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文史 | 浔商领袖陈霭亭

文化   2024-09-24 23:31   江西  
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在“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刊于2019年版《浔阳商贸》,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

陈中瑞(1872-1919),字霭亭,号芝荪,九江市人,辛亥革命前秘密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九江军政分府各属宣抚(即民政事务)及财政委员,并先后被推选为九江总商会副会长、会长、全国商联会代表。

陈中瑞,以字行,年轻时勤奋好学,平日爱看进步书刊,且能持之以恒,因而学识渐广,颇知古今治乱之理和当时世界潮流与形势。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的革命学说,在闽、粤沿途及长江流域广为传播。在革命学说熏陶下,他思想日趋进步,与九江地方名流徐秀钧、蔡公时、吴照轩、余醒吾,张世膺,沈元龄等一道,秘密参加革命活动。

大中路旧影

在此同时,与时任九江海关文赎的福建人林森(后任原中华民国政府主席),广东人吴铁城(家居九江,设和昌商行,后任国民政府上海市市长)以及九江籍辛亥革命志士罗大佺等进步人士过从甚密,交往频繁。在九江城内化善堂组成“浔阳阅书报社”,从事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成为九江革命党人联络同志、宣传革命、培养干部、酝酿起义的秘密机关;并与外省革命党人进行联络,互通信息。把上海、武汉等地的革命形势撰写成文,介绍给九江人民,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九江的顺利发展和九江在辛亥革命中迅速响应武昌起义,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1911 年 10 月 10 日晚,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九江,给九江革命党人以莫大的鼓舞。当时,在云南的九江籍同盟会员蒋群、在南昌的九江籍同盟会员吴照轩等纷纷回到九江,与九江革命志士罗大佺,陈霭亭等秘密计划,策动驻九江的新军五十三标标统马毓宝的部下范福增、刘世钧及金鸡坡炮台徐公度等同时起义,响应武昌。

当时,经林森、吴铁城、罗佺、陈霭亭、吴照轩,蒋群等革命党人商定,以金鸡坡炮台号炮三声为信号,以“左臂缠白布”为标识,以“同心协力”为口号,以道署卫队排长蒋树模为内应,并策动驻瑞昌之新军五十三标第三营迅速开跋返浔,以为外援。派新军教练官黄子卿以合法身份奔走联络,原定于 1911 年 10月 22 日同时举起义旗。不料事机不密,街头卖白布者极多,引起官吏疑窦,防范甚严,未能按时举义。然而九江革命党人,没有消极等待时机,而是积极创造条件知难而上,继续鼓动新军,于次日(即 10 月 23 日)夜间,依照原定计划行动,同时发难,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

当时,清廷为镇压武昌起义,紧急调集第二舰队巡洋舰三艘、驱逐舰一艘、炮舰十二艘,由海军总司令官吴应科、海军司令部部长黄钟英亲领,威胁武昌。未几,清舰十二艘,因缺薪饷和煤、米、盐等,自武汉返至九江。抓住这个机遇,陈霭亭、蒋群、林森、吴铁城等一同冒险登舰,反复劝说清舰人员与起义军合作,并表示负责筹发薪饷供应所需,慷慨陈词,义形于色,清舰将卒深为感动,遂决定易帜加入起义军。海军起义,震动清廷,清军南北江海交通立时断绝,处于危险境地,而革命形势则得到顺利发展,对解除武昌之危,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成为九江革命党人为辛亥革命立下的一大功勋。

辛亥革命九江起义后成立军政分府,公推马毓宝为都督,陈霭亭任各属宣抚和财政委员,协助马毓宝都督筹措军饷,应对当时的紧急局面,使市场和人心得以稳定。

九江在辛亥革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九江率先响应武昌起义,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接收军政府领导,公开树帜,号称中华民国驻九江军政分府,声震海内外,为创建民主共和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12 年 10 月,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莅赣视察,途经九江,接见林森、吴铁城、罗大佺、陈霭亭等革命志士时,十分高兴地说:“武昌起义,九江最早响应,鼎力支援,使革命得以顺利发展。为此之功,吾人佩甚”。对九江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九江国民党欢迎孙中山先生合影(摄于 1912 年 10 月)

而在当时,以陈霭亭等人为领袖的九江总商会就是辛亥革命期间九江起义的重要活动场所。诸如促使清海军归顺革命军政府、欢迎孙中山先生视察九江、九江军政分府国饷筹措,以及而后的极力支援反袁斗争等重大活动,都是由总商会统力完成的。为此,当时武昌军政府都督黎元洪曾为九江总商会书写了“九府统宗”四个大字,以表彰九江商民、商团在光复事业中的历史功勋。

1913 年,江西、安徽、湖南、广东四省联盟反对袁世凯,李烈钧首先宣告江西独立,在湖口出兵讨袁。陈霭亭积极筹款济饷,不辞辛劳。及袁军李纯入赣,军警监视甚严,他又善于应付,巧作周旋,使地方安然无恙。及袁世凯称帝,陈霭亭更加愤怒,激烈反对,将长江沿岸消息,秘密传递给云南、广西等省,在极其复杂的斗争中,他沉着老练,不露声色,以智术得以安乡与自全。

