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冯晓晖
说明:《JIUJIANG PORCELAIN COMPANIES IN THE CHINESE REPUBLIC ERA 九江瓷民国》由澳大利亚籍中国近代瓷器研究专家Michaela Russell撰写,介绍了清末到民国时期由九江瓷器商店售卖的,带有九江款识的一百余件精美的瓷器,具有很高的资料与考据价值。
编者翻译了全文,并进行了适当的解读与订正。因文章较长(超过2万字),故分四篇发布。
来源:www.wordpress.com
文章名:JIUJIANG PORCELAIN COMPANIES IN THE CHINESE REPUBLIC ERA 九江瓷民国
博客链接:https://watersilkdragon.wordpress.com/
作者:Michaela Russell
日期:2015年6月8日
本篇采用“故纸旧影”的风格,但内容是当代的。
在撰写九江商埠史的过程中,我查到了一位外国作者的博客。博客名为“watersilkdragon”,直译是“水丝龙(水-丝绸-龙)”。作者Michaela Russell(米凯拉·拉塞尔,或翻译为“米凯拉·罗素”),一位澳大利亚女士。
Michaela Russell是位中国瓷器收藏家和研究专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瓷器的装饰变化、款识和年代测定方法。Michaela Russell之前是地质学家和平面设计师,现已退休,居住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
2000年起,Michaela Russell收集了大量在世界各地拍卖的中国晚清、民国和当代的瓷器图片,并将其中约 15,000 张构造了一个数据库。2013年至今,她在博客上发表了30余篇对中国近代瓷器的研究文章,其中包括瓷器分类、绘画、大师作品等。
引起编者注意的是2015年6月的一篇博客:JIUJIANG PORCELAIN COMPANIES IN THE CHINESE REPUBLIC ERA(民国时期的九江瓷业公司)。作者标注的中文是:九江瓷民国。编者将文章英文标题读了一遍,发现“九江瓷”是作者对“九江瓷业公司”的缩写,这并不是我想要找的。然而再细读正文,发现文章的内容就是我要找的“九江瓷”。
“九江瓷”是中国瓷器史上的一个专用词,一度是“景德镇瓷器”的代称。以下是某百科对“九江瓷”的解说:
九江瓷是如何诞生的?请见下文解读。
以下是编者的译文和解读。原文为英文,我使用翻译了软件。由于编者的外文水平很低,且认知有限,翻译当然不会准确,有兴趣研究的读者请移步到作者博客阅读。
这份报告是对先前关于该城市20世纪瓷器研究的重大更新,增加了数百件新的样品,深入研究了瓷器底部款识、铭文和装饰图案的重要信息。
九江是江西省仅次于南昌的第二大地级市,位于景德镇西北约125公里处,九江鄱阳湖西北。景德镇位于鄱阳湖以东,鄱阳湖水系为两地提供了优良的交通连接。九江、景德镇和南昌是民国时期瓷器的三大主要制造中心,上海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九江通过赣江连通到广州,它是一个天然的贸易中心。清朝时期,它是一座非常繁荣的关税港口。1861年,英国军队击败清朝后,九江成为商埠,由于景德镇瓷器的大规模国际出口贸易,九江通过收税迅速发展成了一个富裕且重要的城市。
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出口的鼎盛时期,17 世纪输往欧洲瓷器每年超 300 万件,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外销瓷业生产达到了鼎峰。
景德镇瓷器的销售,除徽帮控制的走玉山销往浙江的通道外,主贸易通道依托于鄱阳湖水系,瓷器在产地景德镇先装上小船,经昌江运至饶州府鄱阳县,在鄱阳县换装大船后入鄱阳湖。
外销瓷器,走京广大水道,过吴城入赣江到赣南,翻越大庾岭后进入珠江水系,运送到广州销售。这条贸易通道现在被称为“黄金大水道”,是明清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干线。内销瓷器,则出鄱阳湖到长江,或出湖口直航销地,或运至九江港集并,再转运各地。景德镇的官窑瓷器,都是走这条贸易线路。
