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续高僧传之释宗泐:求法历五年,颂偈息雷电

文摘   2024-11-22 13:02   贵州  
释宗泐,元末明初人,本姓陈,幼年被浙江临海县周氏收为养子,因而俗姓周,籍贯临海县。宗泐字季潭,别号全室。
八岁就到临海天宁寺求师,后赴杭州净慈寺。临济宗大慧派禅僧笑隐以《心经》试他,当即出口成诵。他于14岁遂得剃度,20岁受具足戒,居净慈寺数年,精研藏经。宗泐学兼儒释,深达理事之不二。
释宗泐天生具有非凡的资质,自幼聪明异常,在学堂中读书时就受到老师的称赞,人们都期待他将来会有大成就。
但他性格中有一种对世俗荣耀的厌恶,更倾向于追求深奥的佛学。偶尔涉猎文学领域,他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悟性。但他成年后,却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最终选择了出家,剃度为僧,并受了具足戒。
释宗泐后来到了净慈寺,与笑隐大师深入探讨佛学经典,精心研究法义。他对律论、梵藏等佛教经典都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完全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他曾经居住在南屏的松月居,与竹庵渭、同庵简、鼎庵需等人互相探讨学习,时常有深刻的启发和领悟。他的文章和禅机深奥,能够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
当时的儒学大师如虞文靖(名集)、张潞国(名翥)、黄晋卿(名)等人,都是一时的杰出人物,可他们看到释宗泐的作品,无不深感钦佩赞叹不已,并在士林中广为推崇。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释宗泐隐居山谷,默默无闻地修行多年,但他的内心更加坚定,道行也更加精进。
明朝建立后,佛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洪武初年,释宗泐应召入京,居住在龙翔集庆寺,讲解经义,详细注释论述。
他还创作了新的赞颂乐章,宣扬宏大的佛学宗旨,深受皇帝的赞赏。皇帝时常亲临,赐予食物,并常与他和诗,称他为泐翁,对他的恩宠非常深厚。
由于释宗泐的文学造诣深厚,禅理透彻,他被命令前往西域寻找遗失的佛经。他辞别了京城,不畏艰辛,穿越沙漠,最终到达了印度。
他率三十余人,涉流沙,翻葱岭,遍游西域,到达印度,得《荘严宝王经》及《文殊经》。往返14万余里,历时五年,至洪武十五年(1382)才回到南京。
他天资聪颖,悟性高,从小就学习梵语,能够理解并翻译佛经。他翻译了《文殊经》等经文,并带回了中国,现在流传的就是他翻译的版本。
也在洪武十五年,朝廷创设僧禄司,授予宗泐右善世之职,为十方禅林领袖,仍居于天界寺。又奉诏作赞佛乐章,得太祖嘉许。
明太祖的马皇后去世,临葬那天刮大风下大雨,雷电轰隆不息。太不吉利了,令朱元璋很不高兴,就叫来宗泐说:“太后要安葬了,你来说一句偈!”
宗泐应声说道:
“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
难过而又郁闷的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随后又马上天晴,于是送葬的车开始上路启程,赐给宗泐白金百两。
晚年时,释宗泐时常沉浸在禅悦之中,吟诗作赋。他的诗作,如怀念以仁讲师的《入观图》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他对禅宗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他的诗中提到“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展现了山的壮丽和云的轻盈。他独自坐在松树下,感受着瀑布的飞流和花朵的飘落,这时他感到自己与万物合一,达到了无我之境。
在他的另一首诗《游雪窦》中,他描述了自己攀登绝顶,感受着无尽的清新和自由,仿佛置身于云霞之外,身体与天空融为一体。他想要在这样一个地方建一个茅屋,但尘世的缘分尚未了结,他的诗意和思考仍然清新脱俗。现了清净无我的境界,意味着他超脱了世俗的束缚。
宗泐多才多艺,除了文章写诗,还工书法篆隶。

附:明临安净慈寺沙门释寺泐传

释宗泐字季潭别题所居曰全室生有殊质幼而聪异授读塾师便见称许期以远到乃性猒俗荣独契玄玅偶涉文苑别有悟心年当成立矢厥志愿竟从剃染受具足後得诣净慈笑隐大欣博谘经典精求义蕴律论梵藏备尽厥旨尝居南屏松月居与竹庵渭同庵简鼎庵需互相参究时有启迪奥理深疑一致推寻莫不说怿以解故所为文词禅机渊味发人幽省当代儒宿若虞文靖集张潞国翥黄晋卿溍皆一时巨子见泐所作皆倾心叹赏引誉士林羣相推重会元季丧乱天下汹汹栖迟山谷息影潜声历有年所而静性弥坚道行益励有明戡定佛学更兴洪武初元应召入都居龙翔集庆讲演经义详注论说又新制赞颂乐章宣鬯闳旨深契圣衷时见临幸日有赐饍尝和其诗称为泐翁恩眷扰隆莫与比数又以泐文学畅懋禅理洞悉命往西域搜求遗经遂辞丹阙不惮烦疲冒渡流沙竟达天竺泐机才敏悟声入心通少时便习梵音能晓呗谊飜译文殊等经而还今所传者即此本也晚岁禅悦时发吟兴尝见其怀以仁讲师入观图诗云旭日千万峰白云三四朵一芺山容开独自松下坐瀑流天下来花飞面前堕此时中观成无物亦无我又游雪窦云扪萝登绝顶清兴渺无穷两目云霞外一身霄汉中珠帘飞瀑雪翠浪卷清风欲结茅庵住尘缘惜未空道味诗思意与俱清言未空者真未空耶

水殿风凉
给世界以清凉,予心灵以慰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