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测试
2024.11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基础篇
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任选八空作答)(8分)
(1)王于兴师,修我甲兵,______。(《诗经·秦风》)
(2)知人者智,______。(《〈老子〉四章》)
(3)______,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4)《论语·里仁》中“______”这句话,表现了向品德优秀者学习的态度。
(5)流行歌曲歌词“月亮代表我的心”,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和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6)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主持人要求背诵出含有“江”或“河”的诗句,选手轮流作答:“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二、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2~4题。(10分)
(一)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
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即将告终。”
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在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解放军开始(▲)香港防务。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①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二)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梅津美治郎随后,他们一共11个人,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重光葵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支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
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20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
②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管治 接手 目空一切 义正辞严
B.统治 接手 不可一世 郑重其事
C.统治 接管 目空一切 义正辞严
D.管治 接管 不可一世 郑重其事
3.这两则通讯片段在时间表述上很有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4.赏析材料中两处画线语句的表达特色。(4分)
三、文学类整本书阅读(22分)
(一)语段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7分)
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
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房间里家具很少。
“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
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
“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
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自己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
“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
是因为我过早地自食其力,米考伯太太弄不清我的年龄呢,还是由于她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总得找个人谈谈,这一点我一直不太清楚。不过她一开头就对我这么说了,以后在我跟她相处的所有日子里,她一直就是如此。
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做出抹脖子的动作来。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同样能qū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
我就在这座房子里,跟这家人一起,度过我的空闲时间。每天我一人独享的早餐是一便士面包和一便士牛奶,由我自己购买。另外我还买一个小面包和一小块干酪,留作晚上回来时的晚餐。我清楚地知道,这在我那六七个先令工资里,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了。我整天都在货行里.干活儿,而整个一星期,我就得靠这点儿钱过活,从星期一早晨到星期六晚上,从来没有人给过我任何劝告、建议、鼓励、安慰、帮助和支持。
米考伯先生的困难更增加了我精神上的痛苦。我的处境这样孤苦伶dīng,也就对这家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每当我四处溜达时,老是想起米考伯太太那些筹款的方法,心里总压着米考伯先生的债务负担。
(节选自[英]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资料链接】
狄更斯是怀着极大的热忱写小说的,我们仿佛听到他的心在跳动。作者这份同情、这种响亮的笑声、他的眼泪、他的愤怒,以及他把每行字都当作亲骨肉,把每个典型都当作他个人的朋友或仇敌来对待的态度,给他的小说燃起了异乎寻常的热情。其中既有客观的丰富的世态描写,又有总是为狄更斯的生活图景伴奏着的抒情乐曲。
(节选自[俄]卢那察尔斯基《狄更斯》)
5.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①憔悴( ) ②污垢( ) ③能qū能伸( ) ④孤苦伶dīng( )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通过对米考伯住宅以及其太太外貌的描写,显示出米考伯一家生活的窘迫,第二个括号内的文字点出了米考伯太太爱面子的特征。
B.米考伯太太原先并不愿意招房客来住,但迫于经济困难只能最终同意;她有通情达理的一面,也有对丈夫养家不力的哀怨和愤怒。
