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常熟有个叫谭宪卿的人,号扶风,家境颇为殷实。可他年过壮年,却还没有儿子。这下可好,全族的人眼下都瞪红了,嚷嚷着要来分他的家产。谭宪卿大怒,发誓道:“我宁愿修行布施到一贫如洗,也决不让你们这些饕餮饿鬼得逞!”于是,他拿了五千两银子,打算兴办大悲忏坛。他选了个地方,来到了玄墓山,见到梵天阁后,那里地势开阔,面朝湖泊,景致绝佳。他便向剖石老人陈述了自己的愿望,老人也答应了他。于是谭宪卿用香泥筑地,创建了一个精致清净的忏坛。忏坛建好后,他便随着忏师一起礼忏了四十九个昼夜。结果那一年他回到家中,他的侧室便生下了一个儿子,并且衣胞都是白色的。他的元配夫人某氏,一向没有生育,看到丈夫发愿奏效,她也发心捐了一千金,在玄墓山建了一座白衣阁。她立下誓言:“如果我也能生育,那便是大士显灵了!”没过多久,夫人也生下了一个儿子,衣胞同样是白色的。后来这两个儿子都入学读书成人。罢翁说:丁亥年,我侍奉瑞光、玄墓、灵隐三位老和尚时,曾跟随三峰法师路过虞山,到扶风家设大斋,我也见到了他的两个儿子。当地的人一见到这两个孩子都会啧啧称奇地说:“这是向观音大士求来的儿子啊!”大悲忏:宋代天台宗僧四明知礼编集的一种忏法,以念诵大悲咒为核心,借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宏愿力,使众生内在的烦恼以及外在的磨难,能够因为拜大悲忏而消除,同时能让自他的修持及自他所发的弘愿,都能圆满成就。 常熟谭宪卿,号扶风,家颇厚,年过壮无子,合族声言:“欲来析产”。宪卿大恨,立誓曰:“吾宁修舍到赤贫,决不为若辈分析”。乃赍五千金欲兴大悲忏坛,卜地至玄墓,见梵天阁后,地敞面湖,景致绝胜;乃陈愿于剖石老人,老人许之。遂以香泥筑地,创成精洒忏坛。坛就,随忏师礼四十九昼夜。是年回家,侧室生一子,衣胞皆白。元配某氏素不生产,亦发心捐千金,建一白衣阁于玄墓,立愿云:“若我亦得生育,即大士有灵矣!”未几,亦生一子,胞白如初,今伯仲皆游泮焉。罢翁曰:丁亥(一六四七年),余侍瑞光、玄墓、灵隐三老和尚,从三峰过虞山扶风设大斋,见其二子。居民一见皆曰:“此普门大士求来子也。”关于大悲咒,高僧传,居士传,大藏经之类古籍中几乎被我找了个遍,现在很难找到相关应验事迹,有知道的朋友不妨提供线索,我好继续写下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