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
2
语译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变化,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人体有五脏,由五脏化生出五气,生发出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上的变化会伤及气,寒暑等气候上的变化会伤及形体。暴怒会伤及人体阴气,暴喜会伤及人体阳气。逆气上冲,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了。因此,如果喜怒等情志不加以节制,对寒暑等气候不善于调适,就会有伤及生命的危险。阴气过盛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阳气;阳气过盛也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阴气。所以说,冬天受到寒气的侵袭过多,春季就很容易发生热性的病;春季受到风气的侵袭过多,夏天就很容易发生飧泄病;夏季受到暑气的侵袭过多,秋天就很容易发生疟疾病;秋天受到湿气的侵袭过多,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1
2
解读
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形成了生长收藏的规律,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与此相对应,就产生了风暑湿燥寒的气候。人体有五脏,由五脏化生出五气,与此相对应,就产生了怒喜思忧恐五种情志活动。喜怒的变化会伤及气,这里的“喜怒”不仅仅是喜怒两种情绪,而是指前一句中的五种情绪;寒暑的变化会伤及形体,这里的“寒暑”同样也不仅仅是寒暑两种气候,而是指前一句中的五种气候。暴怒会伤及人体阴气,暴喜会伤及人体阳气。更可怕的是“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就是逆乱之气、不正常的气,逆气上冲,血脉阻滞,神气就会离开人的形体。因此说,如果喜怒等情志不加以节制,对寒暑等气候不善于调适,就会有伤及生命的危险。“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气过盛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阳气;阳气过盛也一定会走向反面,变成阴气。这同上面说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是一个意思。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殖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所以说,冬天受到寒气的侵袭过多,春季就很容易发生热性的病;春季受到风气的侵袭过多,夏天就很容易发生不消化的腹泻病;夏季受到暑气的侵袭过多,秋天就很容易发生疟疾病;秋天受到湿气的侵袭过多,冬天就很容易发生咳嗽。
风、寒、暑、湿、燥是自然界的五种现象、五种气候,这五种气候太过会引发相应的疾病,它们不仅会引起春夏秋冬四季当季的疾病,而且会引起下一季的疾病,这一观点我在前面几篇里都讲过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篇提到了“喜怒悲忧恐”五种情绪会导致疾病。“喜怒伤气”“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这一点特别重要。五种气候不正常是导致人得病的外因,五种情绪不正常是导致人得病的内因。相比较而言,内因更加重要。
儒家有一本经典叫《中庸》,相传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其中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心中的喜欢、愤怒、悲哀、快乐等各种情绪没有表达出来,还放在心里,叫作“中”;各种情绪表达出来但符合节度、符合常理,叫作“和”。人人都有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对喜怒哀乐等情绪要有一个“度”的把握,如果放在心里就平和,这就叫“中”。但也不能老是闷在心里,如果把情绪硬憋着,会憋出病来的,所以要发作出来,但发作不能过分,不能没有节制,要把握“度”,要“中节”,这叫作“和”。“中和”是多么重要!“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中是天下的根本所在;“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是天下最普遍通行的准则。“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定位了,秩序井然了,万物就生长发育了。
如果做不到,不能控制情绪,任由情绪肆意发泄,那就会得病,“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甚至丧失生命。
怒伤肝,怒气直接影响着肝。人在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大家可能都有过一些体验,如果遇到一些非常愤怒的事情,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血往上涌。所以,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涌,这时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出血。
喜伤心。说起来,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的喜其实说的是大喜,过分的高兴、兴奋,而大喜过望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而产生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影响到脾脏,影响胃。一个人多愁善感,老是在思考问题,考虑得太多,就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到了脾胃的时候,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送和消化的意思。脾胃把吃进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除此之外,脾还能运化水液。
悲则伤肺。一个人如果老是忧愁,老是悲伤,他的体内之气就会耗散。忧伤、悲伤容易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首先会影响、伤害到肺。
恐则伤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首先影响到肾,肾在下方。这种体验大家可能有过,或者听说过。比如在“非典”流行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只要人一发烧,体温上升,就被怀疑是“非典”,如临大敌。有个人实际没得“非典”,但他体温升高了,所以人们就把他送到了医院里。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惊恐,大小便失禁。这是影响到了肾脏。“肾司二便”,肾气受损,大小便就失控了。
古代也有很多用情志之间的生克制化的关系治疗疾病的例子。比如思虑过度可以用愤怒来治。根据《吕氏春秋·至忠》的记载:战国时期的齐闵王因思虑过度而患病,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才能治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闵王约好看病的时间,却连续三次失约。齐闵王见文挚不到,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行,鞋也不脱,就爬到齐闵王的床铺上,并以粗话激怒齐闵王,齐闵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思虑一泻,齐闵王的病也好了。齐闵王病好后不能谅解文挚对自己的无礼,也不听太子和王后的百般解释,最终还是把文挚投入鼎中活活“煮死。
文章内容来源于《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
1
2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与转发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满溢的动力~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 国学经典传承联合发起单位 ——
喜马拉雅
华夏出版社
山东大学百年学堂
陈李济大健康
贵州无忧酒业集团
凤起集团
山东迈瑞医疗集团
浙大249基金会
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舜德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子曰酒店
中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