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霞姐。
今天是2024年5月4日,去年的今天,我们停更一年后复更:
大家的留言让我很温暖,我经常会翻出来看看,提振信心。
这一年时间,我们更新了118次,其中故事有85篇,算下来也快100万字。
讲述开国将军王诤的那篇,公号上有90万人在读:
这也更让我相信,智慧、缜密、冒险精神、坚定的信念、有预见性的创造力,战争背后年轻人的这些美好品质,永远不会过时。
去年复更时,我和大家说想出几本书,拍纪录片、短视频,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让记录真实战争故事这件事坚持更久。
关于出版,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类别的内容出版周期都很长,长到很多都遥遥无期,而我能做的只能是不抛弃不放弃。
最新的好消息是,我们第一本图书的书稿,出版社编辑已经完成初审,根据编辑的反馈意见,我争取在5月完成修改。
今年,总能见面了吧。
出版编辑编校的初稿
去年我们还尝试拍了一部微短剧,我给里面的女主角取名怀夕。怀夕是一味,能散浴血、强筋骨,我想要用它去表现乱世中女子柔弱但不怯弱的态度。
一直没让它和大家见面,是我觉得它不够好,没有真实战争故事本身的故事好。
大家都说我偶像包袱太重,这并不是件好事。
但我心里清楚,我为之坚持的是什么。
我们所记录下来的每一个故事,于我都是一块璞玉,它应该被精心雕作。
去年我工作重心一大半放在了短视频上,初衷很简单,想通过短视频找到变现的可能。
短视频栏目叫【霞姐重返战场】,我们尝试了很多形式,全网现在50万粉丝。
我和伙伴在直播分享真实战争故事
但至今,我没有找到可持续变现的商业途径。
短视频、直播、带货,这条大家都在走的路,是不是适合我们?我总是自我怀疑。
有朋友说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去看看外面的残酷变化。
在赚钱的事情上,我缺少天赋。这对于纯粹的内容创作者来说,算不上坏事,但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可能很致命。
所以,有伙伴问我,你到底是在开公司,还是做慈善。
问得多了,我也难免陷入迷茫。
我从2009年4月,认识第一个远征军老兵开始,到现在正好15年。
15年,我都在做一件事,就是记录下这些战争亲历者的故事。
最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一篇篇文字报道,实实际际去帮助这些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为他们赢取一点点迟到的荣誉。
那是一个记者的良知。
我至今还记得,远征军女兵陈庆珍奶奶看了老兵的报道后,到报社找到了我。
她拉着另外一位老兵的手,说:老哥哥,你可以坚持住,天亮了,终于有人来记录我们的故事了。
远征军女兵陈庆珍奶奶
我也还记得,抗战老兵吴鲁拉着我的手,事无巨细的给我回忆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叮嘱我说:刘记者,这个你要记录下来噶。
他生怕我的记录有所遗漏,后来我才知道,曾做过战地记者的他,是将自己的讲述当作史料让我传下去。
我是在一个个抗战老兵的殷勤期盼下,开始审视记录的重要性。
胜利的凯旋只属于一小部分人,可以说,大部分人都承受不了真正的战争。
战争的残酷在于牺牲,也在于生离死别,更在于战后的哀与荣。
但就在这残酷中,一个个个体的生命,却闪现出任何力量也无法摧毁的人性之光。
我一次次的被这些光芒所打动,也想让它打动更多朋友。
再后来,我听了更多战争亲历者的故事,有了新的野心。
无论整个世界范围还是中国,战争题材作品一直持续出版、演绎,从未有过消寂。
我们从抗战、抗美援朝到离我们最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这千百万人中,有多少传奇故事等待挖掘,有多少故事应该成为经典,流传下去。
所以,我投入全部的心力和感情,去经营真实战争故事。
这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可能人迹罕至,可能荆棘密布。我边走边寻找同伴,寻找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其中,就有你们。
这是一场持久战,从决定写真实战争故事开始,我就知道,但我愿意下这个笨功夫。
我奔赴全国各地,探访故事主人,陪着他们一遍遍回忆那些久远的细节,最多补采过20次。
有时候见到我的媒体朋友,我甚至有些自豪,只有我还在坚持这样高成本的采写。
尽管别人觉得这种坚持,很傻很天真。
傻就傻吧,有些事需要傻子般的坚持,不是吗
回顾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变化,终于知道一切都需要自己先做出变化,而不要等着被人变化。
我愿意把时间投在一些更擅长的事情上,继续挖掘更多精彩的真实战争故事,继续去做自己认为可能有一点点价值的事情。
成不成功另当别论,敢不敢做是另一回事。
我依然坚信,【真实战争故事】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平台,它不仅会留下宝贵的历史记忆,还要成为好故事的最大集合地。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能变成记录真实战争故事的参与者,这条路上需要我,也需要你们。
新的一年,我们努力去创作更多的机会,和大家见面交流,带大家去看更多故事背后的真情与感动。
希望能和大家一起重返战场,遇见生命中的那些可贵灵魂。
梦想不死,青春不止。
长按下图二维码,进群交流
关注下方公众号,我们一起重返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