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将军共事二十年,不知彼此是卧底|白乌鸦精选28

文摘   2024-10-09 20:11   北京  
大家好,我是霞姐。
解放战争的战场上,几乎每一次重大的战役中,都会有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诚。
这些将领中有些是弃暗投明,有些则是长期潜伏在国民党军队中的中国党员。
有着“佩剑将军”之名的原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在关键时刻策动起义,配合正面战场的作战,成为经典案例。
前久正好看到他们的资料,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卧底敌营,处变不惊。
张克侠,河北人。
幼时家贫,中学毕业弃文从武,考入北京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就读
两年后,为找个人照顾家中眼瞎的老母亲,他结婚了。那是1918年,张克侠刚刚18岁。
妻子也是个穷人家的孩子,还没文化,但他的命运却因此而开始转变。
张克侠军校毕业后,选择去了冯玉祥的西北军,当时张克侠可没想到,他日后会和顶头上司成为连襟。
1924年,冯玉祥的第一任夫人病逝了,说亲的人踏破门槛。
据说,冯玉祥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不能穿绫罗绸缎,只能穿粗布衣服。第二,要学会织布纺线;第三必须要精心抚育前房儿女。
一天,一个体魄健壮的女子站到了冯玉祥家大门口,说要来见识一下这位身经百战的冯将军配不配做自己的丈夫?
冯玉祥听后很好奇,让她进到家中,问她为什么要让自己当她丈夫呢?
对方说:“是上帝派我来监督你,不让你做坏事!”
这名奇女子就是李德全,张克侠妻子的亲姐姐,后来新中国的第一个女部长。
李德全家境清寒,很小就去做童养媳来养家糊口。后来在教会的帮助下,才回到父母身边,并获得念书的机会。
李德全协和女子大学毕业,现在在教会学校贝满中学做教师。
冯玉祥听完介绍,戴好自己的军帽,上前迈开步伐,热情的说道:“我愿意接受你的监督。”
就这样,张克侠和冯玉祥竟成了连襟。
李德全、冯玉祥夫妇
张克侠生性好强不愿攀亲附贵,他选择离开西北军南下广州,在陆军讲武堂任教官,这是黄埔军校的前身。
在这里,张克侠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也认识中国共产党一些著名活动家,比如周恩来、林伯渠、叶剑英等。
北伐战争开始后,张克侠返回西北军说服冯玉祥参加北伐,南北呼应,齐心协力打倒北洋军阀。
北伐战争结束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发展到50万人,冯玉祥西北军改组的国民军已经发展到42万人。
期间,冯玉祥出访苏联,夫人李德全随行访问。
李德全因此结识了一些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共产党人们,在她的建议下,妹夫张克侠也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苏联应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共同提出的要求而专门建立的,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培训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干部,招收对象是中国学生。
国共双方先后共选送了300多人入校,后来最出类拔萃的当然首推邓希贤(邓小平)。
张克侠经过系统学习,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变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他向中国共产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就在这时,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的逆转。
第一次国共合作大革命由于蒋介石的叛变而失败,大批共产党员被逮捕被杀害,苏联顾问被驱逐回国。
