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谿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本,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主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1
2
语译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研究人体形态,区分脏腑阴阳,理清经脉的分布,把十二经脉分为表里、阴阳相合的六对,各自依从其相关经络的循行起止,气穴所发的部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相连属的部位都有起点,皮部浮络的阴阳、顺逆各有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都是表里一一对应的,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吗?
岐伯回答说:东方生风,风使草木萌生成长,木气能产生酸味,酸味补益肝脏,肝养筋膜,筋集合于心脏。肝气向上通目。它在天表现为玄妙深远,在人则是对变化之道的认识,在地则是万物的生化。生生化化而后有五味,人认识了事物的变化之道,就能获得智慧,玄妙的变化产生了神机。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六气中的风气,在地对应木,在人体中对应筋,在五脏中对应肝,在五色中为苍,在五音中是角,在五声中是呼,在人体中的变动是握,在七窍中是目,在五味中是酸,在情志中是怒。怒会伤到肝,悲伤能够抑制怒;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食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辛味能够抑制酸味。
南方对应夏季而生热,热盛生火,火极产生苦味,苦味入心,心能产生血,心血滋养脾,心气与舌关联。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热,在地对应火,在人体中对应脉,在五脏中对应心,在五色中为赤,在五音中是徵,在五声中是笑,在人体中的变动是忧,在七窍中是舌,在五味中是苦,在情志中是喜。过喜会伤到心气,恐惧能够抑制喜;热会伤到气,但是寒水能够抑制热;苦味过多会伤到气,但是咸味能够抑制苦味。
中央对应长夏而生湿,湿能生成土,土能产生甘味,甘味滋养脾,脾能滋养肌肉,肌肉强壮后就能使肺气充实,脾气与口关联。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湿,在地对应土,在人体中对应肉,在五脏中对应脾,在五色中为黄,在五音中是宫,在五声中是歌,在人体中的变动是哕,在七窍中是口,在五味中是甘,在情志中是思。思虑会伤到脾,怒气能够抑制思虑;湿会伤到气,但是风气能够抑制湿气;过食甘味会伤到肌肉,但是酸味可以抑制甘味。
西方对应秋季而生燥,燥能生金,金能产生辛味,辛味入肺,肺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又能滋养肾水,肺与鼻关联。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燥,在地对应金,在人体中对应皮毛,在五脏对中应肺,在五色中为白,在五音中是商,在五声中是哭,在人体中的变动是咳,在七窍中是鼻,在五味中是辛,在情志中是忧。忧伤会伤到肺,喜能够抑制忧伤;热会伤到皮毛,但是寒气能够抑制热气;过食辛味会伤到皮毛,但是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北方对应冬季而生寒,寒能生水,水产生咸味,咸味入肾,肾能滋养骨髓,骨髓充实后又能够养肝,肾气与耳关联。神的具体表现有:在天对应寒,在地对应水,在人体中对应骨,在五脏中对应肾,在五色中为黑,在五音中是羽,在五声中是呻吟,在人体中的变动是战栗,在七窍中是耳,在五味中是咸,在情志中是恐。恐会伤到肾,思能够抑制恐;寒会伤到血,但是燥能够抑制寒;咸能伤到血,但是甘味可以抑制咸。
1
2
解读
黄帝问:我听说上古时代的圣人,研究人体形态,分别脏腑阴阳,审察经脉终始、联通十二经脉阴阳相合。“会通六合”的“六合”就是十二经按照阴阳相合的法则组成六对,这些经脉各自按照它们的循行路线在运行。穴位所发的部位,各有名称;肌肉和骨骼相连属的部位,都有各自的起点。这句的“谿谷”本来是指溪流、河谷,这里指肌肉缝隙,其中大块肌肉连接的缝隙为“谷”,小块肌肉连接的缝隙为“谿”。十二经脉的分部也就是皮部,有的顺着运行,有的逆着运行,各自都有自己的条理;四时阴阳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外在环境与人体内部,都是表里一一对应的。这些说法都是确实的吗?
