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解封了,不强制核酸了,可是很多人心中惶惶,其实大可不必!
我们看看和我们同宗同族的香港,病死率至今超过1%(曾一度超10%),和我们基因接近的日本,上轮病死率0.2%。
来了广东,病死率就低至0.019%,广州感染17万,病死率0,深圳病死率0.092%!
说好的不治也会好的奥密克戎病死率是看地域变化的?
忽悠脑子进水的群体吗?
还是说广州西医水平、医疗配套、医疗硬件、人民富裕程度都比深圳、上海、香港、日本好?好到上天?
原因只有一个:广州,中医药群众基础全球最高的地方,中医药全面介入治疗的城市。
曾经出征12次,哪里重症率下不来去哪里,去了重症率很快就下来,香港特首因为他,亲自在深圳湾迎接第二批中医专家。
他出发时间3月16日,特首到深圳湾迎接第二批专家是3月29日。
这个他,就是德叔张忠德,正是坐镇在广州,是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
但是,这个真相,媒体打死也不会说,只会忽悠弱智:
“啊,这病病死率很低哦,不治也会好,没有后遗症,大家放心啊,歌照唱,舞照跳。另外,大家孩子还是不要上学了,线上上课”
德叔对广州这波新冠肺炎感染,对目前收治在方舱医院中患者的大样本研究,有症状的患者绝大多数表现在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局部症状为主,症状包括:发烧、咽喉痛、痒、干咳,部分病人有头痛和全身关节酸痛症状,也有一部分病人表现在胃肠道症状,无食欲或腹泻。
这一波疫情的核心病机是风热夹湿,与今年初上海和香港疫情的核心病机非常相似。根据核心病机,中医设定的主要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加以化湿。治疗方案是以治疗风热夹湿的经典方药银翘散和藿香正气散进行加减来治疗。
也就是我们上篇文章推荐过的银翘解毒颗粒和藿香正气颗粒,这二个颗粒也可以作为预防药来服用。
什么状况下来服用预防呢?
日常没有感觉的时候,其实我更推荐午时茶,因为午时茶不但化湿解表,还有麦芽等帮助消化的药物,很好的解决了现代人过食肥甘厚腻然后食积带来中焦运化不畅的问题,而且一包的量较小,所以在天气潮湿的日子,一周服用3天,停4天都是可以。
而藿香正气颗粒对化湿解表方面的功效更强,今年冬天非常潮湿,特别最近,衣服晾出去几天了摸着还有点潮乎乎的感觉。早上起来人就觉得很沉重不舒服,这个时候就可以喝上一包藿香正气颗粒,热水下肚,有一种人体内部升起小太阳的感觉,觉得精神振奋,身体轻松了不少。
当然,腹泻,只要大便不觉得烫烫的那种感觉,藿香正气颗粒吃下去也会有大概率的治疗效果。
大便热烘烘的腹泻,那个大概率是葛根黄芩黄连汤,这个需要专业医师辩证。
那么什么时候加银翘解毒颗粒呢?
就是你既觉得身体湿气很重,肢体沉重,湿漉漉的感觉,又觉得咽干咽痒,眼睛干涩等上火的症状的时候,就可以二种药合起来使用。
其实在目前湿漉漉的冬天,不光是中招奥密克戎用藿香正气,其他感冒都是可以先把藿香正气颗粒加上,然后再根据辩证,把我们上次介绍的药物加上。
比如以下症状只是从某个角度描述的,如果症状是组合的,那么药物都是可以组合的,在湿漉漉的季节可以把藿香正气首先加入,但是等天气变干燥了,藿香正气又不一定就适合了。
1.喷嚏清涕怕冷:风寒感冒颗粒,感冒疏风颗粒。
2.觉得嗓子热烘烘,干痒不舒服,不怕冷,微微有热:银翘解毒颗粒。
3.身体怕冷喷嚏无汗,又伴随咽喉干痒口腔热烘烘:风寒感冒颗粒+银翘阶段颗粒。
4.觉得身体发热不怕冷的: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
5.几天没大便或大便干结,怕冷无汗:防风通圣丸。
6.女性经期感冒:小柴胡颗粒
7.单纯呕吐:小柴胡颗粒
8.高烧无汗又自觉怕热,连花清瘟胶囊。
奥密克戎有部分概率是可以用到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颗粒。
看到很多文章推荐家里屯一点布诺芬,但是千万要注意,不可以反复使用布诺芬,很容易造成心肌炎或者肾炎!
当然,也可以用在家里,办公场所点燃艾条熏一下来消毒,也可以佩戴香囊,芳香化浊,没有了浊气,也就不会有病毒生存的空间了。
再提供一个香囊的方子,其实大同小异都具有预防奥密克戎和流感的作用:
藿香20克,制苍术20克,菖蒲15克,草果10克,艾叶10克,白芷12克,苏叶15克,贯众20克,丁香20,薄荷10。打粗粉随身携带挂桌上都可以。
用好中成药,人民不会受二茬罪的!
想想3年前,致死率在65%的时候中医医疗队挺身而出。请看柳叶刀的文章是截止1月26日。
中医医疗队入住金银潭是1月25日,经过几天准备工作后,死亡率大幅下降,才有了后来武汉抗疫的胜利!
而这三年,媒体对中医的功劳几乎是只字不提,天天在鼓吹国外神药,可是至今病毒都弱鸡成这样了,国外的神药出现了吗?为什么香港不用?有效了吗?
当年的死亡率如何降下来的,是靠呼吸机吗?还是靠激素?
人的记忆力真的只有5秒,还有很多人为不能核酸而忧愁如何保住绿码?去年12月我们需要测核酸吗?那个时候没有健康码吗?
多回顾下过去,以史为鉴,方心中有数,不被忽悠!
最近文章:
·END·
探寻经典中医本源
追求健康人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