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助力,校园无“欺” | 北师大2024“圆梦工程”防治学生欺凌课程教研活动在灵川县开展

2024-09-19 19:31   湖北  






为了提升学生对校园欺凌的防范意识,增强他们应对欺凌及自我保护的能力,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2024年9月12-13日,北京师范大学“圆梦工程”防治学生欺凌课程的首次教研活动,在灵川县的十所项目实验学校顺利开展。









教研花开初秋日



12日上午,来自灵川县定江中学的覃佩老师、灵川县宝路小学的龙瑶老师、灵川县大圩中心校的易小雨老师、灵川县大圩镇雄村小学的黄彦老师、灵川县第五中学的于跃老师、灵川中学的石彬虹老师、灵川县三街镇中心校的罗俊灵老师,以及灵川县潭下镇三河渡初级中学的肖婧老师,这八位优秀的心理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一堂别具一格的预防学生欺凌心理课程——《学生欺凌面面观》。





在课堂上,老师们从学生欺凌的特征、识别标准以及欺凌的种类入手,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最终,学生们在课堂上共同制定了班级反欺凌公约,并在公约上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研思并行促成长



12日下午,灵川县教研室李红云老师邀请了参与听课的专家,对当天授课的教师进行了深刻的点评。专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多元化的、具有操作性的教学思路,并就如何改进课程内容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专家点评


首先,来自贺州市第一高级中学的专职心理老师,同时也是广西首批心理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的李静老师对于跃和石彬虹两位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在点评中,李老师指出,课程设计应重视各章节之间的连贯性,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渐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她还强调,课程内容的安排应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李老师建议我们采用有效的提问策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还能加强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桂林市希望小学的副校长,同时也是叠彩区心理专职教研员的黄秋艳老师对龙瑶老师的课程进行了详尽的点评。黄老师指出,尽管龙瑶老师仅入职一年,但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了亲和力强、自然的教学态度,以及出色的课堂管理能力。她的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逻辑结构清晰。随后,黄老师对角色扮演及其后续去角色化活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激发了在场教师们的深刻思考。


柳州市教科所德育室主任、正高级教师、资深心理专家韦献华老师指出,于跃和石彬虹两位老师的课堂流程极为流畅,操作性极强,能够有效地实现认知目标。如果课堂中心理和情感元素更丰富一些,学生的体验将会更深刻。韦老师建议,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融入更多互动活动,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使他们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氛围。针对角色扮演可能引发的二次伤害问题,韦老师提出,应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力量与支持。


钦州市教研员、广西首批心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于海娇老师,在聆听罗俊灵老师的授课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罗老师在心理素养方面表现出色,对学生的共情和积极反馈尤为突出。于老师建议罗老师进一步精心打磨这一主题课程,以便将其发展成系列课程,在学校中向学生传授。同时,于老师提出了关于如何有效开展课堂讨论的建议,强调了讨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应确保所有学生的参与,以及如何根据不同教学环境调整讨论方式。此外,于老师还强调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的重要性,并建议利用这些体验及时进行总结和提升。


尚贤小学的吴相颖专职心理教师,以深情的方式分享了她对今日课堂的深刻感受,并对易小雨和黄彦两位教师的教学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与赞许。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来看,两位教师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并且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足以引发学生的深思。在课程的尾声,两位教师及时进行了巩固教学,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综合来看,这两节心理课程均实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们掌握了识别和应对学生欺凌的技巧及相关知识。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前副部长、李红云名师工作室特聘专家、心理学领域资深学者韦义平教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教学设计需明确其内在逻辑结构;其次,应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以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方法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第四,心理课程应注重沉浸式体验,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顿悟,在心灵的震撼中获得启迪;第五,应重视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第六,要灵活运用教学设备和技术。韦教授的这六点建议,为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



现场答疑


为了进一步支持灵川县的心理教师们,专家们还特意安排了答疑环节,以解答他们在课程实施中的疑惑。


首先提出其困惑的是来自灵川县定江中学的覃佩老师,她的问题在于接下来的课程中是否应继续沿用设计模板,或是可以融入个人的理解。对此,韦教授给出了明确的答复,认为融入个人理解是可行的,但必须确保实现教学大纲所设定的目标。在第二次课程中,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刻理解欺凌行为可能产生的多种后果,不必拘泥于模板内容,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选取其他代表性的案例。覃佩老师表示,经过韦教授的答疑解惑,她对即将进行的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启发。


灵川县第五小学的谢浩霆老师提出了一个疑问:是否有必要在白板上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对此,专家们指出,在心理课程中,重视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受与体验,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若学生能够展现出与教师预期相符甚至更高层次的理解,则可认为该堂课是生动且成功的。教师需辨别学生生成的内容是否对理解本堂课主题有所助益,若内容重要,则应予以板书记录,否则可不予记录。


覃佩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区分心理课程与道法课程的问题。对此,韦教授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他指出,道法课程侧重于规则和正确性,旨在使学生理解道理,并明确区分事情的可为与不可为,其教学方式倾向于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相对而言,心理课程则更加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在听取了专家们的细致点评和答疑解惑之后,各位心理教师对自己的课程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表示日后会努力将本次研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课程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他们对于专家们的专业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并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能继续得到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











尾声


在会议的尾声,李红云主任向各位专家的精辟点评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并激励全体教师积极采纳专家的建议,以提高教学品质。同时,她期待教师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这些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为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大的力量。

此次研讨会使参与的教师们获得了丰富的教学理念和实用的教学技巧,对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教师们将以此为指导,持续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以更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促进其全面发展。









供稿:桂林市心理教师成长工作坊
排版:樊响

心育心援行动
贯彻"五育并举,启智润心"的指导思想,与广大中小学校一起践行“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为学校、老师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规划,发掘学生多元潜能、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