冯玉祥公开倒向了蒋介石一边,李德全、张克侠不得不返回中国。
张克侠回国之后,一直在劝说冯玉祥,让他还是要跟共产党联络,要走进步的道路。
他的努力,组织一直看在眼里。
1929年,张克侠接到通知前往上海,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直接领导人,就是周恩来。
张克侠的核心任务就一个——争取姐夫冯玉祥。
在西北军中广泛流传着四句顺口溜:“高不过冯玉祥的个子,大不过吉鸿昌的肚子,黑不过方振武的胡子,瘦不过张克侠的身子。”
瘦弱的张克侠是西北军中出名的儒将,大家都尊称为“侠公”、“夫子”。
儒将张克侠
1938年,张自忠重回国民革命军第59军担任军长,抗击日寇,他第一时间想到人,就是与他出生入死的参谋长张克侠。
他多番致电冯玉祥,力邀张克侠和他再度共事。在全民族抗战的大背景下,党组织鼓励张克侠前去抗战。
张克侠在日记上写下:“余为后退及国恨,三次流泪,此后,可不复流泪矣”。
张克侠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精通战术兵法,战争之余,还写下很多分析中日战争的文章。
张自忠称赞他:“真是良师益友,也是全军之幸”。
就在“二张”合作取得一系列抗日胜利之后,有人告密说张克侠和共产党关系密切。
张自忠迫于多种压力,让张克侠暂避一时,去举办干训班为部队补给人员。
1940年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壮烈牺牲,张克侠悲痛欲绝,为了纪念张自忠将军,他在驻军地创办了自忠中学。
这个中学,张克侠聘用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为骨干教职员,为抗日事业培养了革命人才。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抗日前线采访过张克侠,说他:
张自忠将军的参谋长张克侠,是我在华中前线所结识的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他是冯玉祥将军的连襟,曾在莫斯科研究过军事科学。在冬季攻势前,他曾担任了改革中第三十三集团军干部培训班的首脑。
在记者眼中出类拔萃的张克侠,抗战胜利后,出任第3绥靖区副总司令,官拜国民党中将。
当时,第3绥靖区中还有一个副总司令叫何基沣,也是我党的卧底。
张克侠和何基沣关系一直很好,但两人都不知晓彼此卧底身份。
如果说张克侠是儒将,何基沣是个标准的虎将。
他是从西北军基层一场场恶战打出来的将军
1933 年长征喜峰口之战,何基沣任副旅长,亲自带着大刀队和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何基沣这种彪悍的性格,在战争年代成长是很快的,到 1935 年他就成为了 29 军 110 旅的旅长,驻防卢沟桥,和日军直接对峙了。
卢沟桥事变前,当时的伪政权稽查政务委员会组织了一次宴会,邀约 29 军的基层军官和日军驻北平的基层军官一起吃饭。
大家都知道是个鸿门宴。
宴会开始,日本军官先出来挑衅,只见他们拔出武士刀,上来跳倭舞,狂呼乱叫。
29 军军官也不甘示弱,先是有军官出来打了套拳。
何基沣一下子就跳到桌子上,高唱了一首李大钊作曲的一首歌,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压迫的精神。
日军一看不服气,几个家伙跑过来,直接把29军军长宋哲元给抬起来,举在头顶上。
何基沣一挥手, 也上去把日本的松岛特务机关长给抬起来了。
双方剑拔弩张。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何基沣更是坚决不准日军进城,日军只要武力侵犯,他就回击,绝不退让。
日军觉得他太“顽固”,不好对付,派代表来来找何基沣和谈。
谈的时候,日本人非常嚣张,一言不合就拔起了战刀,指向何基沣。何基沣毫无惧色,拨出手枪就抵上日军代表胸膛。
和谈不成,29军退出北平,何基沣没有援军,寡不敌众,大名失守,他非常悲愤,对着左胸就是一枪。
万幸手下眼疾手快挡了一下,子弹打偏了。
他的口袋里已经写好遗书,说不能在元旦前打回北京,无言对乡亲父老,自杀谢罪。
这一下,全国都知道 29 军有这么一个了不得的抗战名将。
虎将何基沣
何基沣在武汉养伤期间,认识了一些地下党员,还见到了周恩来和董必武。
周恩来见到他也很高兴,说南京中山陵出了个剖腹明志的续范亭将军,卢沟桥上出了个坚决抗日的何基沣将军,西北军真不愧是抗日先锋呀!
