忘却了疲惫。


自虐的上海大妈



路上的风景
走了十多公里后,来到嘉兴王江泾镇的长虹公园。那里有一座古桥——长虹桥,是现存京杭大运河历史最悠久的古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段运河非常开阔,因此长虹桥也是大运河上罕见的巨型三孔实腹石拱大桥。
桥边是长虹古寺,可惜没开门,不能进去一探究竟。

宽阔的运河河道
著名的长虹桥

三、吴江平望镇和黎里古镇

继续上路。傍晚时分走出嘉兴,来到苏州吴江的平望镇。与京杭大运河相接的是莺脰湖,湖边有座莺湖园,小巧的江南园林。

再往前,湖畔有一座看上去很新的寺庙,小九华寺,建成于2000年。后来查资料得知,里面规模相当大,很可惜我们到的时候大门紧闭。寺庙北面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代的安德桥为邻。不过我当时并不知道有这么座古桥,竟然错过了。


莺脰湖

眼见得天色越来越晚,环顾四周,很是寂寥。想着晚上还是得找个热闹点的地方住,吃好饭还可以出去逛逛。小九华寺边上有个公交站,一看有一路车直达黎里古镇。今晚,就住那里了!

黎里古镇算是商业化不那么严重的古镇,也许开发的晚,名气没那么响,倒是保留了一丝古朴。住在一个挺精致的民宿,管事的是个年轻的小哥哥,和他聊了聊,讨价还价一番。小哥哥也许有点佩服我们两个风尘仆仆的老阿姨,给了我们一个很友好的价格。

在夜晚的黎里古镇闲逛,然后在一家叫唐桥餐馆的饭馆露天座坐下,傍着河水,美美地吃了一顿。

黎里古镇有柳亚子的故居


四、路遇的大教堂和澹台湖宝带桥

第三天早上,离开黎里古镇,坐车回到运河边上,进入苏州吴江区的524国道。国道倒是贴着运河,但封闭式且没有人行步道,大卡车嗖嗖从我们身边开过。走了几百米后,吓得我们赶紧躲进旁边的小路。

研究了一下地图,没有与国道和运河平行的小路,走上叉路的话会离运河越来越远。考虑再三,我们还是决定坐几站公交,找到与运河相对平行的小路,即便不是贴着运河走。

一路上都是金黄的麦田,在几乎无人的乡间公路行走,那感觉惬意极了的。小伙伴帮我在路边的麦田拍下一张我很喜欢的照片,充分体现徒步的风采。




我很喜欢的徒步途中的一张照片


在这样的乡间公路走,虽然不沿着河,也是很赏心悦目
随后,我们终于又回到了运河边,有比较好走的步道,基本都能沿着大运河走,十分惬意。路过红色的运河大桥,仿古石拱桥,还有一段古纤道。接着走到三里桥生态公园。
从地图上看,公园就是位于二条河中央的小岛,很像塞纳河上的西岱岛。岛上有一座规模不小崭新的教堂,在蓝天白云下,非常漂亮。遗憾的是教堂也是关着,不能进去。
离开小岛,走到桥上,远眺教堂,恍惚间有到了欧洲的感觉。

运河大桥


我脚下的古纤道




运河中央岛上的教堂

沿运河继续一路向前,这时运河两岸的步行道已经修葺得非常完善,竖着运河文化公园的牌子。走出公园,看地图沿河只有高速公路和快车道。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去看宝带桥,我们还是坐了几站公交车,到宝带桥公园下。谁知宝带桥并不在宝带桥公园,而是在澹台湖公园,在澹台湖和大运河的交界处。等我们一路摸过去,脚踩到桥面的石板时,天已经全黑了。




宝带桥
我执着于要去宝带桥,因为此桥乃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而且最长、石孔最多。初建于唐代,明代重修过。总之是一座名气很响、历史很久、极其漂亮,又是在大运河上的桥,我怎能错过呢。
天黑全景一片漆黑,只能对着桥上的一个花纹拍个近景,再在网上找个照片。下次有机会,我还想再去看看宝带桥。

网上的照片


晚上住在五龙桥公园附近,第二天沿运河继续往西北方向走。经过苏州运河体育公园,一直到枫桥风景名胜区,大概走了16公里左右。沿途有些步行道已修好,有些正在建设中。

河面上装满建筑材料的轮船突突地开过,河岸上工人们正在辛勤修建着沿河的步行道。我会不由自主把目光投向这些为生活而幸苦奔波的人,当人们在享受修葺一新的城市公共设施时,有多少人会想到这些打工人?所以我要为这些劳动者留下一笔。



辛苦工作和幸苦生活的人们


下午一点左右,我们顺着运河来到寒山寺景区。疫情期间,寒山寺自然也是大门紧闭。在去苏州站的路上,我们顺道去广济公园和七里山塘景区逛了一圈。四点多到达火车站,五点的火车,半小时后就到上海了。
这趟的出行四天三晚,一共走了约80公里。
以上是回顾。一直要等到2023年11月份,我才又开始了第四次运河之旅,十天前刚刚结束。为了讲述这第四次的徒步经历,我竟然从头开始,把前面三次的徒步重温了一遍。幸亏当时我每天都会发些朋友圈,也写过几篇博客,幸亏当时手机拍的照片有定位,才能帮我串起这些回忆。
我是如何用四天半时间,走了102公里,从苏州一直走到了常州?请听下回分解。

六十岁大妈的异想天开——徒步京杭大运河(1)
六十岁大妈的异想天开——徒步京杭大运河(2)


世间的每一个清晨
法语文学译者,上海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深度自由行爱好者,向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在这里可以找到我在世界各地深度游系列游记、攻略, 找到我读过的书和我翻译的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