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带口罩,预防肺结节

文摘   健康   2022-11-25 08:03   广东  


在公园里,小区里,甚至体育场馆里,很多人都戴着口罩,更有甚者,跑步或者运动的时候都带口罩,这样真的对身体好吗?

怎样科学带戴口罩?

国务院早在2020年5月就发布了《公众科学口罩指引(修订版)》,根据新冠疫情的变化还进行了修订。

可是,在层层加码的宣传下,好像不戴口罩出门就会被感染,户外一米线也不再是安全区域,不戴口罩成了愚昧的象征,成了倔强老头或者低俗老大娘的群体。

很多地方,不但室内带,室外也要求带,人们也形成了习惯,只要出门,不管室内室外,统统一戴了之。


人体的排泄物有废水(尿、汗)废渣(屎)废气,我们都知道,废水和废渣中都有细菌和毒素,难道废气中就没有吗?

在密闭的房间里,经常说要开窗通风,否则空气不好。在密闭的房间里睡一晚,第二天早上,从外面进来的人就会闻到房间里面的空气污浊不堪,而房间里面的人却往往感受不到。

戴口罩,会不会也是这样?

戴上半小时口罩,你取下来,折叠起来,然后让自己自由呼吸10分钟,你再打开口罩闻闻,有没有难闻的气味?!

密闭的房间大家都知道要通风换气,换成口罩,为什么不会有人觉得这里面的空气有问题呢?

也许有人说口罩也有换气率啊,是的,普通外科口罩的漏风率是20-30%,N95口罩的漏风率只有5%。这意味着什么,你呼出气的气不是完全的呼出去了,而是其中有一大部分被你又吸回来了。

有没有人在喝水时参点自己的废水,或者吃饭时参点自己的废渣?这样的画面,令人不能直视!

可是,我们呼吸的时候却时时刻刻地将自己排的废气吸入,却没人觉得有问题,只是因为看不到吗?

这样真的好吗?真的不会有问题吗?

国务院其实早就考虑了这个问题,组织专家经过一系列的论证后发布了2020年5月21日就发布了《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明确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况无需戴口罩:

对于有普通公众:

(一)居家无需口罩。

(二)户外公园,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无需口罩。

(三)骑车、自驾车时,无需戴口罩。

(四)公共场合。

1.超市、商场、餐厅、展馆/博物馆、体育馆/健身房等场所,在无人员聚集,通风良好,保持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无需口罩。

(五)、会议室

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人员1米以上社交安全距离情况下,无需口罩。

二、特定场所人员

(一)办公场所及厂房车间人员,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作业岗位工作人员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的情况下,无需戴口罩。

(三)校园内人员

1.托儿所人员。因幼儿特殊生理特征,不建议戴口罩。

2.中小学人员。在校园内,学生和授课老师无需戴口罩。

3.大中专院校。确保有效通风换气,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情况下,教职工和学生无需戴口罩。

不传谣不信谣,别把自己吓傻了,对照下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想想有没有自己给自己层层加码,天天呼吸自己排泄的废气?

有常识,很重要。

下面我们再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口罩的问题,对于中医来讲,健康的人一定是一气周流的,人活一口气,如果没有气了,也就不是活人。当气的流动出现了问题,中医叫气滞,气滞的人体,就像流动慢的河流,底层和周边必然会堆积淤泥,淤泥越堆越多。

结节是西医的描述,中医上一般认为就是郁滞所致,多由痰浊、血瘀、气滞等多种因素形成,一般多见身体的局部硬块,体表的如瘰疬、瘿瘤、乳癖,体内则如肺结节、肝囊肿、息肉等。长期戴口罩,相当于人为的形成了一个气滞,呼吸不畅,然后吸入的空气不是清新的,而是污浊的,含有浊气、湿气,不谈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可是不管再小的剂量,天天吸时时吸总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最终聚积成一个肿块。

所以我们在户外,在通风环境良好的地方,都按照国务院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修订版)》所指引的要求,不戴口罩,有意识的进行深呼吸,将肺里的浊气浊物排出,这样会有效的预防肺结节。




·END·
 

药香小屋

 探寻经典中医本源

 追求健康人生品质




药香小屋
中医临证多年,愿用所得之方陪伴有缘的患者过有品质的生活。愿药香小屋带给您身与心的温暖和平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