听了黄帝的提问,岐伯做了详细的回答,岐伯的回答从五行出发,分为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讲天地万物和人体的一一对应。我们先看对东方的论述。岐伯回答说:东方生风,因为东方五行属木,对应春天,春天阳气上升,气候温暖,所以春天大多刮暖风,暖风滋养树木,树木之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脏,肝血又能够滋养筋脉,筋又可以养心,因为肝属于木,心属于火,木生火,所以筋生心。肝气向上通于眼睛,肝开窍于眼睛。“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这六句只有东方有,其他四方都没有,一般认为是衍文,也就是多余的话。我认为不能这么简单地看,这是以东方为五方之首,由东方统领其他四方,好比《周易》说的八卦是从东方开始:“帝出乎震”,“帝”就是这里的“神”,震就是东方。神气在天上是玄妙的,在人成为道,在大地成为变化。地上的变化生成五味,人体的道产生智慧,天上的玄妙产生了神。
接下来说“神”:神在天为五气中的风,在地是五行里的木,在人体中是筋,在五脏中是肝,在五色中是苍色,也就是青色,在五音中是角音,在五声中是呼喊,在运动中是握拳,在七窍中是眼睛,在五味中是酸味,在情志中是怒。怒会伤到肝,悲伤能够抑制怒;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辣味能够抑制酸味。
下面接着讲了南方、中央、西方、北方,体例是一样的。南方生热,南方对应夏天,阳气盛而且热,热能够使火气旺盛,火气能生苦味,苦味又能够养心,心能够生血,血充足就能够养脾,心气与舌相互关联,心开窍于舌。
按照五方、五行的次序,东方为木、南方为火、中央为土、西方为金、北方为水,对应的五脏分别为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分别是酸、苦、甘、辛、咸,就是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对应的五体、五窍就是肝生筋、肝主目,心生血、心主舌,脾生肉、脾主口,肺生皮毛、肺主鼻,肾生骨髓、肾主耳;对应的五色分别是青、赤、黄、白、黑;对应的五音分别是角、徵、宫、商、羽。这些我在《金匮真言论》中都讲过了。
这一篇的新内容是提出了五声、五动、五志。五声是呼、笑、歌、哭、呻,肝在声为呼(呼喊),心在声为笑,脾在声为歌,肺在声为哭,肾在声为呻。五动是握、忧、哕(yuǒ)、咳、栗,肝在人体的变动为握(握拳),心在人体的变动为忧,脾在人体的变动为哕(呕吐、干呕),肺在人体的变动为咳,肾在人体的变动为栗(战栗、发抖)。五志是怒、喜、思、忧、恐。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这些问题非常重要,这里先把五方的最后四句讲一下,先看东方肝脏:“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肝是主管筋的,风会伤到筋,但是燥能够抑制风;酸味过多会伤到筋,但是辣味能够抑制酸味。为什么?这是采用五行相克的原理,风和酸味的五行都属木,而燥和辣味都属于金,金克木,所以燥能够抑制风,辣味能够抑制酸味。
再看南方心脏:“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热会伤到气,这个我们前面说过了,叫“热伤气,寒伤形”,但是寒冷能够抑制炎热;苦味过多会伤到气,但是咸味能够抑制苦味。因为在五行中热和苦味都属于火,寒和咸味都属于水,水克火,所以寒冷能够抑制炎热,咸味能够抑制苦味。
再看中央脾脏:“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湿气会伤到肌肉,但是风气能够抑制湿气;过食甘味会伤到肌肉,但是酸味可以抑制甘味。因为湿和甘味属于土,风和酸味属于木,木克土,所以风气能够抑制湿气,酸味可以抑制甘味。
西方肺脏:“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热会伤到皮毛,但是寒气能够抑制热气;过食辛味会伤到皮毛,但是苦味可以抑制辛味。因为热属火,寒属水,水克火,所以寒气能够抑制热气;辛味属于金,苦味属于火,火克金,所以苦味可以抑制辛味。
最后是北方肾脏:“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前两句在《太素》版本是“寒伤骨,湿胜寒”,从全文看,《太素》版本更好一些,虽然寒冷会伤害血,但因为肾主管骨头,所以这里应该是指“寒冷会伤害骨头”,但是湿气能够抑制寒气;咸能伤到血,咸味的确会伤害血,就今天来看,吃得过咸直接影响到血压,不过还会伤害骨头,但是甘味可以抑制咸味。因为寒气和咸味属于水,湿气和甘味属于土,土克水,所以湿气能够抑制寒气,甘味可以抑制咸味。
