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秦前面几篇文章详细分享了劳务派遣,激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对于这种用工形式,用人单位的“爱”与劳动者的“恨”反复交织在留言区。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劳动者劳务派遣的角度来看,现在似乎弊端大于优势。那么派遣的“姊妹形式”——劳务外包,也不得不引起大众重视了。
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中,劳务外包已经成为企业用工的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劳务外包的使用尤为普遍。
这种现象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
一、劳务外包
在法律上的定义更接近于“承揽”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用工形式,是一种企业整合外部优秀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管理模式。
具体来说,企业将其部分业务或工作发包给相关外包单位,由该外包单位自行安排劳动者按照用工单位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业务或工作。
劳务外包涉及三方关系:用工单位、外包单位和劳动者。用工单位与外包单位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外包单位负责管理劳动者,并向劳动者支付报酬。
劳务外包中,发包方只需关注承包人交付的工作成果,至于承包人如何完成工作,发包人无需担心。因此,从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性看,劳务外包优于劳务派遣。
1. 编制限制
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国企往往受到严格的编制限制,但它们所承担的业务规模却日益扩大,这限制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招聘员工的能力。比如,目前形势下可能校招生身份是获得国企合同正式编制的最主要渠道。
劳务外包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绕过这些限制。国企通过劳务外包,既不占用编制,又可以带来劳动力,甚至都是社会招聘的人才,直接上手就能用。
2. 工资总额限制
国企每年都会设定一定的工资总额预算,如若在年度中期得到上级领导机构核准,允许额外添加十名新员工作为编制内成员,尽管整体员工数量增加十人,但全年工资预算仍保持原定预算不变。
所以,外包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外包工人并不会占用企业本已紧张的编制,同时,他们获得的报酬亦不受工资总额的限制。
这点阿秦深有体会。从做各种校企合作、人事培训等各种方案来看,首先需要看预算是否超标,而且这个“标”往往不会很高。
一方面预算只能少,但是要求的效果又要大,所以在国企中做方案的同事就很头大了,这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3. 降低成本
劳务外包最直接的优势是降低成本。用工企业不需要为外包员工支付社会保险、福利等额外费用,这些通常由外包公司承担。此外,企业也无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招聘、培训和管理这些员工。
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国企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劳务外包正是其想到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劳务外包,可以省去繁琐的招聘流程,降低招聘成本。同时劳务外包机构通常会承担培训部分成本,确保员工能够迅速胜任工作。
4. 提高灵活性
劳务外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人力资源的配置,无需担心长期的人力成本负担,特别是在前几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企业的生存都面临巨大危机情形下,外包用得如火如荼。
而且,国企往往拥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劳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非核心业务则通过外包来完成。同时,外包机构会负责员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减轻国企的管理负担。
5. 专业技能的获取
优质的外包单位通常拥有特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快速获得这些专业服务,而无需自行培养或招聘具有这些技能的员工。
这种针对高技术人才,而且往往是兼职型的高技能人才。在需要研发类岗位中,外包用得越来越广泛。
6. 法律风险分散
劳务外包风险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两方关系,可以将部分业务风险转移给外包单位,特别是在劳动法律风险、工伤事故等方面,企业可以减少直接责任。
因此,国企在选择用工方式时,更倾向于选择法律关系较为清晰的劳务外包形式,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劳动者在外包中如何尽可能规避风险?
1. 确认外包公司的合法性和资质
查询资质:劳动者应要求外包公司出示相关的营业执照、劳务派遣或外包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确保公司具备合法经营的资格。
信誉调查: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等渠道了解外包公司的信誉和口碑,避免与信誉不佳或存在不良记录的公司合作。
2. 签订正式合同并明确条款
签订书面合同:劳动者应确保与外包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注意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避免模糊条款:对于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外包公司提出并要求明确或修改。
3. 关注劳动权益保护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认外包公司是否为自己缴纳社会保险,并了解相关的福利待遇是否齐全。
劳动保护:在工作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对于外包公司未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措施的情况,应及时提出并要求改善。
4. 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
了解工作内容:虽然与用工单位无直接劳动关系,但劳动者应了解自己在用工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及时反馈问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应及时与用工单位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对于用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或侵权行为,也应勇于提出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学习法律知识:劳动者应主动学习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寻求法律援助:当遇到劳动纠纷或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和建议。
6. 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
了解行业趋势:关注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提升职业技能: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写在文末】
当前企业面临市场波动与经营压力,而劳动者则在竞争与生活中挣扎。
但是,企业与劳动者就是一个命运共生体,两者相互依存。没有企业,劳动者谈何就业机会?没有劳动者,企业谈何运转?
企业不妨适当多增加一点成本保住员工的幸福感,劳动者自然也会积极提升促进企业发展,两者双赢,才能真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与进步。
The End~
👇关注阿秦,后台回复“深度链接”,拉你入围核心圈
往期推荐:
24.劳务派遣“坑”在哪里?劳务外包又“坑”在哪里?(一文详细辨析!)
23.国企中程序性流程究竟有多少?但流程优化又不等于没有流程!
18.“公司法”与“劳动法”双重语境下高管离职的合规操作指南
17.关于劳动合同的那些“秘密”,你了解多少?(必备十二条合同常识!)
4.秒懂人力资源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