何基沣因正好看了一些西方记者写延安的书,就很感兴趣,和周恩来说想去看看。
当时国共虽然在合作,但一位国民党的将军,未经蒋介石批准,公开去延安绝对不行的。
为了能让何基沣去到延安,周恩来安排了一个周密的秘密计划。
开始,由西北军的一些名流出面,公开宴请何基沣,说他自戕伤势未愈,经冯治安军长批准,到各地名山大川游览并进行疗养。 
接着南下广西,尔后他化装成一名下级军官又回到武汉,在八路军办事处人员护送下,化装成商人乘火车到了西安。
又化装成和尚,身披袈裟,手敲木鱼,口中念着阿弥陀佛,混出西安城,在黄土高原上徒步跋涉,历尽艰险,终于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方面也对何基沣的到来很重视,到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就来看望,第二天,又请他吃饭。
席间,何基沣详述了喜峰口、卢沟桥、大名府各次战役的经过, 毛泽东高兴地说:“太好了,希望何将军能给抗大作一次报告。”
何基沣在延安住了35天,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多次和他促膝交谈,何基沣很受感动,跟毛泽东提出就留在八路军,不回去了,在这抗战更好。
但毛泽东还是讲,他回去对抗战的作用更大。并鼓励他可以先写了一份入党申请书交给刘少奇。
何基沣回到原来的部队去,西北军老部队已经扩编了,他也升到 77 军副军长、军长,在西北系军队里面数得上的人物。
何基沣利用职位之便,多次派人护送去延安的干部、学生、家属,还秘密向新四军供应枪支弹药和经费。
有一次,给新四军送经费的人半路被抓叛变,何基沣也被叫到重庆去审查。
何基沣说新四军在敌后打游击,还给自己提供情报,投桃报李,所以才会支援。
再说,如果自己借款给新四军违纪违法,那么大本营给朱德、彭德怀的十八集团军和叶挺、项英的新四军拨给武器弹药,每月还发给大笔军费,不是更大的违纪违法吗?
审查组虽然没话可说,但叛徒死咬着不放。
在扣押何基沣一年后,蒋介石突然派人搜查了何基沣的住处。
对此,何基沣早有准备,他床头放着一本《蒋总裁训词辑录》,对这本书的字里行间圈圈点点,在每一章节的末尾都写满了对蒋委员长歌功颂德、个人崇拜的文字作为读书的“心得体会”。
蒋介石看到后,认为何基沣是个大大的“忠臣”,不但特地设宴为他送行,还当场赐给何基沣一把“中正剑”。
而这一边,经过组织考验,何基沣早已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名特别党员。
他的任务就是长期隐蔽下来,寻找时机准备起义。
此后,何基沣一直有目的、有意识去影响他手下的官兵。
他甚至还组织了一个抗敌工作团,和新四军合作,相当于把这支力量交给了新四军。
抗战胜利后,何基沣率部刚开抵徐州,接到命令北上进攻解放区。
军令如山,不执行不行,何基沣只能率全军离开徐州,推进到运河前线,对岸就是新四军兄弟。
打吧,于心不忍,下不了手;不打吧,不执行命令就要军法从事。
思谋再三,何基沣决定渡过运河后虚张声势地打枪打炮以作搪塞。打了两天,正巧国共两党在重庆签订了“双十协定”,双方停战。
原本以为这次总算巧妙过了“关”,谁知第二天总司令冯治安就把他找去,老蒋来电:
第77军军长何基沣升任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遗缺由第132师师长王长海升任。
明升暗降,何基沣被夺取了兵权。
得知何基沣被夺走兵权,张克侠气不过,跑去找上司冯治安申诉。
冯又不想得罪他,赶紧找了个借口让他到商丘去视察干训团。
张克侠视察完,也借机索性回了开封,深居简出,其实是在想办法,怎么才能见到周恩来,请示接下来他怎么办。
转眼就到了1946年的初夏,内战一触即发。
已经公开倒向共产党的冯玉祥,准备联合新、旧西北军,以武力阻止内战爆发。
蒋介石为了除去“大哥”这个障碍,以“考察水利”的名义逼迫大哥出国,准备放逐到海外。
消息传开,张克侠向冯治安提出要到南京为姐夫出国送行,冯治安只得同意。
张克侠顺利住到了南京上海路冯玉祥公馆,这里离中共代表团所在的梅园新村,驾车只要十多分钟。
可梅园新村有数百军统警察在轮值看守,直接去肯定不行。
好在冯玉祥身边有个秘书是地下党,在对方的安排下,张克侠终于约上了周恩来。
隐秘战线第一人周恩来
在约定时间,张克侠走向一条僻静的小巷,天色开始渐渐暗下来,一辆黑色小轿车从远处疾驶而来,随后嘎然停下。
车门打开, 里面坐着的正是周恩来。张克侠赶紧跨上汽车,周恩来微笑着点点头,并伸出手和他握了握。
汽车随即迅速向前开行,周恩来回过身去,仔细地透过后面的车窗向外观察,发现没有异常情况后,这才转过身来说:“克侠同志,又是八年没有见面了,一切都好吧?”