我们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波动。但你知道情绪对一个人健康的影响占有多大比例吗?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癌症,有200多种疾病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在所有患病的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所以情绪被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晴雨表”。尤其是现代社会,急性传染病越来越少,可是情绪等心理因素引起的心身疾病却越来越多。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情绪?怎样做情绪的主人呢?《阴阳应象大论》给我们做了解答。那么《阴阳应象大论》对人体的情绪分成几类?每一类情绪变化对人体内脏有怎样的影响?怎么调节各种情绪的变化?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所以我要详细讲一下。
我们都知道一个词叫“七情六欲”,七情就是人的七种感情、七种情绪,六就是人的六种欲望、六种需求。大家知道“七情六欲”的具体内容吗?哪七情,哪六欲?恐怕比较困难。这也难怪,因为本来就有多种说法。
七情的说法,各家差别不太大。
儒家:喜、怒、哀、惧、爱、恶、欲。
佛家:喜、怒、忧、惧、爱、憎、欲。
佛教是从古印度传来的,所以它的名词术语都是翻译过来的,译文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七情中“忧”的另一种译法就是“哀”,“憎”的另一种译法就是“恶”。这样七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
所以儒家和佛家的说法其实是一样的。
再说“六欲”。人要生存,要活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于是嘴要吃,舌要尝,眼要看,耳要听,鼻要闻,这些欲望与生俱来,不用人教就会。战国时期杂家的代表作《吕氏春秋》在《贵生》这一篇中首先提出“六欲”的概念,人的“全生状态”,就是“六欲”都得到合理的满足,但没有说出哪六种欲。东汉时期的高诱作了解释,六欲,就是生、死、耳、目、口、鼻。后来有人把它概括为“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这跟佛家的说法有很大的区别,佛家说的六欲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不过现代人一般认为六欲就是体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上的六种欲望。
我们现代人常说“情欲”这个词,其实在现代汉语里,情与欲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现,属于人的心理活动范畴;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属于生理活动的范畴。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说明情与欲一个属于“心”,一个属于“身”。当然,情与欲是不能分开的,是互动的,还可以互相转化。七情六欲是人类基本的心理情绪和生理要求,也是人间生活的最基本色调。
再来看《黄帝内经》,不提“六欲”,只提“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而这一篇《阴阳应象大论》实际上是“五情”,但不叫“情”,叫“志”,五情就是五志,也就是五种情志,就是:怒、喜、思、忧、恐。这个五志分别对应的是五行,分别影响到人的五脏,那就是肝、心、脾、肺、肾。五种情志激动过度,就导致阴阳失调、气血不和,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就是前面说过的“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大喜大悲、过分惊恐和忧伤等等,都会带来精神上的伤害,然后影响到身体,形成各种疾病。
对于“五志”的变化,《阴阳应象大论》是这么说的,按五行五方,东方,“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东方为木,在情志上是怒,愤怒会伤害肝脏,怒气直接影响到肝。人在发怒的时候,气往上冲。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发怒。肝脏是藏血的,发怒的时候直接影响到肝脏,肝血、气血往上涌,这时非常危险,有的就会脑溢血。
再结合前面两句,“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这是说东方为木,对应肝脏,在声音上是呼喊,在人体中的变动是握拳。为什么?肝主怒,愤怒到极点就呼喊、喊叫,呼喊是一种发泄,如果不呼喊出来就危险了,就可能做出危险的举动。有的人晚上做梦也会呼喊,这也是肝出了问题。《黄帝内经》中说肝是藏魂的,魂魄的“魂”,肝藏魂,肺藏魄。在梦中呼喊是肝没有藏住魂,魂跑出来了,所以大叫。因此,治疗的时候要从肝来治。
为什么“在变动为握”?肝主藏血,肝主筋——主管全身筋膜。肝的气血充足,就濡养了筋膜,愤怒伤害了肝的气血,筋太过强健,手就紧紧握起来,还要挥动拳头,甚至两拳相对,打起来。此外,肝是主风的,肝主筋,风邪侵入人体,损害了筋,导致抽搐、僵直,筋收不回去了,颤抖。所以怒则伤肝。