C.米考伯太太向“我”介绍家庭遭遇,谈论现在与过去的生活,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在拮据生活的不甘与无奈。
D.米考伯太太刚刚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随后就开始享受美食,前后对比的手法在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7.小说叙写米考伯先生被讨债的场面,对表现米考伯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8.结合小说,谈谈你对“资料链接”中画线句子的理解。(6分)
(二)整本阅读(5分)
9.请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由“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变,始于与玛丝洛娃在法
庭上的相见。请概括聂赫留朵夫转变过程的相关情节。
(2)下列哪句话可以作为《老人与海》中“硬汉精神”的代言?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①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
②不过话得说回来,没有一桩事是容易的。
专题篇
四、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22分)
材料一: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篇》)
材料二:
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为之奈何?”孔子对曰:“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宋君曰:“善哉!岂不然乎?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孔子曰:“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节选自《孔子家语·贤君》)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每对一处给1分,断句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千乘之君问A丘者B多矣C而未有D若主君之问E问之F悉也G然主君H所欲者尽I可得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同“尝”,尝试。与“当与秦相较”中“当”的意义用法相同。
B.盗贼:指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与今天的“盗”“贼”含义不一致。
C.家:卿大夫的封地。与“入则无法家拂士”中“家”用法意义不同。
D.寡人:诸侯王的谦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中“寡人”即此用法。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大夫、诸侯各爱己家、己国而不爱他家、他国,所以攻击他人以利己;天下纷争之事,都由于这个原因。
B.人与人相爱,视人如己,就不会有不孝、不慈,就不会有盗贼,就不会有乱家攻国的事,天下就大治。
C.宋君拿如何长期拥有国家和广获都邑等事来咨询孔子,孔子借机宣传自己的主张,而宋君却不能接受。
D.孔子认为诸侯国如果不杀无罪之人,不释放有罪之人,百姓就能无疑惑;增加俸禄,士人就能竭力尽职。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4分)
(2)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5分)
14.墨子与孔子的治理之道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一、二简要概括。(4分)
五、古代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9分)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节选)
杜甫
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②,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③。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④不可掇。
[注]①本诗作于天宝十四年十月初。十一月,安禄山举兵造反。②舍一哀,用《礼记》中的典故,表达不能压抑悲哀之意。③杜甫时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享有豁免租税和兵役之权。④澒洞,广大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一进家门就遇见幼子因饥饿而夭折的凄惨景况,邻居们也呜咽,作为父亲压抑不住满腔悲痛。
B.秋禾丰收,却发生饿死人之事,免租税的官员家尚且不免如此遭遇,平民百姓的日子就更为辛酸了。
C.诗人从失业之徒进而想到久役不归的兵士,忧思堆积得像终南山一样高,以景结情,引人深思。
D.诗歌写从京城回到奉先县家时的见闻感受,推己及人,平实的叙述中夹杂议论、抒情,自然而巧妙。
16.前人评点此段诗歌叙述家事,仍归结到忧怀百姓,“乃是‘咏怀’本意”。诗人抒发了哪些“咏怀”本意?(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20题。(19分)
材料一:
墨子和孔子一样,着重讲人道。只是“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吕氏春秋》)。墨子提出“兼爱”来同孔子的“仁”相对立。“兼爱”是他的人道观的中心观念。
孔墨虽然都讲“仁爱”“爱人”,却有明显的区别。孔子说:“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论语》)他认为君子中有成为不仁者,而小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这显然是站在贵族立场说话。儒家讲“爱有差等”,以为在亲疏尊卑之间,爱是有差别的,可分等级的。墨子却提出“兼以易别”,就是要用“兼”来代替“别”。他称“兼爱”为“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互相对立,所以讲爱不应有亲疏、厚薄的差别,而应该是:
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兼爱上》)
为彼,犹为己也。(《兼爱下》)
即要求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墨子以为,只要能普遍实行“爱人若爱其身”,在上者“视弟、子与臣若其身”,在下者“视父、兄与君若其身”,以至“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那就能达到一切和谐、协调。他说: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兼爱中》)