陈霭亭少年丧父,不得已而废学就商。及长,先后在市区庐山路开设“陈万生”杂货店和“陈顺记”糟坊,以酿酒及制酱为主要产品,并以经商所获,尽力资助革命活动,在当时九江商界有较高的声望。1916 年当选为九江总商会会长,次年被选为全国商联会代表。

“五四”运动期间,以陈霭亭为会长的九江总商会,根据全市爱国学生和爱国市民的一致要求,于 5 月 8 日代表九江人民,向北京和广州当局发出电报,要求政府抵抗强暴,力争国权。电报全文如下:“北京大总统、国务院、参议院和广东军政府参议院均鉴:报载青岛交涉失败,山东形势日危,生死关头,间不容发,乞速电欧会代表抗争,为国争生存,为民免奴隶,临电溃涕,迫切待命”。

5 月 20 日,九江总商会在陈霭亭会长支持下,召开会议,作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组织“国货维持会”等项决议。23 日,九江总商会又召开有千余名商民参加的“商民大会”,大会电请政府训示“和会”中国代表,千万不能忍辱求全。并订出不进日货办法十条和提倡国货办法七条,以示爱国。24 日,九江总商会根据广大商民的意见,向各大商埠发表公函,呼吁各大商埠维持国货抵制外货,断绝日货来源,不贩卖日货。

6 月 4 日,九江总商会又向全市商界发出布告“窃查近来国人须用国货,妇孺皆知。凡制造国货之工人与贩运国货之商店,应如何迎合国人之心理,推广国货市场。乃不料有一般脑筋最劣之人,值此提倡国货之时,对于国货价目,不唯不肯平价,反将货价提高,实属不明大义,诚堪痛恨。为此通告各行业人等,务多激发天良,只图国货畅销,不可居奇自杀,倘仍言谆听诲,一经购货人指实,定请官厅核办,或用国人共弃办法对待,属时恐名利两亏,悔之已晚,其各猛省,莫再为渊驱鱼”,从而保障了抵制日货斗争的胜利。

九江商界声援和参加“五四”爱国运动的斗争,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帝爱国的热情。时任军政府政务部长的乡贤罗大佺曾赋诗寄赠,诗云:“眼中落落惟吾子,今作浔商领袖人,病骨尚能支万劫,侠心直欲捣三秦。揭开黑幕无留岁,抛却黄金自绝尘,待到潮平风静后,扁舟好放五湖春”并附注:“陈霭亭时任总商会会长倡导抵制日货,云云”。

赣军九江府兑换所铜元票

辛亥革命九江举义后,陈霭亭洞悉时变,深感国家新建,非教育无以图治,非建设无以图存。并积极身体力行,先后集资在庐山路(今新桥头地段)创办“通津小学校”,在九江县马回岭(现九江机场场址)创办“农林会社”,为地方培育建设人才,发展地方经济。同时开垦荒山,填平龙开河两岸低洼荒洲,开辟滨兴洲。

滨兴洲,是九江市区龙开河以西的大片土地,原是一片低洼荒凉之地。辛亥革命不久,九江转入新兴时期。市总商会在舒先庚、陈霭亭正副会长为首的各行各业董事长的共同筹划下,筹集经费,对滨兴洲进行开垦,经过几年的努力,填平了土地,开辟了大经路,一、二、三马路、前纬路、后纬路等四条马路,马路两旁,广为招商。于是,一幢幢民房、店铺和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较为著名的有:大东乐园、大庆旅社、江州茶社,以及陈霭亭会长自己开设的陈顺昌南北杂货号等等。一时间,新开创的滨兴洲,马路纵横,人来客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成为当时九江城外一个新的繁华地带。

正当各项事业如日中天之时,陈霭亭身染肺结核病,限于当时医疗条件,无对症之良药,不幸于 1919 年 10 月初十日辞世,享年 47 岁。

资料来源:

1992 年九江市地方志办公室编《九江人物志稿》。

九江市工商联、九江市总商会编《商赢》。

2004 年九江市政协文史参考资料《九江近代名商》。



【编后记】
由于编者比较关注九江近代商贸史,因此连续转载了浔阳区政协文史委2019年编著的《浔阳商贸》,该书选用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老文章。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是行业与企业,已转载完毕。本篇开始是第二辑,介绍工商名流。
然而编者对本篇的写法却并不苟同。
首先,文章并没有着墨于陈霭亭的产业,仅知道他在庐山路开设“陈万生”杂货店和“陈顺记”糟坊,以酿酒及制酱为主要产品,规模有多大?不知道。
其次,他能否被称为浔商领袖?本文说他于1916 年当选为九江总商会会长,1919年去世。然而在本书的另一篇《九江文史 | 九江商会史略(上)》中介绍:“自 1918 年舒先庚去世后,会长一职成为众人争夺的焦点。金至大先是代理会长,后因‘不洽舆情’被迫辞去会长之位,改由陈霭亭代理之。不久,陈霭亭因病辞世。”编者更倾向于那篇文章的记载。如此说来,陈霭亭担任会长仅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影响力有那么大吗?
最后,他到底是商人还是革命家?


冯晓晖
漫游遐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