再说一个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是吴国的大将军,才华横溢,而蜀国的诸葛亮更是足智多谋。周瑜心胸狭窄,经常生气,他有一句名言:“既生瑜,何生亮?”既然生了我周瑜,何必再生诸葛亮?久而久之,周瑜就积劳成疾。周瑜三次用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最后一次他生气到极点,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当然,这个故事是罗贯中为了美化诸葛亮而虚构的,正史上并无此事。周瑜的心胸其实也十分宽广,与《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完全不同。不过这个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却是对的,那就是怒则气上,愤怒的时候气是往上冲的,“怒发冲冠”就是这个意思。怒则伤肝,肝藏血,血往上涌,会导致脑出血而死亡。
所以这一点请大家一定要注意,要“戒怒”。保持遇事不怒、不生气的心态非常重要。这里特别向大家推荐一首《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把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其他四种情绪。
第二种情绪是“喜”:心“在志为喜。喜伤心”。
心在五志中对应的就是喜,欢喜、高兴。说起来喜是一种好的情绪,怎么会伤心呢?这里是指大喜可以伤害心。大喜过度了,过分的高兴、兴奋,大喜过就会影响到心,损伤心气。因为“喜则气缓”,大喜之后这个气就缓,缓意思是涣,表示水一下子涣散开来。太高兴、太兴奋了,往往气就散掉了,从而产生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发疯。
心“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心对应的声音是笑,这一点好理解,高兴了就笑,很高兴就大笑。笑是人的一种能力,人类能发出各种笑,这是一般动物做不到的。现代研究发现笑有19种,每一种笑都会调动不同的面部肌肉,少的可以调动5块肌肉,最多可以调动53块肌肉。但过度的笑也是有害的,万事都要有个度。
《儒林外史》里有一个故事:范进中举。范进考举人总是考不取,到五十多岁还考不取,屡考屡败。在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通知说自己考中举人了,这时他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了。为什么疯了呢?就是伤心了。因为心藏神,心主神明,心是管思维意识、神志活动的。正常的喜乐能使精神愉快、心气舒畅,而狂喜极乐会使心气弛缓,精神涣散,所以人也就迷失了,丧失神志,乐极生悲了!
加拿大有一位贫穷的鞋匠,在确知自己中了百万元的巨彩后,竟“因乐暴亡”,直到入殓之时,仍面带笑容。这种因过度兴奋造成的死,时常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人过中年,全身的动脉都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硬化,营养心肌的冠状动脉当然也不会例外。如果心脏剧烈地跳动,必然增加能耗,心肌的供血将会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或心搏骤停。这是“乐极生悲”的一个原因。此外“乐极”还可致血压骤然升高,健康的人还可以恢复正常,如果已患高血压病,过度兴奋就会导致“高血压危象”,表现为突然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烦躁不安。有的可以持续几个小时,进而引起脑血管破裂,发生猝死。
第三种情绪是“思”,就是思虑。脾“在志为思。思伤脾”。
脾对应的情志是思,思则伤脾,思虑过度会伤害脾,影响脾胃。一个人多愁善感,总是在思考问题,考虑得太多,往往不思饮食,或者饮食不和,这就影响到脾胃。脾是主运化的,饮食水谷到了脾胃的时候,就要靠脾胃的运化。运化就是运送和消化的意思。脾胃把吃进去的水谷消化成有营养的精微物质和无用的糟粕,并把其中的精微物质运送到全身,没有用的就排泄掉。
脾“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脾对应的声音是唱歌。唱歌是人情绪的抒发,高兴、悲伤、愤怒都可以用歌声表达,为什么这里只说脾对应唱歌呢?这是从不正常的唱歌角度说的。如果一个人在大街上一会儿高声唱歌,一会儿低声唱歌,一会儿这么唱,一会儿那么唱,除了精神失常的原因外,就要从脾上考虑了,脾主思虑,思虑不正常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唱歌可以缓解脾的思虑气结,思虑过度,不思饮食,这个时候唱唱歌,可以活跃一下情绪,打开脾的思虑过度的气结,
有醒脾的作用。
脾“在变动为哕”,哕就是干呕、呃逆,就是打嗝儿。脾不能运化了,不能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了,就会出现打嗝儿,这是脾气失常导致的。
