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帝
内
经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本篇着重谈阴阳,开篇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为万物的根本。《周易·系辞上》将阴阳视为宇宙的基本规律,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自然界是一个整体,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的对立统一又表现为阴阳的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和升降出入。就一年的四季变化而言,“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生长收藏是对立的,但两者又互为根本,有生长才能够收藏,有收藏才能够生长。“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说明阴阳两方的相互转换。“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云升雨降是自然界阴阳的升降。就人体生理而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说明了人体内阴阳的升降、出入。最后又谈到阴阳法则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运用。“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粗为之俯仰……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栗而寒……”说明了阴阳偏胜偏衰情况下的病变特点。“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说明阴阳对疾病诊断的指导作用。“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说明阴阳在针刺治疗方面的指导作用。总之,以阴阳为纲领,“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这是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1
2
语译
黄帝说:阴阳是天地宇宙的一般规律,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所有变化的来源,是生长和死亡的根本,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根源,所以治病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思考。
1
2
解读
先看这个题目中的“阴阳应象”,阴阳和五行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是打开中国文化、打开生命科学的钥匙。“应象”的“应”是对应、感应的意思,“象”是形象、现象。这个题目告诉我们,可以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和人体生命的所有现象、形象一一对应;同时还告诉我们,人体生命的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相感应、相通应,也就是说,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所有现象、意象、形象是相互对应、相互感应的。马莳说:“此篇以天地之阴阳、万物之阴阳,合于人身之阴阳,其象相应。”题目用了“大论”。《素问》中篇名冠以“大论”的不多,除有关运气学说的七篇大论外,只有《四气调神大论》和这一篇。本篇称为“大论”,可能是由于其内容既阐明了阴阳的概念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运用,又论证了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特别是阐发了人与自然相通应的关系,丰富而广泛,是《黄帝内经》中阐发阴阳、五行学说至为重要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篇,我们应予以充分重视。
由于本篇的内容是讨论人体脏腑阴阳五行之气的运动取法于自然阴阳五行之气变化的病理,非常重要,所以以《阴阳应象大论》命名。张志聪说:“此篇言天地水火、四时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之脏腑身形、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乎阴阳之道。至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
这一段论述了阴阳的重要性。“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是天地宇宙的大道,是万事万物的纲领,是所有变化的来源,是生长和死亡的根本,是主宰万物生息的大本营,所以治病一定要遵从“阴阳”这一根本。这句话太重要了,用了古汉语中最常见判断句式:“者,......也”,对“阴阳”这个主语从六个角度作了界定,下了判断: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纲纪、变化父母、生杀本始、神明之府、治病之本。其中第一个界定是最重要的:阴阳就是天地之道。《周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什么?一般都说是规律,其实不全面,“道”不仅是规律,还是本体、本原。阴阳是天地自然的大规律、大本体、大法则。想真正了解何为天地之道,我们还是要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周易》里去找寻答案。《周易·说卦传》:“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周易·系辞上》:“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者,昼夜之象也。”“阴阳之义配日月。”《周易·系辞下》:“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知道,昼夜之道、刚柔之道、变化之道、日月之道等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阴阳之道,阴阳之道可以变化生出各种各样的道。“纲纪”就是法则的意思,阴阳之道是自然界的法则。“生生之谓易”,也是在讲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变化,阴阳是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和根本,所以说是“变化之父母”。“生”是万物的生长,“杀”不是指万物被毁灭,而是指自然而然地消亡,有一个过程。阴阳变化是万事万物生长消亡的根本,所以说是“生杀之本始”。“神明”一词在《黄帝内经》中没有明确的注释。《淮南子·泰族训》里有详细的解释:“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丧而物亡。此之谓神明。”淮南子把神明解释为主宰万物生息的生生之源,也是以道论神明,并没有脱离阴阳的范畴,所以“神明”一词的意思仍然在阴阳上。
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实际上就是气,而气又来源于精,表现于神,所以生命的根本就是精、气、神。这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气可以分阴气和阳气。阴气和阳气再细分,可以分出五行。阴气按多少、强弱可以分出太阴和少阴,阳气按多少又可分出太阳和少阳。太阳属火,少阳属木,少阴属金,太阴属水,这四个中间还有土一一把这四气、四行统一在一起,就是五行。阴阳五行都是生命的根本。“治病必求于本”这一句实际上是说阴阳就是治病之本。现在人们对中医和西医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就是“中医是治本的,西医是治标的”,至少“中医治本”这一说法是十分正确的。也就是说,中医无论诊断还是治疗都是从“阴阳”这个根本出发的。这是《黄帝内经》体现的一种整体的思想,一种求源、求本的思想。
阴阳是《黄帝内经》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我经常说,一张阴阳图就可以诠释中华文化的精髓。阴阳最早起源于易,中医的整体理论架构基础就是阴阳,从始至终,不离阴阳,中医按照阴阳理论来解决人体的所有问题。比如阴阳和五行,二者其实是一个概念,五行最早出自《尚书·洪范》。有人说最早将五行、阴阳合在一起的是战国邹衍,其实比这还要早。五行就是两对阴阳加一个中土。在太极图中,阳最多的是火,阴最多的是水,阳气稍上升的是木,阴气微下降的是金,土在中央。阴阳讲究的是中和,矛盾讲究的是对立。阴阳中和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儒家偏阳,道家偏阴,佛家空有,易家偏中,中医是现存的唯一的集“儒道佛易”于一身又应用于人体生命科学的文化形态。
文章内容来源于《张其成全解黄帝内经》
1
2
如果喜欢,请点击右下角“在看”与转发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满溢的动力~
⊙版权声明: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 国学经典传承联合发起单位 ——
喜马拉雅
华夏出版社
山东大学百年学堂
陈李济大健康
贵州无忧酒业集团
凤起集团
山东迈瑞医疗集团
浙大249基金会
山东省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舜德艺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子曰酒店
中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