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方蓝字,关注公众号
六十岁生日的那年,我想过余生要做些什么特别的事,让自己老到哪儿也去不成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回忆打发生命最后的时光?
我的第一个愿望是尽可能多地翻译一些有价值的法国文学作品,尤其是游记类书籍。
我的第二个愿望是走一趟西班牙朝圣者之路和徒步京杭大运河。二条徒步线路,一条国外,一条国内,都极具历史感。
选择徒步,因为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移动方式,因为这是体验这个世界最直接的方式,无须借助任何外力,迈开双腿即可。
我一直喜欢徒步,不过选择这两条徒步线路,是受到了一套书的启发——法国作家贝尔纳·奥利维耶的“徒步丝绸之路”。
他原本是记者,六十岁退休后生活突然失去了重心。妻子过世,儿女长大成人,丧失了工作的氛围,他陷入抑郁。于是他决定从巴黎出发,徒步两千三百公里,前往欧洲知名的朝圣地西班牙圣地亚哥。
这趟旅行使他做出了两个重大决定:一是帮助误入歧途的青少年,通过徒步的方式重塑自己的人生;二是他决定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徒步到中国长安。
1999年5月,他从伊斯坦布尔出发,历时三年,走到西安,行程一万两千公里。他把这一经历写成了三本书:《穿越安纳托利亚》、《奔赴撒马尔罕》、《大草原上的风》。后来他又补上了从法国里昂徒步到伊斯坦布尔的三千多公里,写了《有始有终》。
所以这套书共有四卷,我有幸翻译了《穿越安纳托利亚》、《奔赴撒马尔罕》这两卷。
其实, 我很多年前就看到过这套书的原版,当时就被深深吸引,想着我人生要有什么壮举的话,徒步某一条有意义的线路,应该是一件相对容易做到的事。像作者那样徒步土耳其、伊朗、中亚,对一个中国大妈来说有点难度。而徒步到西藏,我这把老骨头可能有点吃不消。
于是我萌生了徒步京杭大运河的念头。大运河历史丰富,且流经之地多为城镇,相对比较安全。而且沿河流徒步,基本是平地,很适合我们这样的年纪和体力。虽说全程近2000公里,但我可以一段一段走,总有抵达终点的一天。
我约了一个同样爱好徒步的伙伴,进行了初步尝试。我们从杭州钱塘江大运河的入口处出发,逆流而上,分了二、三次,从杭州走到苏州的寒山寺。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再加上三年疫情,我们的徒步计划暂时受阻,但内心里一直没有放下这件事。
有意思的是,在我没有徒步的日子,“九九读书人”的编辑老师找到我翻译贝尔纳·奥利维耶的这套“徒步丝绸之路”。别提我有多高兴了,心仪的书可以亲自去翻译,并且去身体力行,乃人生一大乐事。
略有遗憾的是因为出版社要一次同时推出这四卷书,我一个人来不及全部翻译,因此他们找了另一位译者翻译了第三、第四卷。
前几天,我很开心地收到了出版社寄来的新鲜出炉的样书。顿时萌生再次出发徒步的念头,恰好我的徒步伙伴不久前也从国外回国。于是徒步京杭大运河的计划再次被提上的日程。
11月2日,我们坐车到苏州的寒山寺,续接我们上次的旅程。这趟出行共4晚5天,我们从苏州走到了常州,行程100公里。在详细记录这趟行程之前,我先简略回顾一下几年前我们最初徒步大运河的经过。
大运河博物馆
虽然说有着将近400年历史的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但大运河的水一直流到钱塘江。为了货真价实地沿运河起点走,我们特意辗转坐车到三堡水闸,这里是京杭大运河汇入钱塘江之处。然后我们沿运河逆流而上。
三堡水闸
大运河终点入钱塘江
到晚上7点半左右,走到武林门,走了约11公里,入住如家快捷。一路运河风光很美,遇见的人都很友好,走累的双腿伸直在床上,无比地惬意。第一天的开局很不错。
傍晚来到塘栖镇,这里是运河杭州段的终点,浙东运河的起点。虽说与大多数江南古镇大同小异,但运河比较宽阔,有一座500多年历史的广济桥。
我们想过坐上公交车,摆脱它。可想到它会跟在汽车后面飞奔的样子,实在不忍心。公交车站边有一群工人在聊天,我们把小白狗托付给他们,他们倒是爽快答应。可从他们的言谈神情,我们总担心他们会不会把小白狗宰了吃掉?路边还有一只小狗在吃着什么,这次白狗停了下来,也许是找到了同类,它感觉没那么孤单了。
我们往前走了几十米,不停回头张望。这次它终于没有再跟过来。我一方面感到解脱,一方面又有些失落,更是担心它的命运。(直到今天,过去了很多年,我一直还记得这只小白狗)
大半天时间走了17.5km,走到一个叫博陆镇的地方,有一块碑:京杭大运河(余杭段)。我们在大运河宾馆站牌下坐上公共汽车,去余杭火车站回沪。车站旁边,梅花正开得无比灿烂。
下次我们要坐车到这里,继续征途
下一次我们何时再出发?又会走到哪里?请听下回分解。
(很想放《徒步丝绸之路》这套书的链接,但公众号好像还未上架,找不到链接。暂且放二本我翻译的且我很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