说一个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屯兵在五丈原,想尽办法找曹魏出来决战,但司马懿就一个“拖”字,坚决按兵不动。诸葛亮因此思虑过甚,脾气郁结,运化无力,出现食欲不振、饭量减少的状况,司马懿听到之后,便知道了诸葛亮的病症所在,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史书说诸葛亮“长于巧思”,殚精竭虑,事必躬亲,正是思虑过度损伤了他的身体,致使其“出师未捷身先死”,54岁就病逝在五丈原。
再说第四种情绪“忧”,就是忧愁。肺“在志为忧。忧伤肺”。肺对应的情志是忧愁,忧愁过度,就会伤害肺。一个人如果总是忧愁,总是悲伤,他的体内之气就会耗散,这叫“悲则气消”,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首先会影响、伤害到肺。
肺“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忧伤、悲痛当然就会哭泣,所以在五种声音中就是哭声。肺的病变表现为咳嗽。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她多愁善感,整天愁眉不展,悲悲切切。她看到花儿落地,伤心落泪:“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看到花落想到人亡,于是她把花儿收拾在篮子里,找到一个清净的地方把落花埋了,一面埋,一面哭泣:“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今日花落了我埋葬了你,他日我死了谁来埋葬我呢?她成天忧伤,伤害了肺,总是咳嗽。
第五种情绪是“恐”,就是恐惧。肾“在志为恐。恐伤肾”。
肾对应的情志是恐惧,恐则伤肾,恐惧会伤害肾。恐惧的时候人的气往下走首先影响到肾,肾在下方。有一句话“吓得屁滚尿流”,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在“非典”流行的时候,只要人一发烧,体温上升,往往被怀疑是得了“非典”,这个时候他就非常惊恐,两条腿都迈不开了,大小便也失禁了。这就是恐惧伤害了肾,“肾司二便”,肾气受损,大小便就失控了。
肾“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肾在五种声音中对应的是呻吟,在身体中的变动是战栗、发抖。呻吟是痛苦发出的声音,恐惧一般是大叫。但如果没事的时候经常呻吟,总是哼哼唧唧,无病呻吟,这可能就是肾脏不好的表现,可能是肾虚了。
我们讲了五种情绪对人体五脏的伤害,那就是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那么有没有办法调节情绪,或者说对治情志病呢?有!《黄帝内经》提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和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一篇提出了15个字的对治方法: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悲、悲胜怒。
这叫“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五行相克原理的运用。把五种情志——怒、喜、思、优、恐配上五行——木、火、土、金、水,按照五行相克法则,按照肝、心、脾、肺、肾的次序,那就是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15个字中的“胜”是“克制”的意思,就是对治。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不是吃什么汤药,而是把情志当成药,情志可以致病,但也可以治病。用情志克制情志、治疗情志、战胜情志。这15个字就是典型的情志疗法,可以叫“五志相胜法”。
一、悲胜怒
我们按照《阴阳应象大论》原文的次序,先说说“悲胜怒”,就是悲伤可以克制愤怒,用悲伤战胜大怒。在五行中,悲为金,怒为木,金克木,所以可以用“悲”来治疗各种由“怒”引起的疾病。发怒也叫发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怒火冲天时,用泪水可以把怒火浇灭。如果一个人在大怒的时候突然被告知一个悲伤的消息,他的怒火自然就会熄灭了。
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宝钗举行结婚大礼时,贾宝玉发现与他婚配的不是林妹妹,而是薛宝钗,一下子蒙了,不免有愤怒之情,一急之下,旧病陡发,更加昏聩疯傻起来。后来薛宝钗多方规劝宝玉无效,便狠心地说:“实话告诉你罢:那两日你不知人事的时候,林妹妹已经亡故了。”此时此语,无异于五雷轰顶。宝玉听了悲从中来,不禁放声大哭,倒在床上,忽然眼前漆黑,辨不出方向。贾母、王夫人“深怪她(宝钗)造次”,可是宝钗“自己却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故趁势说明,使其一痛决绝,神魂一归,庶可治疗”。果然,奇迹发生了,宝玉“浑身冷汗,觉得心内清爽。仔细一想,真正无可奈何,不过长叹数声而已”。医生诊断结果是:脉气沉静,神安郁散,没问题了。
这是曹雪芹笔下“悲胜怒”的一个典型例子。当病人悲愤难忍时,医者顺势利导,激起病人痛哭一场,可以化解体内的郁结之气、愤怒之气。
