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师生深刻理解学生欺凌的严重危害及其后果,增强对这一问题的警觉性,并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2024年10月10日至11日,北京师范大学的“圆梦工程”——防治学生欺凌课程的第四次教研活动,在灵川县的十所项目实验学校成功举行。
10月10日及11日上午,“圆梦工程”项目组的区域指导专家深入灵川县的十所项目实验学校,对教师们依据《活动手册》开展的第四节课——《拒绝袖手旁观》的教学实况进行了精心指导。
本课程专注于探讨学生欺凌事件中旁观者的视角,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深入剖析了旁观者在欺凌行为中的多样化角色以及这些角色对事件的影响。同时,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保障个人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帮助并采取有效措施以遏制欺凌行为的扩散。在观摩课堂上,专家们对教师的教学技巧和学生们积极参与的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
10日下午,灵川县第六中学成功举办了课程集中反馈会议。与会者包括上午授课的心理老师、前来观摩的专家,以及该校的校领导和教师团队。会议上,专家们首先逐一对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接着,韦义平教授为了加强教师们对整个课程的深入理解,对“圆梦工程”四次课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心理课和思品课的特点;最后,专家团队针对如何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成效等核心议题,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他们期望通过持续的课程改进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使更多学生受益,并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无欺凌的校园环境。
灵川县八里街第一小学的段正梅老师,首先利用“天黑请闭眼”这一热身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并了解在学生欺凌事件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引入了本次课程的主题。接着,基于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合作讨论了旁观者的不同类型、行为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的核心要点。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将之前讨论的三种消极旁观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并进行了角色扮演。课程的最后阶段,师生共同探讨了在遇到欺凌情况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制作了“助人卡”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应对策略。整堂课结构严谨、逻辑分明、重点明确。在课后点评环节,钟绍凤老师针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三项宝贵的建议:首先,建议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可能触及隐私的调查,以避免直接提问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其次,建议运用“雕塑定格”技巧来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有序;最后,建议在学生分享应对学生欺凌的策略时,即时进行总结并记录在黑板上,以此实现信息的即时反馈和知识的整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灵川县潭下镇三河渡初级中学肖婧老师,通过观察者的视角,引导学生识别旁观者的四种不同类别,并清晰地区分出积极保护者与其他三种类型。在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热情地分享他们的见解,展现出极佳的生成性总结能力。展望未来的教学,在听取了黄新新和黄秋艳老师的建议后,肖婧老师表示将继续丰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并且更好地掌控教学时间。
灵川县第六中学侯莉媛老师,以游戏的形式开始她的课程,激发学生反思自己可能遭遇的行为,特别是作为学生欺凌事件中的旁观者时可能表现出的不同反应。她运用了讨论法和活动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旁观者在欺凌事件中的关键作用。课程的高潮部分是让学生制作助人卡,旨在培养他们主动伸出援手,成为积极的保护者。课后,梁燕玲老师提出,通过讨论旁观者的心态和想法,可以进一步探究导致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韦义平教授强调了学生课堂参与的重要性,并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他还建议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深入挖掘学生的回答,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灵川县大圩镇中心校的黄彦老师以手势舞做热身,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始了她的课堂之旅。随后,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共同探讨如何拒绝袖手旁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让他们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深入理解学生欺凌如何拒绝袖手旁观。此外,案例分析和视频欣赏等活动形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引导学生们认识到“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亲手制作了助人卡,看见欺凌发生,争做积极保护者。韦义平教授建议:让学生在活动中多领悟。
灵川县第五中学的于跃老师在吸纳了耿春华主任及梁燕玲老师、何晓宇老师的建议后,清晰地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提问需要进一步的打磨,以确保问题的精确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寓言故事。同时,她也意识到课堂上的案例分析可以进一步精简,或者将多个案例整合为一个,以便于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分析结果。在探讨旁观者不同行为导致的不同后果时,她计划在课程中预先设置对旁观者自身影响的讨论,为深入分析打下基础。
灵川县第三中学的罗雅老师设计了一个名为“勇闯欺凌岛”的互动游戏,旨在解救被困的同伴。这一创意极大地点燃了学生们探索的激情。在合作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区分旁观者的不同类别,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旁观者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这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树立了积极的角色意识,鼓励他们在面对欺凌时勇敢地站出来,成为保护者而非冷漠的旁观者。在课程评价环节,黄华凤老师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她建议,在闯关活动中引入积分制度,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能够亲身体验欺凌事件中不同角色的内心体验,这将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在欺凌面前“拒绝袖手旁观”的重要性。黄老师还强调,应该重视学生分享自己在学生欺凌面前的应对策略,因为这是他们实现角色转换的关键时刻。
