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交个朋友,添加樊姐个人微信
卫健委近日公布的一则关于医院薪酬改革的消息,瞬间引爆了医疗圈。
因为涉及到一个所有医务人员都关心的问题:工资要变了。
具体来说,医院将实施"541"薪酬分配制度。
这个数字背后的含义是:医生(技师)群体占全院工资总额的50%,护理和药剂团队占40%(其中护理36%、药剂4%),行政后勤人员占10%。
看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说实话,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意味着,医院的"蛋糕"终于有了明确的分配规则。
————————
其实类似的薪酬改革,从2012年三明医改开始就在酝酿了。
当时很多医院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清楚:
薪酬结构不合理,基本工资占比太高;
分配方式老套,论资排辈现象严重;
工资和实际工作量对不上,干多干少一个样。
最让人头疼的是"大锅饭"文化,有的人干活卖力,有的人混日子,到月底工资差不了多少。
这种情况,谁还有工作积极性?
现在好了,新政策不光明确了各个群体的工资占比,还规定了具体的计算方式。
————————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工资,到底怎么算?
政策规定,每个人的工资将由两部分构成:基础年薪(占35%)和绩效年薪(占65%)。
基础年薪主要看三个要素:职称、工龄和职务。这部分算是"保底"工资。
绩效年薪则完全和实际工作量挂钩。比如医生看一个门诊算5个工分,收一个住院病人算25个工分,后勤岗位每月300工分等等。
最后,把医院的工资总额除以全院的工分总数,就能算出每个工分值多少钱。
举个例子:
如果医院年度可支配工资总额是600万,全院总工分是1000万分,那么每个工分就值0.6元。
————————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样改革,对我们普通医务人员来说是好是坏?
坦白说,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于那些平时就干活卖力,技术过硬的医生和护士来说,这无疑是个好消息。因为新制度明确规定"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干得多拿得也多。
但对于习惯了"混日子"的人来说,日子可能就不那么好过了。毕竟工分制就摆在那里,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一目了然。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新政策打破了编制界限,明确提出"同工同酬"。
这意味着,不管你是编制内还是编外人员,只要干的是同样的工作,拿到的工资就应该差不多。
————————
当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
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挑战:绩效考核怎么做到公平公正?工分值怎么合理定价?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怎么平衡?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这次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它让医务人员的付出和回报能够直接挂钩,也让医院的工资分配更加透明化、规范化。
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与其焦虑这个政策好不好,不如想想怎么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毕竟在新的制度下,真正的能力才是最好的保障。
该来的改革总会来,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