二、恐胜喜
恐惧可以克制、战胜过喜的情绪。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肾主恐、属水,心主喜、属火,水克火,所以恐惧能克制过喜所得的情志病。我在前面说过《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得知自己终于考中举人了,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痰涌上来,迷了心窍。后来怎么治好的呢?是他的岳父胡屠户凶神似的走到跟前,说道:“该死的畜生!你中了甚么?”一个嘴巴打将去。范进挨了这一个大嘴巴,受了惊吓,一下子给打醒了。
还有一个医案,清代有一个新中状元也是喜极伤心,痰迷了心窍,请名医徐灵胎治疗,徐灵胎对他说:“你的病已经无药可治,七天内必死。”患者吓得要命,过了七天病却痊愈。徐灵胎告诉他:你是大喜伤心,所以用死来吓唬你,这就是治病的方法。
三、怒胜思
愤怒可以克制思虑过度。一个人思虑太过的话,为什么要用激怒的方法?《黄帝内经》认为,思为脾的情志,为土;怒为肝的情志,为木;因木能克土,所以可用肝的情志“怒”来治疗各种脾的情志“思”引起的情志病,让肝气冲破郁结的脾气,使忧思之病得到缓解。
用“怒胜思”的方法治病在古代名医中有很多案例,其中有一个就是华佗的故事。据《三国志·华佗传》记载,有一郡守因思虑过度而生病了,吃什么药都没用,于是就请来华佗给他治疗。华佗一看,只有用激怒的办法才能治好他的病,于是他就加倍收了郡守的诊费又不及时给他治病,第二天不告而别,还留了一封书信把郡守大骂一顿。郡守大怒,派下属追杀华佗。由于郡守的儿子事先知道华佗这么做是为了治病,所以偷偷地告诉下属不要追赶。郡守愤怒至极,吐黑血数升而愈。
四、喜胜忧
喜胜忧,也叫喜胜悲,就是高兴就能够战胜忧愁,战胜悲伤。这一点很好理解,高兴了当然就不悲伤、忧愁了。从五行看,喜是火,悲是金,火克金,所以喜克悲。
说一个喜胜悲的故事:金代有一县令之妻,患不欲进食之症,有时还高声骂,凶得很,找了许多名医治疗,终不见效。后请名医张子和诊治,张子和请来两个歌舞艺人,化妆新奇,在病人面前歌舞,患者见了大笑。第二天张子和又让这两个艺人学动物顶角,相互嬉戏,病人见此大笑不止。之后,张子和又找了两个饭量大的妇女,在病人面前一边吃一边夸饭菜可口,病人见此便要来饭菜吃,不久,病就痊愈了。
因此,当我们心情悲伤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找点乐子,改变一下心情,比如看看喜剧,听听相声、东北二人转,这些都能缓解悲伤的情绪。
五、思胜恐
思胜恐,就是思虑可以战胜恐惧。在五行之中,肾属水。恐伤肾,怎么办?可以用土克水。脾属土,脾主思,所以可用思虑来治疗恐伤肾而引起的疾病。
说一个明代名医卢不远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名叫沈君鱼的病人,整日害怕死亡,常感到自己的时日不多了,后来找到了卢不远诊治。卢不远便把他留住在自己家里。病人觉得医生在身边,便很安心。后来卢不远又介绍他去找和尚练习坐禅,经过一百余日的闭目沉思之后,病人的恐惧心理终于消除了。
总之,这种情志相胜的方法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自己的心病要用自己的“心药”来治,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情绪。“五情相胜”的目的是通过情绪的调节来达到平和、稳定的心理状态,所以要适当使用,一定要注意避免过分使用某种情绪,产生副作用。
陶渊明有一首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其实人最好的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平和!人生在天地大化中,不过呼吸之间,多么渺小,多么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事一会儿大喜一会儿大悲呢?海那么阔,天那么广,应该放下的就放下吧,应该尽的责任就尽吧,何必总要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呢?
文章内容来源于《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
1
2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与转发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满溢的动力~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 国学经典传承联合发起单位 ——
喜马拉雅
华夏出版社
山东大学百年学堂
陈李济大健康
贵州无忧酒业集团
凤起集团
山东迈瑞医疗集团
浙大249基金会
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舜德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子曰酒店
中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