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编者按: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作为青光眼领域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给眼科界带来了诸多困扰。由于其诊断的复杂性、患者病情的隐蔽性以及有效治疗策略的缺乏,NTG成为眼科医生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因此,寻找有效的NTG治疗方法并加强患者的长期随访管理,已成为当前NTG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国际眼科时讯》特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梁远波教授,就NTG特点、防治策略等热点话题进行探讨,期望能够进一步引起广大眼科医生和患者对NTG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NTG防治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国际眼科时讯》:从自然病程、发病机制与风险因素来看,NTG有哪些特点?
从视野进展角度来看,在平均70个月的随访期间,约29%的患者病情有所进展。这些患者的平均进展速率(以平均缺损下降为标准)为0.3个分贝,相较于国外的报道,我们的数据呈现出相对较低的进展速度。
《国际眼科时讯》:中国未来的
NTG防治策略是什么?
《国际眼科时讯》:NTG与POAG治疗目标
和方法的侧重点有什么差异?
梁远波教授:过去,我国在NTG和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上,主要参考了国外的一些推荐意见。这些意见主要基于相对较高的眼压水平,因此设定了非常明确的靶眼压水平和降眼压幅度。对于NTG患者,由于在治疗前,患者眼压水平本身较低,这些策略可能并不适用。在日本,有一些关于NTG的治疗推荐,但这些推荐并未形成广泛的共识,也并未被中国医生所接受。日本通常推荐将靶眼压降至10mmHg以下作为治疗标准,对于NTG患者也采用小梁切除术来降低眼压。在实际操作中,将眼压降至10mmHg以下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NTG治疗方面,尽管设定了靶眼压目标,并尝试使用可降低夜间眼压的药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发掘更有效的眼压降低策略。值得注意的是,NTG的发病机制中,非眼压依赖因素占有较大比重,可能涉及眼睛局部或全身的其他多种因素,例如血管因素、免疫因素以及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关联等。当前对这些方面的研究尚显不足,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进行深入研究。
总的来说,随着高眼压治疗手段、手术技术和药物的不断发展,NTG可能会逐渐得到解决。目前它仍然是青光眼医生和眼科医生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也是全球范围内需要共同应对的挑战。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订阅号搜索“国际眼科时讯”或“iophthal”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版权声明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