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相真諦·附堪輿類》167
佳穴不享(二)
清道光初,闽侯官令张姓者,湘阴人。其父本充县役,尝语人曰:“公门中好修行,吾侪随事皆可造福也。”生平喜为人解纷,不肯逼人于险,人咸称为张长者。
因解犯至省垣,卒,即葬于城外官山。地势低窪,每春夏月,必为水潦所浸。家本贫,不能起迁,听之而已。后其子某由科目出身,又以此为吉穴,不肯起迁。及作令于闽,声名狼籍,不恤人言,宦橐既充,即遣所亲旋楚,将先墓之周围,用土填高,以免水患。乃不数月,遽以不谨被劾去官。
其乡人颇疑为修墓之故,或曰:“其地本点鱼穴,得水则活,水涸则死耳。”时陈枫阶摄令湘阴,闻之慨然曰:“一胥役而行善,遂得贵子。一邑宰而贪墨,不免失官。天道无私如此,人不察天心之所在,而徒哓哓于地理,岂非颠哉?
白话文:
清朝道光初年,闽侯县令姓张,湘阴县人。他的父亲本来担任县衙差役,经常对人说:“公门之中好修行,我们这类人随时随地都可以造福。”平生喜欢帮人排解纠纷,不会在别人有危难时欺压,人们都称他为张长者。张父有一次因为押解犯人到省城,不幸去世,就葬在城外的官山。墓地地势低洼,每年春夏之季,都会被水涝所淹。张家家贫,不能迁张父的坟回来,只能如此。
后来他的儿子某由科举出身为官,又认为这是个吉穴,不愿意迁回。当他做闽侯县令时,声名极坏,不顾及别人的议论。当官获得钱财充沛时,即安排亲人回湖南,将父亲墓地周围,用土填高,以免被水患所淹。仅过了几个月,就以为官不谨被弹劾去职。
他同乡的人都怀疑是修墓的缘故。有人说:“张父墓地本是鱼穴,得水才活,水干鱼则死。”当时陈枫阶做湘阴县令,听说此事感慨地说:“一个衙役因长期行善而得贵子,一县之令因贪污而丢官。可见天道这样无私,人们不体察上天的用心所在,而仅仅归因于风水地理,不是颠倒吗?”
注釋:
1.道光:清朝宣宗的年號(西元1821~1850)。
2.閩侯:福州市的別稱。見「福州市」條。城市名。福建省省會,是全省第一大城。位於閩江下游,依山臨水,形勢雄偉。外港是馬尾。因城中西有閩山,東有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稱為「三山」。又因城中多植榕樹,故亦稱為「榕城」。亦稱為「閩侯」。
3.令:官名。 秦 漢 時大縣的行政長官。《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縣令、長, 皆 秦 官, 掌治其縣。 萬戶以上為令……減萬戶為長。”自 魏 晉 至 南北朝末, 凡縣之長官一律稱令, 歷代相沿, 明 、 清 時改稱知縣。
4.湘陰: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因该县位于湘水之阴,故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5.(縣役, 县役)
7.修行:行善積德。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 “我們公門裏好修行, 所以通個信給他, 早為料理。” 清 李漁 《奈何天‧焚券》: “凡在佃戶債戶身上, 都要施些小恩, 存些厚道, 一來替主人積德, 二來當自己修行。
8.(吾儕, 吾侪)
9.随事:隨時隨地。《新唐書‧百官志四上》: “左諭德一人, 正四品下。 掌諭皇太子以道德, 隨事諷贊。”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二》: “不如救偏補弊, 隨事幹蠱, 為有實效也。
10.造福:
11.(解紛, 解纷)
12.長者:指德高望重的人。《韓非子‧詭使》: “重厚自尊謂之長者。” 《史記‧項羽本紀》: “ 陳嬰 者, 故 東陽 令史, 居縣中, 素信謹, 稱為長者。” 漢 班彪 《王命論》: “ 漢王 長者, 必得天下。” 清 錢謙益 《祖璇先贈通議大夫》: “慷慨有丈夫之風, 孝謹修長者之行。”
13.省垣:
14.(低窪, 低洼)
15.(所亲, 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