18世纪末,由于欧洲人掌握了瓷器烧造技术,以及日本瓷器的崛起,中国外销瓷开始走向下坡路,中国瓷器的繁荣顶峰已经过去。鸦片战争之后,景德镇制瓷业愈发衰落,到20世纪初,可用惨不忍睹来描述。然而在此期间,九江瓷却崛起了。
1861年开埠后,九江成为江西唯一的外贸港口,这座城市迅速繁荣起来,成为景德镇瓷器最佳的展示窗口,滨江路上满是瓷器店,无论是坐船路过的中外旅客,还是前来采购的国内客商(彼时景德镇瓷器的外销已基本停止),都会在九江购买景瓷,从客商的角度,去景德镇购买反而不便。因此九江成为了景德镇瓷器最大的批发与零售中心。
九江瓷之名,由此而来。九江瓷就是景德镇瓷的代称。
我希望能找到更多关于民国时期九江瓷业的公开信息,关于任何制造窑炉、绘画作坊或店铺的详细信息,但已经出现了一些瓷器商店和企业的图片,我现在收集了很多例子带有“九江”底标或与九江有一定关联的瓷器。
到 1926 年,九江已有 20 多家瓷器店,抗日战争刚结束(1945 年),又有 80 多家瓷器店重新出现。据信,九江瓷器的“全盛时期”是在战后的最初几年,但经济状况很快就恶化了,到 1948 年,30 家瓷器店关门了。我知道中文文本中有关于九江瓷器行业的信息,而且似乎中国国内对这些九江公司的认识正在逐渐提高(不幸的是,最近出现了一些假货),但事实数据仍然很少。不过,有些中国爱好者拥有专门的“九江”收藏品。
因此,瓷器本身必须“说话”(就像许多民国时期的瓷器一样)。我的意思是,通过收集九江瓷器的图案、形状、款识和铭文的图像,人们可以建立一份九江市特有的瓷器公司、艺术家和装饰品的清单。可以相当可靠地说,九江底标表明瓷器是民国时期或人民共和国早期的,除非是赝品。
1937 年至 1945 年,抗日战争中断了整个江西的瓷器业。因此,尽管许多公司在此期间关闭,但早期产品与战争结束后生产的产品可能有所不同。有时公司的名称略有变化,但由同一个人或他们的亲属或门生经营。当然,底部款识通过替换汉字反映了这些变化,特别是词尾或后缀(“公司”与“出品”与“瓷庄”等)。而且主要的图案可能也发生了变化。如果没有档案材料中关于这些变化的详细信息,仍然可以通过查看瓷器本身并做出一些中肯的观察。我认为,很明显,1937 年至 1945 年间生产的瓷器很少,从而将民国时期九江瓷器的故事分为两部分。
我发现了一张1930年九江江西瓷业公司店面的照片,上面从右到左写着“江西瓷业公司”三个字:
目前尚不清楚这里出售的瓷器是否真的是九江制造的。它们可能只是在景德镇制造并通过九江商店销售。
西街(大中路西段)商铺,九江,1946 年
作者认为九江瓷业的“全盛时期”是在战后的最初几年,即1945-1947年。这是一个误读。
编者认为,九江瓷市的全盛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从本文后面展示的瓷器中也可以发现,日期主要集中在1923-1937年。部分在1920年以前,1945年以后的很少。
九江瓷的兴衰,涉及到中国近代瓷业的历史,若是详述则篇幅过长,以编者目前有限的了解,简述如下:
1. 九江开埠之后,成为景德镇瓷器的展示窗口与销售中心,但九江瓷市并未形成较大规模。这是因为景德镇已衰落到底,被日本日用瓷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2. 20世纪初,清政府开始意识到应当振兴本国工商业,瓷业首当其冲。代表性的事件是1910年在景德镇成立的江西瓷业公司和在鄱阳成立的中国陶业学堂(景德镇陶瓷大学的前身,后文有介绍)。
3. 辛亥革命后,江西瓷业振兴被打断。在其后较长一段时间,由于军阀混战,赣省经济凋零,瓷业的复苏很缓慢。在后面的实例中可以看到,1910-1920年间的瓷器数量很少。
4. 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江西瓷业在日用瓷方面仍无竞争力可言,但在九江等地市场的支撑下,中国瓷器最传统、最核心的竞争力产品(至今仍是景德镇瓷器之根本)——艺术瓷——开始受到青睐,九江瓷市也从小摊小贩上船售卖转向了多元化经营,为高端定制服务的瓷庄纷纷开设。
5. 在“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中,社会民众对中高端精细瓷器的需求日趋旺盛,九江瓷业进入了黄金年代。