张克侠争分夺秒,将当前徐州地区特别是第三绥靖区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并讲了今后的打算和组织起义的问题。
周恩来听完点点头,说意见很好,到时候会让陈毅派人联系。
小汽车在南京街头行驶,到冯玉祥公馆附近僻静处,周恩来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又撩起窗帘仔细地看了看了外面的动静。
突然,他伸过手来紧紧地握住张克侠的手摇动起来。张克侠心里明白见面结束,他快速下了车,目送着小轿车离开。
根据张克侠的汇报,周恩来给华东局和陈毅发了一份电报,内容如下:
冯治安部非到最困难情况下难以举义,他的工作张克侠来做,上层工作暂不要派人去,下层工作可继续开展,对该部俘虏可教育放回以扩大我军影响。
在军事上对该部也暂时不要进行打击……
同样是在 1946 年,何基沣也找了个理由见到上级组织。
他的岳父去世,他以奔丧为名到了北京。当时内战还没正式开始,国共都有将领前去吊唁,其中就要叶剑英。
何基沣的组织关系已经转到叶剑英处。
两人见面聊完工作,临别之前,叶剑英握着何基沣的手,说了一句:你在那边的工作,有的事情你可以同张克侠商量,这是一个靠得住的同志。”
可想而知何基沣的心情得有激动。原来共事的同僚,这么谈得来的同事,竟然是同一阵线的战友。
何基沣从北京回去后,刚好是张克侠去机场接他。两人什么话都不说,就紧紧的握手。
从这一刻起,双方虽然还不能完全知道彼此身份,但已经有一种非常默契的配合行动。
但要开展起义,也面临很复杂的环境。
蒋介石历来把西北军看成异己,张克强、何基沣反复给部队做工作,说眼前就两条路,一条和解放军死磕成炮灰,另外一条大家都自己想想。
两人开始最想拉拢过来的就是上司冯治安,这样整个第3绥靖区4万多人都可以拉过来。
冯治安对蒋介石也不满,但他私财太多,害怕将来被共产,总是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
这时候,蒋介石先出手了,下令将第3绥靖区军官家属统统送到江南。
其实就是做人质。
这简直是一颗重磅炸弹,一下子把三绥区军官们炸懵了。
张克侠知道拖延不是办法,接到通知第一时间将家属送到北平。
战争年代,每次离别都是生离死别啊,拖不下去的只能送走,火车站上老婆哭,孩子哭,男人也哭,哭声一片。
家属虽然送走了,但军官们都对家属安置强烈不安,更担心起义后家属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此事已经关系到起义的成败问题。
当时军队中已经成立地下党支部,配合张克侠、何基沣组织起义相关事项。
眼下,花些钱,就能换来的是国民党的几万人枪,这个账怎么算都是划得来的。
按常规,按政策,这笔钱应该花,也花得起。舍不得珍珠,换不得玛瑙。
但起义小组一分钱没有,派人回解放区去取钱一是风险太大,二是时间紧迫来不及。
就在这紧要关头,何基沣挺身而出,说:“这笔钱我来出。”
他连夜派人乘火车赶往上海,从外国银行里取回了200两黄金。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何基沣平时特别节约,一处私产未置办,当他拿出全部积蓄之时,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能拿得回来,后来华东野战军偿还一部分。
送走其他家属,何基沣想好了对策,说自己南京上海都没有房子,家属不好安置,不如借冯治安上海公寓住一段时间。
冯治安自然很满意,赶紧招呼第二房太太去收拾公寓。
为了麻痹冯治安,何基沣还找出几只大箱子,里面装上沉甸甸的东西先运往上海,叫家属未动,行李先行。
而后,他安排妻子拿着北平发来“母病速归”的电报,去到徐州面谒冯治安,请求先回北平看病母。
这封电报,自然是地下党与何基沣夫妇联袂策划的,骗过冯治安后,何基沣家属成功逃离。
而此时,蒋介石的眼线早已监视上了张克侠。
总司令冯治安找各种借口把张克侠羁留在徐州,核心不让他与部队接近。
1948年11月6号这天,冯治安说要把两个军长请来徐州研究作战方案,让张克侠主持会议,至少要拟出三套作战方案。
这是冯治安的拖延战术。
7号,张克侠开了一整天军事会议,深夜,突然电话铃声大作,何基沣从贾汪前线打来。
张克侠接过电话机,何基沣只说了一句话:“有人要和你讲话。”
随即从电话里传来:“请张副司令官尽快赶来前方,越快越好。”
接着又叮嘱了一句:“最好请冯治安司令官一同前来”
张克侠一听就明白,起义的时刻到了!