灵川中学的石彬虹老师运用情境模拟与故事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在学生欺凌面前“拒绝袖手旁观”的必要性。学生们对旁观者的四种类型及其行为后果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创建“助人卡”,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应对欺凌情况。整堂课中,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气氛热烈,有效地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引导作用。课后,耿春华主任评价指出:本节课各环节过渡自然,教师采用“四面护法”的热身活动为整节课的奠定了和谐温暖的氛围非常值得赞赏,使用的引导语言积极且充满正能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递正面力量。以后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在精准设问和小组合作方式方面再加把劲,让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三街镇中心校的罗俊灵老师强调,在讲授课程的重难点时,必须合理分配时间,以避免课程内容过于密集,导致学生难以充分理解和吸收。课后点评环节中,谭彩云老师提出,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欺凌事件旁观者的行为,随后进行角色扮演,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旁观者类型,并引入助人卡环节,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赵颖慧主任建议,在角色扮演活动中使用代号代替具体姓名,以防止学生对号入座,这体现了教育的细致入微。同时,她提倡让学生先行讨论,教师随后进行小结,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宝路小学的龙瑶老师强调,本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认识到在欺凌事件中袖手旁观的负面影响,并激发他们积极应对问题的意识。随着课程的推进,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旁观者效应的原理,并能通过分析视频案例来加以应用。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们也踊跃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但是,由于分组设置的不合理性和环节的繁琐,学生的讨论并未达到预期的深度。听课的专家建议,若将分组人数控制在6至8人,设置时间合理,将更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深入审视问题,拓展思维。此外,我们还应超越电影视频的局限,结合现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育他们作为旁观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如何采取行动。
九屋镇中心校的蒋丽华老师进行了自我评价,她认为自己在课堂上通过视频导入,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顺畅导入了主题。她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不同类型旁观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简化教学素材和活动,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发现不同类型的旁观者造成的不同的后果。谭彩云老师点评:上课之前应明晰本节课主要讲授内容主要内容给学生赋能,旁观者不同类型的体会,建议可以发素材给到学生,充分利用小组进行讨论,得出旁观者的四种类型,不同类型所带来的后果。引导学生们学会如何做积极保护者,如何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帮助他人。
海洋乡中心校张杭清老师对本次课程进行了反馈。她指出,在探讨旁观者不同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时,由于课堂时间安排较为紧凑,未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讨论和分享,这可能会对课堂互动和知识的生成产生不利影响。对此,黄华凤老师提出了建议,认为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关卡,引导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在分享和同伴互助中学习,还能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悟,从而产生新的观点和想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看似与自己无关的旁观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更重要的是,它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都与社会紧密相连,不能对他人的困境漠不关心。
灵川县大圩镇中心校易小雨老师对课程进行了深入反思。她认为,尽管热身活动颇具趣味性,但仍有改进空间。同时,她指出课程流程虽然流畅,但衔接部分有待优化;在上课的前三节内容中,应包含对之前知识的回顾;在填写助人卡环节,要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唐雪旭老师对本节课提出了热身活动的改进建议,建议采用举手方式以方便统计参与情况,并指出在情景表演中应留意去除角色化的影响。侯娈花老师则强调了课堂材料的深度整合,建议利用图片来展示案例,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分享与互助。李宏翰老师认为课程内容应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建议调查学生是否亲历或目击过欺凌事件,并引导他们思考欺凌者的心理状态。他提出,教学材料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以突出教学重点。韦义平教授建议对导入活动的规则进行轻微调整,以便于统计,并强调加强课程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他还建议使用视频资料来复习第一节课的内容,并在“我是演技派”环节中增加时间,以便更多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对于填写助人卡,他建议应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结合。
灵川县八里街第一小学的段正梅老师,首先利用“天黑请闭眼”这一热身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并了解在学生欺凌事件中可能扮演的不同角色,从而引入了本次课程的主题。接着,基于角色扮演,学生们分组合作讨论了旁观者的不同类型、行为表现以及可能产生的后果,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的核心要点。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将之前讨论的三种消极旁观者行为转变为积极行为,并进行了角色扮演。课程的最后阶段,师生共同探讨了在遇到欺凌情况时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制作了“助人卡”以帮助学生总结和提升应对策略。整堂课结构严谨、逻辑分明、重点明确。在课后点评环节,钟绍凤老师针对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出了三项宝贵的建议:首先,建议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可能触及隐私的调查,以避免直接提问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其次,建议运用“雕塑定格”技巧来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确保课堂教学的紧凑和有序;最后,建议在学生分享应对学生欺凌的策略时,即时进行总结并记录在黑板上,以此实现信息的即时反馈和知识的整合,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总体而言,通过本次研讨活动,授课老师对教学内涵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激发了对提升教学质量新路径的深入思考。他们承诺将持续深化学习,不懈追求进步,以期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时光荏苒,转瞬即逝,本次教研活动标志着北京师范大学2024年度“圆梦工程”防治学生欺凌课程活动即将圆满结束。然而,教学之路犹如浩瀚无垠的大海,探索者永无止境。唯有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方能实现远大目标。在此过程中,灵川县的心理健康教师们在“圆梦工程”项目组区域指导专家的精心指导与无私帮助下,不仅拓宽了视野,更激发了无限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展望未来,教师们将秉持学习与反思的精神,不断凝聚力量,激发潜能,将心中的构想转化为实际的行动与成果。在教学的广阔舞台上,他们将积极实践,促进个人专业成长;在研究的征途上,他们将继续怀揣梦想,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