6. 30年的初中期,熊式辉治赣,启动江西瓷业振兴计划,在杜重远的率领下,江西瓷业进入了大变革的现代化阶段。省府计划将瓷业生产中心全面转到九江,并将陶校也搬迁到九江。
7. 令人扼腕的是,因日寇入侵,九江不仅未能成为瓷都,其商业经济被掠夺践踏。
8. 抗战结束后,由于大批官僚、商人、民众从西南返回江南,路过九江时都会采买瓷器,九江瓷市兴旺一时,但其规模远不如战前。1947年后,内战打响,江西瓷业再度没落。
综上,九江近代瓷市的高峰应在1932-1937年间。
由于编者对九江瓷市研究还不够深入,以上总结或不准确。
公司/作坊/商店:
九江安记
九江宝记
九江詹余成
九江陈?? 1936
九江陈列室
九江瓷业公司
九江瓷业商店 1926
九江大兴 1932
九江德成
九江德记 1933, 1935 九江冯庆顺 九江赣华 1934 九江光华 九江华昌 1932,1934,1936 九江华盛 九江惠康 九江锦华 九江金源 九江菁华 1933 九江九昌 1934 九江雷德茂 1936 九江立生 1947 九江刘复兴 1918 九江美华 九江庆华 九江荣华 1931, 1934 九江润生园 绍生??于九江 1933 九江寿记 九江树华 1935 九江泰德昌 九江陶成 1923 九江协兴成 九江兴发 九江义和 九江义生 九江余顺生 九江玉璋 1937 九江远东 1934, 1935, 1936, 1937 九江振昌 九江振东 1923 九江振华 九江振西 九江正陶 1916 九江志安 1935 九江同人?1928 九江?华 1925 无款识有铭文 1924 大清光绪年制 1931 江西陶校
您还会看到一系列这些款识的书法非常相似,可能是由少数作家写的,尽管公司名称不同,但在现阶段,我不确定这通常意味着什么。不知道书法家的身份,尤其是那些做款识的人(有时在瓷胎上题字的书法家会签上自己的名字)。
形状:
九江近代有三市:茶市、米市和瓷市。由于中国近代报刊和研究中未对瓷市做排名,因此当代九江在寻觅文化亮点时,只会专注于“三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仿佛它们才是九江商贸的代表。
以编者看来,九江的瓷市影响力不如茶市,但远超过米市。本文作者也提出,中国近代瓷器的三大制造中心是景德镇、九江和南昌,此外还有上海。这一归纳或有可推敲之处(应以经济统计数据为佐证),但也基本准确。
九江不仅是中国近代的瓷器的销售中心之一,还是制造中心。九江是江西瓷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九江茶市亦如此),而不仅仅是个转运市场(九江米市就是转运市场)。
昔日,九江(也包括南昌、上海)瓷器销售,除了低档的日用瓷(粗瓷)外,中高端瓷器生产采用如下流程:
1. 景德镇负责生产优质且统一规格的白胎瓷,这一阶段对原料生产、加工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主要考验工匠的技术,烧制温度在1200度以上,非瓷都不可为。高温窑也生产釉下彩瓷器,典型的是青花瓷。
2. 白胎瓷制成后,或作为普通日用瓷,或可通过施加釉上彩提升为中高端瓷器,这以过程在行业中被称为“起彩(彩绘)”。
3. 釉上彩使用的低温烧烘窑被称为“红炉”,烧制温度在700—800度之间,对生产工艺要求不高。
4.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并对客户提供定制服务,九江瓷业商店都在景德镇定购统一规格的白胎瓷,运回九江后雇佣艺人加工起彩,再用红炉烧制为成品。九江几乎不烧制瓷器(即不设高温窑),只开红炉,故业内将此类瓷器店铺称为“红店”。
5. 九江较大的瓷庄都有自己的起彩匠人和红炉,独家烧炉,这种形式被称为“大炉”。一些小瓷庄则拼凑在一起,雇专人起彩烧炉,故被称为“小炉”。
因此,九江瓷市不仅是一个批零兼营的大型集散市场,也是瓷器生产中重要的一环。为了宣传自家产品,九江瓷业商店多会在售卖的瓷器上印上或写上款识,本文中介绍的的所有九江瓷,都是这一类型。
编者注:因本文很长,故分四篇发布。下篇明日继续,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