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临床最基本、简单、快捷的血液检查项目,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检测白细胞(WBC)及分类、血红蛋白(HGB)及红细胞(RBC)各项参数、血小板(PLT)各项参数。血小板各年龄段参考值 [1-2] 如图 1。
血小板减低可引起出血或凝血时间延长,国外血小板减少的定义为 PLT < 150×10^9/L,国内虽无统一标准,但绝大多数文献 / 指南均采用 < 100×10^9/L 作为界限 [3]。
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过度、分布异常或血液稀释等原因均可导致血小板减低。
但若是实验室检测的血小板数量小于患者本身血小板真实水平,则为血小板假性减低。血小板假性减低可能导致临床做出错误诊疗决策,也会给病人带来恐慌,故而我们实验室检测时应保证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
由于血小板的特征(体积小、有聚集功能、参与止血和组织修复 [4])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局限性(大部分采用电阻抗法,按细胞大小分类),故其检测结果受抽血、仪器影响,那么,血小板假性减低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下面几个小案例带你总结。
分析前原因
采血不顺利、混匀不充分、抗凝剂比例不当等。
❶ 肉眼可见凝块
血液分析前首先需要检查标本状态,是否有凝块 / 小凝块,若遇到如图 2 此类标本,则需要重新采血。
❷ 肉眼不可见小凝集
工作中经常遇到血小板计算 < 100×10^9/L,且肉眼未见凝块,但临床表现又不符合血小板减少时,需询问当班抽血者是否抽血不顺造成微小凝集或挑走凝块等,或在输液中抽血等,此时建议重新采血。
❸ 末梢血上机太快,未充分混匀
1)假性减低之血小板 < 100×10^9/L
血小板 < 100×10^9/L 一般都会复查,末梢采血立即上机与 5 min 后上机结果对比如图 3:
2)假性减低之血小板正常
以上结果基本正常,血小板直方图也无异常,涂片如下:
镜下可见大量血小板,手工计数为 1240×10^9/L。
末梢血采集由于不可避免造成皮肤组织损伤,以及挤压造成或多或少有组织液混入,使血小板短时间内出现可逆性的小聚集 [5],而 EDTA 抗凝剂未充分作用,仪器不能识别聚集的血小板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故末梢血采血时需放置 5 min 以上(冬天天气冷时可延长时间),使抗凝剂与血液充分作用。
分析中原因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量血小板大多采用电阻抗法,电阻抗法原理:细胞体积大小与脉冲信号成正比。仪器把体积小于 30 fL 的细胞认为是血小板,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呈光滑抛物线,如图 6。
❶ 仪器可纠正的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减少,无「血小板聚集」报警,但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有断断续续抬高,PLT-O 通道温度保持,具有一定解聚功能,测量结果如图 8:
血小板相差甚远,涂片可见小堆、大堆聚集,如下:
❷ 仪器无法纠正的血小板聚集
PLT-I/PLT-O 结果相近,但血小板直方图尾部翘高,涂片镜检如下:
镜下见大片聚集,PLT-O 无法纠正,这时可 37 ℃ 水浴、震荡器高速震荡混匀或加入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硫酸镁;或更换抗凝剂重采:肝素、枸橼酸钠(结果 ×1.1)、末梢血重采手工法计数等方式。
重新采血后计数 240×10^9/L。
❸ 血小板卫星及吞噬现象
镜下可见中性粒细胞吞噬血小板及血小板卫星现象,PLT-O 可纠正。
❹ 大血小板
如图可见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抬高、呈锯齿状,报警信息有「血小板聚集?」PLT-O 重测如下:
PLT 数据相差不大,是 PLT 聚集无法纠正?还是...... 涂片如下:
镜下未见聚集,可见大血小板,部分大血小板未被计入,故血小板假性减低。这时可 PLT-O 结果结合镜下估算血小板数量为每油镜视野个数 ×10-15(显微镜不同,倍数不同,可自行工作中总结)发报告或血小板手工计数。
❺ May-Hegglin 畸形
最终,通过一个小小的血常规及涂片,该患者诊断 MYH9 相关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之 May-Hegglin 异常,其血涂片特点:大血小板、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包涵体 [3]。
由于血小板聚集 / 卫星现象(分布异常)、大血小板等原因,血小板直方图尾部抬高 / 锯齿状,造成血小板假性减低,可采用重采、换抗凝剂、光学法(PLT-O)、荧光法(PLT-F)或血小板人工计数纠正。
注:
PLT-O 原理:荧光染料(聚次甲基)在染网织红细胞的同时,与血小板的 α 颗粒中的 RNA 结合,荧光强度与颗粒多少、细胞大小成正比;
PLT-F 原理:荧光染料(噁嗪)对血小板线粒体的 DNA 进行特异染色,特异性较 PLT-O 强。
分析后原因
仪器传输错误、人为修改失误等原因,这需要仔细查对,保证标本与结果对应。
总结
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的原因很多,在日常检验工作中经常会遇到,检验人员必须心眼明亮,当血小板结果减低或怀疑仪器测量假性减低时,首先排除抽血因素,其次排除仪器方法因素,必要时需结合 PLT-O/PLT-F、涂片染色镜检、人工计数、重采等方法,最后一定要核对数据后发报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以免误诊或误导临床。
投稿邮箱:huanghaihua@dxy.cn
题图及插图来源:作者制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