这里,墨子描绘了一个没有矛盾的平等社会的图景,但他不明白社会治乱的客观根源,而是把“除害”“兴利”的愿望寄托于“兼爱”的道德观念,这当然是十足的空想。不过,墨子的这种“兼爱”学说也包含有对传统的“亲亲”“尊尊”的宗法观念的批判,反映了广大平民对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制度的不满。在后来历代的农民起义中,我们可以不断地看到这种平等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复活。因此,墨子的这一主张具有某种进步的社会意义。
(节选自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材料二:
儒学谈“仁者爱人”是以“克己复礼”为前提和目的的。礼的积极意义在于将个人命运融于国家社会利益之中,加重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赖,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中华文化的绵延。但从另一方面看,礼的存在和加强必须以牺牲个人主体独立性为代价,个人对物欲和思想自由的追求被消融在贵贱有差、尊卑有等的天理之中。墨子讲“仁者爱人”,是爱无差等,是兼爱,是体爱,是以每个人的平等生存和平等获利为目的的。
墨子认为应兼爱天下,平等的爱在无穷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是一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墨子的“仁者爱人”更多的是强调个人存在的平等,忽视了社会各阶层由于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必然形成的物质利益和目标追求的差异,忽视了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协调。墨子由于强调爱无差等,在理论上只能以尚同作归结,认为只要一同天下之义,便能使各个独立的个体协调和谐了。因此,可以说墨子缺乏从社会的现实出发,强调社会关系的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的群体意识。
儒学的“仁”有它的社会现实内容和生存发展的土壤,儒家各派对仁的释义和引申见仁见智,但万变不离其宗——“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这点在现代社会仍有其现实意义,个人是社会的分子,个人的存在必须依赖于社会,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必然需要牺牲个人的某些利益和追求,社会的群体和个体是相辅相成的两个侧面。从这个角度看,墨子的“仁”,打个不很确切的比喻,有点像一口袋马铃薯,各个马铃薯彼此独立,互不联系,最后靠一个口袋将它们装在一起。
孔子讲.“义”,大者是讲治国平天下之仁政,小者是讲个人的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杀身以成仁。其总的倾向都是超越个人非分的自然物欲享受和个人现实物质利害的关系。提倡、发扬了孔子的这个思想,逐步形成了一种重义轻利的社会倾向,熏陶了历代一批批高风亮节的志士仁人。君子之儒往往将自己奉行的一种社会、政治、道德准则看成是至高的信仰,将社稷、国家利益看成是义之所在,认为这才是义的完美体现。对个人来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义之大端,能行大义是个人道德修养自我体验、内省、磨炼和躬行践履的结果,是思想境界提高、完美的标志。
墨子讲“义”,直接给义下定义“义,利也”。墨子强调利是义的核心,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符合小生产劳动者对自然物欲和生存权利的正当要求。但是,墨子讲利,一是强调其以温饱为足,缺少一种鼓舞人生的物质推动力,二是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情感的协调、和谐,其道俭、苦、劳、忧。虽然墨子的思想能激励一小部分人,但缺乏使社会群体能长期稳定的吸引力。说墨子学说“俭而难遵”,确不为过。
(节选自邢兆良《墨子评传》)
1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墨子把“兼爱”作为他的人道观的中心观念,着重强调无差别的普遍的爱,这与孔子的“仁”有所不同。
B.孔子站在平民立场指出,人与人存在“亲”与“尊”的等级差异,认为君子有可能是不仁者而小人则不可能成为仁者。
C.墨子强调个人存在的平等,描绘了一个没有矛盾的平等社会的图景,但忽视了因政治、经济地位而形成的阶层差异。
D.与墨子认为义即利不同,儒家的“义”倾向于超越个人非分的物欲享受,强调人们应该重义轻利,追求成为高风亮节的仁者。
18.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先引出墨子“兼爱”的观念,然后详细阐述其内涵、意义并指出其不足,论证思路清晰。
B.材料二总体采用并列结构,在论述儒墨两家对“仁”与“义”的看法时又分别采用了对照式结构。
C.两则材料采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多角度地阐述了墨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D.两则材料在评价墨子“兼爱”学说时,语言整体上既严谨客观,也不乏强烈的主观情感色彩。
19.下面四句中都提到了“爱”,不符合儒墨两家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仁者爱人,发乎礼,合乎理。
B.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C.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D.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
20.简要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侧重点上的差异。(4分)
21.学校模拟联合国社团的新一期议题是“当下全球生态危机治理”,儒墨两家思想对应对这一问题有重要意义。你将作为代表参与活动,表达你的应对策略。请选择其中一家的观点,结合材料,联系实际,拟写发言要点。(6分)
写作篇
七、写作(60分)
22.以他(她)为表现对象,并以“他(她)转过身,抬起头”为开头,续写一个场景,150字左右。(1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社交平台上的很多个人形象,是人们想要展示给别人的理想化的侧面。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