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使得全球疾病负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负担持续升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然而,由于血管内对比剂使用的增加,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已经成为了冠状动脉介入诊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仅根据年龄的增长来评估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可能并不合适,因为可能会受到如生活方式、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衰老是一个必须作为整体来考虑的复杂过程,相较于实际年龄,生物年龄能够更好地反映个体真实生理状态和衰老状况。
受此启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张文斌教授团队在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and Applications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利用生物年龄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原创性研究,题目为《Association between Biological Age and Contrast-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 Cross-Sectional Study》。
该研究回顾性纳入近年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最终共有4078例符合入选排除标准的患者被纳入研究分析,并采用Morgan et al.(2018)定义的生物年龄计算公式计算生物年龄。其中725例(17.8%)在对比剂暴露后发生CI-AKI。研究对象的总体实际年龄为68.00[61.00,74.00]岁,生物年龄为73.07[63.76,84.54]岁,男性占比为65.7%, BMI为24.04[20.76,27.51]kg/m²。CA-AKI组和非CA-AKI组的基线生物年龄存在显著差异(81.98[70.63,94.66] vs. 71.62[62.69,82.21], p<0.001)。此外,构成生物年龄相关的10个生物标志物在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更高的生物年龄是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诊疗术后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生物年龄可以预测CA-AKI的发生,且其预测性能优于实际年龄。
张文斌 教授
张文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浙江省医坛新秀。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党委委员、人事科副科长。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内科医师分会青年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血栓与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副组长、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生命健康学会联合体青年委员会委员;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诊疗、难治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血压相关心肌重构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机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浙江省自然基金3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Advanced Science、Small、Biomaterials research等高水平期刊发表文章50余篇。
CVIA近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