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工业虽然高度发展,但与闭塞的交通不相适应,远道而来的商贾,到景德镇采购和运输均有不便。而九江地处江西门户,濒临长江,水路交通极为便利,随着“景瓷”的发展,九江经营和加工瓷器的行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了。
九江瓷 图源:7788.com
一、直接采购零整兼营的瓷器业坐商
自前清至民国,九江一直是景瓷的集散地。九江经营瓷业的商人,都是到景德镇窑户直接订购成品或白胎,运到九江储存或加工,各省商贾再到九江采购,远至东三省、新疆、蒙古、青海、西康、宁夏等地的商贾,均到九江采购瓷器。他们只要一到九江,就能采购到所需的商品瓷,如果直接到景德镇,反而摸不到门路。因为各窑户生产的品种单一,要想采购所需各类品种,则十分不便。当时景德镇虽为瓷器的出产地,而市场上花色品种反而不及九江齐全,所以采购人员只愿到九江采购,而不愿去景德镇,于是九江瓷器业便成为景德镇瓷器产与销紧密相联的纽带,他们的业务大为发展兴旺,直到抗战前,九江经营瓷器的业户有夏宝记、宝生祥、扈万兴、瑞荣庆、李永顺、宋同茂、雷德茂、华昌、九江瓷业商店等六十余家。此外,还有一家官僚资本经营的江西瓷业公司。
九江滨江路瓷业商铺
江西瓷业公司资本最大,资金达数十万元,在景德镇还有他自己的制瓷工厂,经营范围也极广泛,包括粗细日用瓷、艺术瓷器等一应俱全。上述私商店铺所经营的瓷器,也各具特色。如雷德茂专营艺术瓷;华昌专营高档细料精彩瓷;九江瓷业商店在景德镇专门定购优质统一规格的白胎瓷,运回九江加工起彩;而夏宝记、瑞荣庆、扈万兴、宋同茂则经营大宗普通日用瓷。这些字号批发业务大,也经营零售,资金较雄厚(夏宝记的资金在十万元以上,瑞荣庆、扈万兴、宋同茂等十来户,资金多的三、五万,少的一、二万不等)。这些业户到景德镇进货极为方便,只要在景德镇开出二十天至一个月到九江兑现的期票,就可在景德镇进到现货。
大中路上的江西瓷业公司
二、集中在矶湾的“驼篮子”们
抗战前九江瓷器业,还有一个最具特色的“驼篮子”,他们的经营销售方式,与前述那些瓷业户大为不同。
他们的经营基地就是“矶湾”,地处西门口往下游约一百米处,靠江边的激流中有一大旋涡。据说因水下矶石形成,故这段滨江路的背街小巷名之为“矶湾”。小巷全长百米许,分上矶湾、中矶湾、下矶湾。在这里聚集着有四、五百户驼瓷器篮子为生的人们,他们分义庆社(都昌帮约四百人)和同意堂(本地帮,约一百余人)两帮的绝大多数都是驼篮子上轮船兜售瓷器的小本营生者,但货源却是自己直接到景德镇购进白胎,运回九江由自己加工起彩后出售。
义庆社起源于清同治年间。当时租界的洋人不准中国人到租界去卖瓷器,因而住在矶湾以北为生的人们,不得不组织起来,并举出社长,以义庆社的名义,有组织地到九江府衙门请愿,要求到租界去卖瓷器。在义庆社员坚决斗争的压力下,九江府只好出面向租界当局商洽,最后洋人有条件的允许义庆社的人进入租界卖瓷器。从此人们认识到组织起来的巨大力量。为了全体人员的共同利益,所以才把义庆社这一组织长期保存下来,并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做财神会(会日)。新入会者还要缴入会费银元八元,并以义庆社的名义购置了一些房产,作为长期经费。后来又从义庆社中分裂出同意堂,并定农历二月二日做土地会(会日),新入会者必须缴入会费光洋十元,以充作同意堂的经费。
九江滨江码头贩卖瓷器地摊
义庆社和同意堂,当时既有五百多户同处于一地,从事同样营生的行业,生活、习惯自然而然有许多共同的东西存在,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行业势力。可是这一分为二的两个团体之间,也曾产生过一些磨擦,甚至械斗。结果还是都昌帮的义庆社人多、势大、心齐而占上风。因两方力量悬殊,同意堂方面无法与之抗衡。所以后来械斗也很少发生了。有时上轮船做生意,受到军警的无端阻扰或欺侮,则两帮团结一致,进行坚决的斗争,迫使军警当局作出某些让步。
当时警察局规定义庆社和同意堂驼蓝子上轮船卖瓷器的,每人必须穿上有字号的背心,否则就不准上船。每天停靠九江码头的上、下水大轮(船)有十二条左右,驼篮子赶船出售瓷器的营业额多达两千元上下。他们经营的品种各不相同,本地帮一百余人以出售艺术瓷、雕塑瓷为主;都昌帮四百余人,有的专卖餐具,有的专卖琢器,还有的出售套具或细瓷等。他们不仅为过往旅客提供了购买江西瓷器的方便,而且也为九江瓷业的特殊经营方式生色不少。
虽然他们的绝大多数都能货真价实,公平交易,赢得了过往旅客的好评,但其中也有极少数人,把破损瓷器用鸡蛋白粘补好,涂以颜料,画上花卉,坑害旅客。这些驼蓝子的虽然都是小本经营,但大都能自己采购,自家起彩,自己开炉。可算是精通本行业务。也有少数专帮别人起彩(彩绘)、烧炉。烧炉又有大炉和小炉之分,大炉乃独家所烧,小炉为大家七拼八凑合伙所烧。
"矶湾“内加工起彩出售瓷器小店铺
三、对外国人的瓷器兜售者
瓷器业还有一批专事同外国人做生意的。如:何祖培、胡三水、方竹轩等。他们的技艺可谓独到、高超,不仅会说外语(一般为英语),而且深谙欧、美、日本人对某种瓷器的爱好。为了迎合其口味,往往能恰到好处地做成生意。他们经常挟一个布包袱,出现在外国兵船上找生意。每当夏季便到庐山找洋人兜售。他们所经营的都是精细的小件艺术品,或仿古、或假古董,其利润可达十倍乃至百倍。他们一般身兼多种绝技,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会做假古瓷,并有鉴别古瓷的能力。他们的知识技能较广,例如何祖培还会磨眼镜,方竹轩又善裱字画,胡三水则精于景德镇各窑户的路数和特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