但他深知此刻稍有一点疏忽,事情败露,全局就可能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
会开到深夜,大家都坚持不住,决定先散会,明天继续。
等他驱车从冯公馆回到都天庙营房时,已是8日凌晨1时了。
为防不测,他决定先走。
当他收拾好行李,正欲动身,突然电话铃声又响,冯治安说还有个重要的会,必须张克侠参加。
张克侠很沉稳,问什么时候开?
冯治安说,天明即开。
张克侠很干脆地回答好,但他说自己也许上火了,牙痛得很厉害,天亮后先到医院去急诊,向总座请个假,迟一点到会。
冯治安不知此中有诈,在电话里连说了几个“好”字。
事不迟疑,张克侠立即来到营房内的汽车队宿舍,轻轻地拍了拍正在熟睡的司机何悌修。
何悌修是个进步青年,很敬重侠公为人,他一骨碌披衣起床,拉上张克侠简单的行囊,加大油门直奔贾汪。
张克侠自以为走得很秘密,但他刚脱逃军营,消息就上报到了冯治安公馆。
好在最先接到信息的,是冯治安的智囊心腹少将高级参谋尹心田,谁能想到,他也是个卧底老地下党员。
在尹心田的帮助和拖延下,上午8时左右,张克侠顺利抵达贾汪,和何基沣汇合了。
这一天正好是11月8日,淮海战役开打的第三天。
上午 10 点,张克侠、何基沣率领 23000 人发动起义。
这是解放战争以来在华东战场上的一次大规模的起义,人数之多,编制之完整,应该说是绝无仅有。
何基沣、张克侠的起义,让国民党的许多将领都傻眼了,尤其是第7兵团的司令官黄百韬。
他的身后就是张克侠的部队,突然起义,切断了和徐州的联系,立刻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有如笼中困兽的黄百韬兵团,与解放军在碾庄展开了最后的决战。四面楚歌的他们被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消灭。
粟裕在事后曾说:“只要我们在贾汪多呆四小时,我们的战机就丢失了。”
归队后的何基沣也高兴地说:“我戎马一生,打了不知多少糊涂仗,这才是第一个真正的胜利,也是最后的胜利。”
张克侠(右)、何基沣起义后合影
这两支部队起义之后,都编入人民解放军的序列,张克侠和何基沣分别担任军长。
当时中央组织部很快做出一个决定,张克侠将军,起义就算公开的共产党员归队了。
而何基沣,因为一些特殊情况,周恩来让他不要公开身份。他也尊重组织的安排,脱下军装,服务于水利和农业。
直到1980年何基沣去世,他作为秘密共产党员的身份才得以公开。
家属遵照他的遗嘱,把骨灰撒在卢沟桥和淮河战场。‍‍
回望两位卧底将军,他们在国民党内已经是高官,但他们为什么愿意成为秘密共产党?
甘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亲人的误解,同志的误伤,去与敌周旋。
周恩来在最初建立党的特科工作的时候,强调了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靠政治信仰发展关系。
因为这种关系才是最可靠的。
像张克侠、何基沣这些人,核心就是他们看到了那时共产党人的信仰,代表了中国未来的可能和希望
参考资料:《卧底将军——张克侠、何基沣起义纪实》夏继诚著

真实战争故事
记录战争下的人生,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烈士留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