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尽头的罗卡角
写了里斯本之旅的上篇,下篇一直拖拉着,拖拉到差不多忘了此事。还好有粉丝一直惦记着我的下篇,来催更。催更,是一种激励,有时候完成一件事确实需要些许外力的推动。
在逛完了里斯本色彩斑斓的大街小巷后,我们决定去周边看看,于是来到商业广场的游客中心咨询,工作人员推荐了辛特拉,一座距离里斯本只有二十多公里的小城,世界文化遗产,那里有许多著名景点,当天可来回。因为事先没有做攻略,我们只是去了著名的罗卡角和佩纳宫。
辛特拉旅景点
我现在已经不太记得具体是怎么去的罗卡角,应该是先做了火车到佩特拉,再从那里坐公交车。但我依然记得公交车在狭窄起伏的山路上行驶,看着路边景色越来越接近大海时,我有点紧张又兴奋的心情。
在公交车上远眺罗卡角
车到终点站,只有二、三幢简单的房子,一个灯塔。一条水泥路一直通向海边的纪念碑。这里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纪念碑上用葡萄牙语刻着那句著名的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罗卡角是荒凉的,但我喜欢这里,喜欢风吹乱我的头发和围巾,喜欢无尽的深蓝将我包裹,喜欢海天一色的辽阔,喜欢这天尽头的感觉。现在当我翻看彼时照片,那感觉依然如此鲜活。
“陆止于此,海始于斯”的纪念碑
罗卡角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上的意义,曾被看作是世界的尽头。沿着崎岖山路一直往前走,走到最靠近水面的礁石,蔚蓝的大西洋就在脚下,波光粼粼。遥想当年大航海时代,迪亚士、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就是从这里前赴后继,驾船驶向遥远的未知。
蔚蓝的大西洋
翻看当时的照片,还发现有一块石碑,刻有“Rotary International,1905-1980 Paul Harris ”等字样。当时以为是纪念某位航海家的纪念碑,现在当我写这篇游记时,好奇这个Paul Harris到底是何许人,查了百度才知道,原来这是辛特拉扶轮社俱乐部立的一块国际扶轮社纪念碑。扶轮社由美国人Paul Harris1905年在芝加哥创办,是一个以增进职业交流,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的地区性社会团体。全球160多个国家有扶轮社,总数达3万多个,社员有一百多万。据说香港台湾都有,但中国大陆可能没有。
扶轮社纪念碑
所以说旅游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做好详细攻略,然后到实地去一一验证。还有一种就是不带任何先入为主的印象,全凭直觉去感受,那是最原汁原味、最可贵的感受。但是回来之后,你必须做一番探寻,了解一下你喜欢的或为之感动的究竟是什么地方,发生过什么故事。否者,去了等于白去,不会留下太多印象。两种方式,各有千秋。
02
童话佩纳宫
去佩纳宫的公交
各种风格混搭
明显的伊斯兰风格
内部美轮美奂的瓷砖
风景无敌的露台
公园的山顶
山上的十字架
如今的葡萄牙在西欧诸国中是最不起眼的国家。它曾经辉煌过,是最早崛起的列强,但现在却守着小小的疆土安静度日,他们的边界自1139年以来就没有丝毫改变。正如简·莫里斯所言,和平与安静是现代葡萄牙的产物。葡萄牙人克制、礼貌、沉静。乡村依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传统,但并不原始和落后。
我的这次里斯本之旅只是惊鸿一撇,虽然过去了很多年,回忆起来依然饶有兴味,并且激起再度去葡萄牙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